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填空题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填空题

2015年春季学期七年级下生物复习提纲一、人的由来观文中学:付波1、人类起源和发展(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进化论由达尔文提出)(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①、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靠臂行;人类是直立行走。

②、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人类却可以。

③、脑发育的程度不同:人脑很发达(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4)、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5)、人类起源的有力证据是。

2、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精子,并且分泌雄性激素的是,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输送精子的是。

(2)女性生殖系统中分泌雌性激素的是,它还能产生卵细胞,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子宫是的场所。

(3)、卵巢→卵细胞受精卵(相遇)胚胎→胎儿→新生儿(婴儿)睾丸→精子受精过程中,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逐渐发育成,植入,这个过程称为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初具人形发育成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的羊水中,通过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排出废物,怀孕38周左右,成熟的胎儿和胎盘就从阴道排出,即为分娩过程。

(2)、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女孩的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比男孩早1~2年。

二、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具有三大功能:提供能量、构建人体组织和修复机体组织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物质是。

除此之外,还有第七类营养物质:,它是指除淀粉外的复杂糖类,包括纤维素、果胶等。

大量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特别是粗粮)等植物性食物中。

(3)、脂肪在人体内一般是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脂肪: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即备用能源物质)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大豆等。

功能物质糖类:人体内主要的,富含有糖类的食物有:如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

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4)、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等。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非供能物质维生素:人体需求量,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它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

无机盐:对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很重要。

仅占体重的4%左右。

(5)、维生素和无机盐识记方法:夜盲A、脚气B1、坏血C、佝偻D注意: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含有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

2、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由和组成。

其中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如:、、,它们位于消化道外,其中是最大的消化腺;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和小消化腺(如:、;它们位于消化道内)。

(2)、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初步消化)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

(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小肠——和的主要场所(可蠕动,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大肠——通过蠕动,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有吸收作用,没消化作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肛门——大肠末端的开口,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3)、消化腺①、唾液腺——分泌唾液(通过导管流入口腔),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②、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

(蛋白质多肽)③、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和。

④、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和。

⑤、肝 脏——分泌胆汁,不含 ,但能 脂肪。

(4)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唾液淀粉酶 酶 (肠液、胰液)淀 粉麦芽糖葡萄糖 胃蛋白酶 酶(胃液、肠液、胰液)蛋白质 多 肽 氨基酸 胆汁(乳化作用) 酶(肠液、胰液)脂 肪 脂肪微粒 甘油和脂肪酸 (5)、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长(成人的小肠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大(内表面具有许多 和小肠 ,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多(有各种消化液,如胰液、肠液、胆汁等)薄(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且管壁都很薄,由 构成,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运往全身)。

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为了做到合理营养,需要每天均衡吃“ ”中的五类食物;保护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

(2)、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该浸泡、冲洗或削皮;买食品时,应注意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变质,是否过期、是否含添加剂等;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经常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组成(1)、呼吸系统由 和 组成。

呼吸道由上到下依次是鼻、 、喉、气管、支气管,既是呼吸器官,又是消化器官;喉 既是呼吸器官,又是发声器官。

(2)、痰的形成: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纤毛,能不停地将尘埃、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3)、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左肺两叶,右肺三叶,组成单位是 (基本单位)。

一分钟大约进行16次有节奏的呼吸。

2、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 、 和 空气(能力有限)鼻:鼻毛——清洁;黏膜——清洁湿润。

气管:软骨——保持通畅;纤毛——清洁;黏膜——清洁湿润。

(2)、呼吸时,喉口开放,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 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行气管。

所以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以免食物误入气管。

3、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呼吸运动(参见教材第46页图示):①、吸气时,膈肌 ,胸腔容积 ,肺 ,肺内气压相应 ,膈顶部 。

②、呼气时,膈肌 ,胸腔容积 ,肺 ,肺内气压相应 ,膈顶部 。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后, 血变成 血)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 ,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 时,就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 时,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出的气体排出体外。

(3)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后, 变成 )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通过 作用(气体交换的原理), 可以透过较薄的血管壁进入到组织细胞内,同时,细胞所产生的 气体也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

进入细胞的 ,最终在细胞内的 中参与 作用,分解 ,为生命活动提供 。

(4)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明显增加, 含量相应减少。

(5)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①肺泡数量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 。

(6)呼吸的全过程:① 气体交换(肺的通气);② 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 的气体交换。

外界 空气① ② ③ ④ 呼吸运动 气体扩散 血液循环 气体扩散 四、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血液循环系统由 、 和 组成。

1、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由 (水占90%;血浆蛋白占7%;氨基酸、葡萄糖等占3%)和 组成,血细胞有三种,红细胞(数量 ,两面凹的圆饼形,成熟的红细胞 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运送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数量 ,最大, 细胞核,吞噬病菌,“防御卫士”)、血小板(最小,形状不规则, 细胞核,止血和加速凝血)。

(2)、分层现象:上层—— ,淡黄色半透明;中层—— ,白色;下层—— ,红色。

(3)、血液的功能主要有:运输功能、防御和保护、调节体温等。

2、流动的管道———血管 (参见教材第58页图示)(1)、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特点:管壁较 ,管腔较 ,弹性 ,血流速度 ,不断分支。

(2)、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特点:管壁较 ,管腔较 ,弹性 ,血流速度较 ,通常具有静脉瓣(防止血液 ),。

(3)、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

特点: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由 构成,血流速度慢。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就是血液泵,提供动力,它有四个腔, 的壁最厚。

(参见教材61页图) (2)、四腔:上面是心房(左心房、右心房),下面是心室(左心室、右心室)。

左右相反。

(3)、动脉与 相连接(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动脉与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 流向 。

静脉与 相连接(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 (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 流向 。

(4)、血液循环(包括 和 )细 组织 细胞身体各级动脉(图中细线表示血液循环中的静脉血,粗线表示血液循环中的动脉血。

) (5)、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 出发回到 ,肺循环——是血液从 出发回到 。

(6)、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 →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变成静脉血)→ →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 →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变成动脉血)→肺静脉→ →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7)、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部及内脏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8)、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和体循环在 心脏 处汇合。

(9)、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

(冠脉循环是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的。

)它发生病变会引起 冠心病。

4、输血与血型(1)、血型:A 型、B 型、AB 型、O 型。

(2)、输血的原则:以输 为原则。

输给所有的为: 型,称万能输血者; 接受所有的为: 型,称万能受血者。

(3)、失血量:生命危险,1200~1500毫升;危险,800~1000毫升;无危险,小于400毫升。

义务献血量: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毫升是会影响健康,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与排遗区别:人体将 、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 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 泄;由食物消化后形成的 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 排 遗。

1、尿的形成与排出 (参见教材第73页图示)(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由 (形成尿液,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 尿液(排除尿液)组成。

肾单位由 、 和 组成。

(2)、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血浆中的 和 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紧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