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蓝鲸
5.软件: (1) 通用软件:远志3.0,Authorware 6.0等。 (2) 学科素材/资源库:搜集。 (3) 学科教学软件:自制。 (4) 本次教学教师必须自编课件吗:必须 (5)如果教师为本次教学专门制作了课件,请 整理并建立 专门文件夹:已经准备。
6.外接设备 (1) 打印机: 不需要 (2) 扫描仪:不需要 (3) 数码相机:不需要 (4) 其他外接设备:不需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初步 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有效地网络合作学习, 掌握本课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 身边熟悉事物的特征。
3、情感目标:进一步唤起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 情感。
4、教学重、难点:在学习蓝鲸的形体特征的同时初步 掌握并能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
2、小组讨论、发言,不 断完善介绍内容3 、确定发言代表
4、大堂交流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 能力从形象 思维向抽象 思维逐步过 渡,这一环 节的设计, 借助网络教 学特有的优 势,向学生 呈现一个个 接近他们生 活实际的形 象画面。通 过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有效合作, 学以致用, 充分调动了 学生的写作 自主性,将 学到的说明 方法有效地 迁移到自己 的写作实践 中去。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以《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 趣的自主活动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活力 的语文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通过网络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相关资 料的搜集、处理和交流,完成本课教学 目标。
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因本文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 三年级学生仍已形象思维为主,仅靠文 字材料较难理解鲸的外形特点,因而利 用信息技术直观展示或搜索蓝鲸的样子 的相关知识,观察体验蓝鲸的外形特点, 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 而产生热爱自然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六、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还需要制 作简单的课件和虚拟网站。 2、教师课前搜集有关蓝鲸的资料,如鲸的特 点、鲸的呼吸、鲸的大小、鲸的种类…… 3、需要一个比较标准的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 学软件辅助教学 4、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电脑操作培训。 5、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蓝鲸的相关资料,如: 把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考在软盘上,以便在局 域网上交流。
著名教育家皮亚 杰指出: “儿童是有 主动性的人, 他的活动受 兴趣和需要 的支配。一 切有成效的 活动须以某 种兴趣做先 决条件。” 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在引 入情境后被 激活了,并 在开放而有 效地的网络 学习环境中 主动参与。 心理学研究 表明:小学 生如果没有 强烈的求知 欲,就不会 产生参与的 意识。
2、学生对自然和生命较感兴趣,但关注得还 不够。
3、在学习课文时能提出疑问,能借助已有知 识积累、生活经验和简单的网络操作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会搜集并与同学交流各类 信息。
4、学生已经能够进行鼠标和键盘的简单操作。
三、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识技能目标:借助网络环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 习, 了解蓝鲸大的特点。
以“努力建设开 放而有活力的语文 课程”这一理论为 指导课前让学生利 用图书馆、网络等 信息渠道获取有关 鲸的资料,为学习 课文奠定了基础。
六、教学或活动过程
二、初读课文并学习 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读课文,能做到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为了 避免干扰,你可以带上 耳机,遇到难读的地方 你可以通过网络请求其 他同学的帮助。
六、教学或活动过程
三、学习§2
1、指名读,其余做小评委 1. 读课文
10’
(按刚才的要求评价) 2. 听读并评价
2、评价读或模仿读
3. 根据默读课文的
3、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
要求自学。
词语或句子感受到蓝 4. 汇报交流
鲸很大?
5、在虚拟网上站上查
4、交流,相机理解第二自
看形体大的相关
然段和进行说明方法
七、相关资源
1.主要教学地点 只在教室 只在机房 教室+机房 其他地点,请列出: 只在机房 2.本次教学对教师的基本技术要求 教师应能熟练使用: 教学课件和教学辅助软件
3.本次教学对学生的基本技术要求 学生应能熟练使用:
4.硬件: (1) 教师用计算机( 1 )台 (2) 学生用计算机( 40 )台 (3) 局域网: 需要 不需要 (4) 专用教学平台:需要 不需要 (5) 学校连接Internet:需要 不需要 (6) 学生回家用电脑:需要 不需要 (7) 学生回家用Internet:需要 不需要 (8) 其他硬件: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等
2、过渡:(请同学们摘下耳 机),刚才同学们读得 可认真了,相信一定对 蓝鲸很感兴趣,现在我 们就一起来细细研究。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5、同学们,从第一自然段中
读懂了什么?有疑问吗 ?
1、根据要求读课文
12’
2、生读第一自然段
3、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自由质疑并解决
。
网络环境下的生生 互动。交流 学习,激活 了学生自主 学习的强烈 欲望,提高 学生的学习 兴趣,有利 于对课文的 理解。在相 互交流中, 弱势群体得 到了帮助, 优势群体得 到了发展。
人力资源:需要几个老师合作,小组
合作备课,一个自制教学课件,一个上 课。
和天堂相对的有还有黄泉、往生门扉等。黄泉可能是中国宗教信仰中最早出现的阴间往生门扉的概念。后来,汉代出现了道教中的阴曹往生
门扉,佛教传入后受其影响在道教原有的恶曹地狱基础上发展出了系统的地狱体系,即十八层地狱。往生门扉的概念大于地狱,阴间的概念
六、教学或活动过程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学习活动
一、信息交流 导入新课
1.课前组织:(配对应的多媒 体道吗? 海底更是一个奇异的世界,那 里生活着各式各样、千奇百怪 的动物。对于神秘的海底,你 有哪些了解?
3.同学门对海底世界了解得真 不少,关于鲸,你了解它的哪 些知识?怎么知道的? 4、板书课题:蓝鲸 5、想知道蓝鲸的哪些知识?( 这些问题有的我们学了课文就 能知道,有的从课外书籍上能 找到答案……现在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蓝鲸这篇课文,看看学 了这篇课文你自己能解决哪些 问题。)
六、教学或活动过程
四、拓展延伸
1、想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写 你熟悉的事物吗?那就 赶快打开练笔文件,四 人小组合作,查一查资 料,选择其中熟悉的一 种事物,运用今天学到 的方法动笔写一写,让 人一读就能感受到你所 写事物的特征,等会儿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 介绍,比一比哪小组合 作最有效。
1、组长负责小组讨论, 13’ 确定本组介绍的对 象
儿给年家。往常,冰凝是不在这个时间弹琴的,昨日宴客无聊,才随意地弹了壹曲。不想她竟然发现,晚间弹琴还真是别有壹番情趣,静夜 琴曲,如泣如诉,立即就喜欢上了这种新的感觉。今晚,她又让含烟摆好琴,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春江花月夜》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旋 律早就急不可待地从指尖流淌出来。王爷在年府后花园的高墙外,已经呆了有小半个时辰,竟不得琴声,暗笑自己的发癫行痴,正待上得马 来,吩咐秦顺儿回府呢,忽然听到那熟悉而美妙的琴音倾泻而出,充满了耳朵,也充满了心间,不知不觉中,他竟掏出了玉箫,与那筝曲合 奏同鸣。冰凝也听到了院外的箫声,竟是与自己的合鸣,甚是奇怪。本来依了冰凝的性子,断然不会与不相熟识、不知根底的什么人或是事 情有瓜葛牵连,本要停下不弹的,但是,这箫声的技艺,也实在是高呢!竟吸引得她起了同场竞技的心思。冰凝对自己的筝艺水平相当自负, 其实,她也是同样弹得壹手的好琵琶,但是,琵琶弹出的曲子与筝曲相比,在意境总感觉差了壹些,而且她的琵琶技艺也确实不如筝艺好。 现在,听闻院外的箫声,竟是如此的高超,连壹向自负琴艺的冰凝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单以这两种乐器相比的话,这萧曲确实要比自己的筝 曲略胜壹筹。嗯,也只是高那壹点点而已!冰凝壹边弹着琴壹边不太服气地微微笑着,想着想着,竟然有壹种强烈的、想和对方壹比高下的 迫切念头:有点儿赌气,也是觉得这么美妙的萧声,难得有机会欣赏,实在是可惜;更是隐隐地有壹种感觉,如果今天不与对方竞艺,以后 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第壹卷 第二十七章 知音壹曲《春江花月夜》弹罢,冰凝重启壹曲:《良宵》。是啊,如此良辰美景,如此仙音妙曲, 真似人间仙境壹般。果然,对方停了壹会儿,听清了冰凝的曲目,不壹会儿,也跟着她的拍子和节奏,开始了新壹曲的琴瑟合鸣。《良宵》 奏罢,冰凝略壹思考,又新弹壹曲,《阳光三叠》。果不其然,不壹会儿,萧曲《阳光三叠》合着节拍加入了进来。《阳光三叠》刚刚结束, 冰凝还来不及开始下壹曲呢,这回,却是由玉萧开始了新的壹曲――《彩去追月》!冰凝犹豫了,《彩云追月》,居然是彩去追月!加入吧, 冰凝很是不好意思,不加入吧,又有些许的失落,刚刚那种筝箫竞艺的感觉真是痛快淋漓,畅快无比,大有如觅知音的欣喜。就在这思考之 间,壹曲《彩去追月》竟已经奏到最后壹个乐段了,犹豫间,冰凝双手抚上琴来,只来得及合奏上几个音符就已是全曲终了。此后,双方谁 也没有再重新开启任何壹首曲子,就这么各想着心事,四周突然安静了下来。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待她发觉,已经是马蹄声渐行渐远。冰 凝的心早已被这个良辰美景搅得心
资料)
的探究。(点拨后完 6、交流相关的资料
成板书)
7、交流收获。
5、你还想知道有关蓝鲸大
的知识吗?那就赶快
到网上去查一查,看
一看吧!尤其要注意
的是网上的资料是用
什么说明方法让你感
受到蓝鲸很大的?如
果需要的话你可以通
过网络与你的同学交
流。
6、同学们真棒,能自己从
网上查找有关蓝鲸大
的资料,学到这儿,
你有哪些收获?
1、交流自己的想法进入 情境 2、学生交流自己对海底 世界的认识 3、呈现搜集到的有关鲸 的知识(如是网上收集的 请学生上台电脑知识) 4、学生自由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