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法律风险评估

企业法律风险评估

企业法律风险评估
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货币资金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符合法律要求,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应当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三)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的记录,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对外投资风险控制评估
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对外投资内部风险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投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应当真实,支持投资建议和可行性的依据与理由应当充分、可靠;
(三)对外投资实施方案应当科学完整,投资合同或协议的签订应当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应当全面及时,投资收益的确认应当符合规定,投资权益证书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计提对外投资减值准备的依据应当充分、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四)对外投资处置的方式、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与投资处置有关的文件资料和凭证记录应当真实完整。

固定资产风险控制评估
企业在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固定资产取得依据应当充分适当,决策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三)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处置和转移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工程进度、验收使用、维护保养、内部调剂、报废处置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四)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处置等会计处理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筹资风险控制评估
企业在建立和实施筹资内部控制制度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
(一)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筹资决策、执行与偿付各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筹资方案的拟订与审批、筹资合同的审核和签订、筹集资金的收取与使用、还本付息的审批与办理等应当有明确规定;
(三)筹资业务的会计处理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成本风险控制评估
企业在建立和实施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和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
(一)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成本费用定额、成本计划编制的依据应当充分适当,成本费用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三)成本费用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对成本费用核算、内部价格的制订和结算办法、责任会计及有关成本费用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担保风险控制评估
企业在建立和实施担保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担保的对象、范围、条件、程序、限额和禁止担保的事项应当明确;
(三)担保评估应当科学严密,担保审批权限、程序与责任应当明确;
(四)担保执行环节的控制措施应当充分有效,担保合同的签订应当经过严格的审核,担保业务的执行过程应有跟踪监测,凡担保财产与有关权利凭证的管理应当有效,办理终结担保手续应当及时;
(五)对外担保应当明确责任主体,因担保造成重大失误和损失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对子公司风险控制评估
母公司在对子公司实施控制过程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对子公司的组织及人员控制,通过选任董事、经理(或者总裁、厂长,以下简称经理)、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分管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以下简称总会计师)等方式行使出资人权力;
(二)对子公司业务层面的控制,通过建立业绩目标、预算控制、重大投资、筹资、利润分配的控制、对外担保控制、对外捐赠控制、关联交易控制、考核与审计监督等政策和程序,对子公司有关财务事项和业务活动实施有效控制;
(三)合并财务报表及其控制,明确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与报送流程及审批制度,确保母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财务报告编制风险控制评估
企业在对财务报告编制实施控制的过程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财务报告编制的岗位分工和职责安排应当明确;
(二)准备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有关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结账等流程控制要求应当明确;
(三)起草财务报告、校验、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审核批准等流程应当规范。

信息披露风险控制评估
企业在建立并实施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制度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应当完善企业信息披露的整体制度规范,确保信息披露质量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二)应当明确信息披露的内容,信息披露的工作流程应当规范。

预算风险控制评估
企业应当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明确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考核等各部门、各环节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和具体要求。

企业在建立和实施预算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对预算编制方法、审批程序、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调整环节控制、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控制评估
企业在建立并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重大信息系统事项应履行审批程序;
(二)信息系统开发、变更和维护流程应当清晰,授权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三)信息系统应当建立访问安全制度,操作权限、信息使用、信息管理应当有明确规定;
(四)硬件管理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科学合理;
(五)会计电算化流程应当规范,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等制度应当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