四、语病辨析(一)搭配不当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春风一阵阵地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起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2、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周围漆黑一片,只听到列车猛烈的嘶叫声,打破了沉寂的环境。
他主动为这个结构力学学习班挑起了三门课的主讲任务。
3、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我们要注意团结跟自己“合不来”、“看不惯”的同志。
老师问清了原因,沉思了少许,慢慢地踱到我身边。
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逐步被发现和推广,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居民积极参加修建自来水工程,把街道打扫得干净整齐。
气焰嚣张的德国法西斯,在人民的铁拳下终于灰飞烟灭,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噩梦。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只有从思想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尽管你的帮助多么微薄,但在他的心上,却象千斤重的砝码。
(二)残缺和多余1、主语残缺由于游泳技术的提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
在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建筑材料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看到老师傅们认真负责的工作,忘我劳动,使我很受感动。
2、谓语残缺一天,炊事员在区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向他走来。
3、宾语残缺从中西医结合到完成新医学的过程,必须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同时发展,不断使中西医结合走向深度广度发展。
4、主语多余谓语中心多余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
我们访问了国营农场,慰问了烈士家属,并到烈士陵园举行了献花。
5、定语多余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解放军文艺同民间文艺的传统保持着密切联系的血肉联系。
6、状语多余是共产党把穷苦的劳动人民从水深火热中将他们拯救出来。
几乎从来没有听过列宁唱消沉、忧郁的歌,他的歌声永远充满着勇敢和无畏。
(三)语序不当我们来了的消息传开了,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小孩许多都跑来看我们。
这次会议对节约原材料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天五月底举办的。
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
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四)句式杂糅住了几天,同志们发觉,这个村为什么北山上采石丁丁当当,田地里却冷冷清清?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时,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五)歧义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1.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得不明确、不清楚,有错误的句子。
进行修改病句训练的目的是认清写句子时容易犯的错误,使自己少写和不写病句,把意思表达得明确、通顺。
本年级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
如:“放声歌唱。
”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
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
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
”“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4)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
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
”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2.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
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
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
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
(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
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
3.修改病句的方法。
(1)修改成分残缺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缺少哪个部分。
如:“放声歌唱。
”这一句缺少了基本成分“谁”,所以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明确,修改的办法是补上这一部分,可改为:“同学们放声歌唱。
”(2)修改意思重复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哪个部分的意思是重复多余的。
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显然“不正确”重复了“错别字”的含义,修改的办法是把“不正确”或“错别”去掉一个,保留一个,成为:“我把不正确的字改正过来了。
”或者:“我把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3)修改用词不当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使用不当,以及错误的性质(用错了近义词,范围使用不当,词语搭配不当)。
如:“小刚十分爱护时间。
”“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保护,用在“时间”前面不恰当,可改用“爱惜”(意思是因为重视而不糟蹋),成为:“小刚十分爱惜时间。
”(4)修改词序颠倒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的位置错了,如:“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
”读句子后就能发现先讨论报告再听报告是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必须是先听报告再讨论报告,成为:“我们听了并且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病句是无数中学生永恒的心事,很多学生越来越把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当成一种运气题,如果能蒙对了,就是有运气。
其实病句是有一些规律的,它错得很有规律,病句类型不外乎那么几种,但是你是否能够准确地抓住病句的规律,以及经常考的几种病句呢,做病句题也是有章可循的,那么章法在哪?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
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那么做个好的郎中,要给病人治病,是要经过望闻问切,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第一步,望其色,闻其声。
审读病句时,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得别扭。
就像看到病人脸色不好,听他说话声气不足一样,别扭。
这一望一闻的主要任务是初步确定病人是否有病。
望其色:例:据科学工作者研究,雏鸟的消化能力比成鸟更强烈。
根据习惯说法,我们总是说能力更强,而不说强烈。
因此判断其有误;闻其声:发现某些句子或句子里的一部分同语感相冲突,而又无法立即判定有何毛病时,可以造出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这样容易发现毛病。
例:我们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狭隘的目的。
读到“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的”感到别扭,就可以造出一些结构相同但内容为自己熟知的语段来:“为了参加足球赛为目的”从相似语段可以看出,“为了”和“为目的”不能同时使用,要么说成“为了……”,要么说成“以……为目的”。
所以,上句犯了两种句式混用的毛病。
第二步,问其病。
语感可以成为第一条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病句的最直观的标准,却也是一个不可信赖的标准,我们发现很多同学会说,我就是读着顺,我就是读着不顺,以此来判断答案,其实这样并不合理,因此这一步就是主动问病人是否感觉不适,如何不适。
病句确实不会说话,但是病句还是有办法告诉我们病在哪里。
我们知道中考最常见的病句错误不外乎1、成分残缺或赘余2、搭配不当3、用词不当4、语序不当5、重复罗唆6、前后矛盾7、表意不明(歧义)那么在平时做病句题时牢记这几种错误,和几种常见题目,如“两个学校的学生来了”,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如“15个学校的校长、老师”就要提高警惕性了,因此问这一步,你可以问问病句是不是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还是用词不当的毛病呢?抱着草木皆兵的态度去问,把貌似可能的病句都存疑,要记住一点,如果它是病句,它必然有一个你可以鲜明指出的问题,可能是残缺,可能是搭配,但绝对不会只是“读着不顺”。
第三步,切其脉望、闻、问都是比较表象的东西,真正要了解病人病源在哪里,要给病人切脉,给病句诊脉的方式我们其实都知道,就是提炼句子主干,后看句子枝叶。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例:在会上,学生会主席汇报了新年前夕,各班同学准备文艺节目,到处借服装和道具,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积极排练,准备过一个愉快的“新年艺术节”。
抽出主干“学生会主席汇报了……”,发现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情况”。
看完主干看枝叶,五脏没有毛病,是不是四肢有毛病,看看定语、状语、补语,是不是有用词不当,词序不当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问题。
例:我们将来希望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这句话中主干是“我们希望成为人才”无误,然而枝叶“将来希望”出现了问题。
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到底怎样去给病句诊断病情,最基本的入手可以是语感,最科学的依据却是切,诊断其病源,先找出句子主干,这样可以解决成分残缺或者赘余问题,主谓、主宾、谓宾搭配不当的问题以及句式杂糅的问题;主干没有问题,去分析枝叶,枝叶可能存在多重定语、多重状语词序不当的问题,也可能存在定、状位置不当,定、状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等;最后重新审视全句,是不是有歧义的可能,或者是不是有关联词语的错误,逻辑关系的混乱等。
年级修改病句选择题练习(二)25指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的程度。
这里一是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成才;二是有没有毅力和决心,能否坚持学习一辈子。
B.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得怎样。
一看有没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成才;二看有没有毅力和决心,能否一辈子坚持下去。
C.一个人要能成才,必须坚持学习。
这里一是有没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成才;二是要有毅力和决心,能坚持学习一辈子。
D.一个人要能成才,要看以后学习得怎样。
这里一是要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成才;二是要有毅力和决心,能坚持学习一辈子。
26选出一个不会产生歧义的句子。
A.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B.贪小便宜的人看不起。
C.天色晚了,自行车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D.请打针的在注射室外等候。
27选出没有语病的句子A.出租车确实便利交通,可是如果它不敲竹杠,不乱收费,我就要举双手高呼:“TAXI,万岁!”B.出租车司机们已经从敲竹杠、乱收费上升到参与赌博、盗窃等犯罪活动了,其个中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多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