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教材包含“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局部内容。

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根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的比照。

海底地形:教材利用海底地形示意图,介绍了海底地形的主要组成局部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以及大洋中脊。

学看地形图:主要通过实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看地形图。

教材通过展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形象的说明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来历、特点及阅读的方法。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出现照抄现象。

2、通过第—次月考可以看出,学生看图马马虎虎,根底掌握不牢,两极分化特别严峻。

3、学生方向感不强,计算不过关是本节课学生的最大薄弱环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根本概念。

2、了解五种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和海底地形特征。

3、初步学会在地图上区分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上下起伏和坡度陡缓。

4、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的制作原理并学会阅读地形图。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采纳比照分析法,认识各种地形图,进而学会阅读地形图。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2、能够依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一般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五种陆地根本地形,能够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2、五种陆地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与阅读。

2、等高线形态与地势上下、坡度都换的关系。

由于 2022-8-24 15:00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的对话活动、学生的读图活动比
拟一再,这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泼了课堂气氛。

最后让学生以小组商量的形式分析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给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时机,也给学生制造了合作学习的时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