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背景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多方参与,需要处理和协调项目成本、质量、进度、材料等多个方面。
对于大型、复杂的工程,其在管理过程尤其是施工过程中任务重、工期短,涉及的行业多、专业多、交叉作业多,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工管理将很难实现预期的工程
目标。
在其中,信息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本质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在内的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
以便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建设重要性
水利部指出“利用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
在这样
的背景下,水利工程信息化将成为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
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水利工程各类数据和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帮助人们对各类数据实时跟踪并进行处理和分析,而且可根据既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和阶段目标,最终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达
到全面控制水利工程施工进度、
成本和质量,并最终实现科学
化、现代化管理的目的。
具体
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类实时数据的采集,大多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且在项目法人、设计单位、监理方、施工单位等之间往来的文件很多,需要传达的信息也很多。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实现信息的采集、传送、分析、汇总,各个单位之间通过信息间的共享,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得到最优的方案。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管理决策实时、高效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能够将各类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汇总工作,实时、准确、快速、有效地进行,有利于管理者们做出科学的灾害决策方案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案。
这主要体现在:
一是水利工程信息系统能够实时汇总、分析当前发生的各种信息,并能够将相关的信息进行自动计算并按设定好的格式输出报表,这实现了信息处理的快捷,高效;
二是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通畅传输通道,便于完成统计数据上报和计划下达工作,帮助了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这些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源,快速进行决策,对资源、进度、质量安全措施等迅速作出反应,及时进行调整,这大大的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决策效率,并最终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是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管理决策科学性。
科学的决策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水利信息化通过对水利工程各方面信息资源的准确搜集、加工、整理,把握水利工程全局的动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和采取合理的措施,科学地作出决策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实现水利工程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流程化管理过渡。
形成完善的水利工程信息化业务应用体系
跨业务系统协同大数据量信息传输完善电子政务应用提升社会公共服务
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信息化保障环境
科学系统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高效运行维护体系
建成完善的水利工程信息化基础设施
信息综合采集体系加强视频监控的覆盖范围
信息化建设目标
1
2
3
利用自建的水利专网,或是利用Internet 、CDMA 、WCDMA 、GPRS 、RFID 等方式来保证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汇总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借助云计算/云存储,确保信息传输的通畅、安全、可靠,实现了各个单位间的资源共享
利用计算机网络解决人工繁琐、时效性差、易出错的工作效能,帮助水利工作者对各类数据进行复杂的运算、分析与汇总
需求
将采集的数据进行适当的整合,方便查找利用,保证共享这些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水利工程信息化将采集汇总工程数据,并将其传递给所需单位
利用网络视频监控、实时图像上传、RFID 等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得到最优的方案
需求
水利工程监管、服务与行政信息化
目标-
通信与应用高效协同
管理层
外勤部分
办公室在途中/在家
全国范围内基于固话/智能手机/PDA/电脑,可以实现: 总机语音通信
OA公文处理,电子邮件的及时处理 电话会议、数据会议、视频会议 即时消息短信、传真
现场视频/图像文件上传与管理
智能手机
固定电话
移动高效协同:
加强外勤执法部门之间的协同,方便快捷沟通
内部高效协同:
通过使用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提高内部协同工作效率
各种应用系统
视频会议终端
内部员工
电脑终端
RFID 识别卡
系统框架图
总体架构图
网络拓扑图
清网络摄像机来监控
施工现场。
这里对大
量的视频文件我们将
采用云计算/云存储
的方式处理
RFID的员工卡,来
监督外场人员的出勤
等工作情况
监理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
手持智能终端来实时拍摄现场实际情况上传到
系统中以及时反映现场实施情况
路一起预览。
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来得出各种报表以供决策者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