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题库、笔记重点——育明教育夏老师2016年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模拟题
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笔记
(3)偶然重大发现的利用:科学的历史充满了未曾假设的意外发现。
实际研究中,这种以偶然或智慧获得发现极为重要,因此对于这种偶然性发现的警觉是研究策略的关键要素。
这种意外地发现可以促使产生新的理论或对原有理论作出修正。
有时意外发现的贡献不一定是突破性的,但对于资料的意外可能性保持高度警觉,研究这就能够更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料,并增进对社会学理论与知识的贡献。
(4)证据的分析:任何科学的目的是达到概括论断,即由具体的事物得到一般的原则或模式。
概括论断可分为两类:经验的与理论的,前者是指根据一些个案所得到的结果概推到较普遍的总体。
而后者是指从各种不同情况中得出一般原则,在这种概括论断中,具体的变量被看作是较抽象的概念的一个指标。
由经验得到概括论断,应进一步加以确证,以增加他的可信度和解释力。
对于经验型概括一般是通过复验进行证实的,复验的主要方法有:<1>将资料与来自同一或可比总体的其他样本作比较。
<2>在不同的总体中作相同的经验性概括论断。
<3>配对比较方法。
证实理论性概括论断的基本方法是选择代表同一概念的不同指标。
杜尔克姆对自杀的分析提供了整理证据的卓越例子,他将许多经验性概推整合成单一的理论性概推,即高度的社会整合与低自杀率相关。
将相同命题的证据累积起来就使其论点特别有说服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验证理论性概推时,对于同一个研究与理论命题相关的一切资料都需要加以检查,而不能任意进行选择。
证据分析对于理论性概推的主要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1>可以支持对结果的解释,由此可以产生更强有力和更有包容力的理论概推。
<2>可以对某一理论的解释提出问题,从而使我们注意寻找更符合事实的其他解释。
<3>可使在对原有结果的不同解释间作出正确的解释。
<4>可在同一研究中进行验证,经验的概推除“配对比较”外,不可能在同一研究中对自身的结果进行验证。
<5>有时能使我们对理论概推比经验概推在统计上更有信心。
(5)事后解释:是先有资料,然后再找符合它的解释。
因此事后解释只是一种可信性的解释,而无法达到“证据确凿”的解释(高度肯定),即这种解释知识与一套资料相符而已。
事后解释的三大缺陷:<1>伸缩性过大,即对一种调查结果,可有多种解释。
<2>不能将其完全抛弃。
<3>无法以来外在的确证。
事后解释因为是有了资料后才加以解释的因此无法肯定这一解释的正确性我们无法再检查资料以获得确证。
对于上述三大缺点,我们可以通过详析程序和证据分析程序部分加以克服。
这两个程序都是由解释抽取出推论,然后将其付诸验证。
因此,事后解释并非分析的结束而只是它的开始。
社会调查研究中不得不使用事后解释,但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他所具有的局限性,必须运用上述的程序对他们进行处理。
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