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
目的:
愿乞终老
小结:4段提出自己的目的,即“愿乞终老”,先尽 孝 后尽忠。
探讨6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更为其孝所感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小结 身世孤苦悲凉 祖母情深似海 沐清化蒙国恩 孝 情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忠 情
“表”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
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刘勰《文心雕龙· 章表》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 下对君王指陈时事、直言规 劝抑或使之改正错误的文体。
李密,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长大后博学善辩。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 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 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 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 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探讨3
文中对祖母的尽孝表现在哪里?
1、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3、刘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废远 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至孝之心,情真意切、悲恻动人。
探讨4
文中对朝廷的忠(感激)表现在哪里?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探讨5
李密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 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探讨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者为什么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
列举晋武帝的施政纲领,为终养 祖母找到理论依据,为自己不辞不 就职作了言之有理的开脱。 这也就回答了李密为什么尽孝的 另一个原因(从国家层面,响应了 晋武帝的倡议)
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特
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 省略这句话? “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探讨1
诵读课文第一段,找出为什么要尽孝的个人原因?
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故不能“废远” (从个人层面解 释尽孝的原因, 为下文伏笔)
祖母夙婴疾病
目 的: 博得晋武帝的同情怜悯。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 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 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 横的方面:(无、外、内) 品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 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 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法 见情感的朴素、真挚。
——苏轼
孝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这
是其他别的民族所不具有的 。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 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 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 经亡故。
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 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古文观止》
在吟诵中文本中,你能从文 中感悟到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 么?
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以情动人。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表明自己的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 忠 心。
小结:本段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陈述 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强调自己的特 殊处境,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 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 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 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 适度的最好的感情。 ——亚里士多德《诗学》
圣朝恩重如山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先 尽 孝 后 尽 忠
有人说《陈情表》有很高的语言艺术。读《陈 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 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 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少年孤苦无依 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 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无论是形还是声, 都以一种浓浓的情感为依托,那就是——孝情。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 孔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 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孝为根,孝为本,离开孝的一切爱和敬都 是虚假不真的。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也。” 古人云: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 之本源也。
1. 为什么要尽孝? (A 个人原因 B 国家原因) 2. 如何去尽孝? 3. 忠孝难全如何解决?
一、拓展探究:
1、提问: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 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 一观点吗,为什么?(此为开放性题,学生可以各 抒己见)
二、作业
1、背诵课文并翻译课文,结合课文,以“孝”为主题 写5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 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 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 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 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 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 慢”。
一、是谁“陈”情?(课文复习) 二、向谁“陈”情?(课文复习) 三、*如何“陈”情?(重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