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开关原理
接近开关
一,电感式接近开关工作原理
电感式接近开关由三大部分组成:振荡器、开关电路及放大输出电路。
振荡器产生一个交变磁场。
当金属目标接近这一磁场,并达到感应距离时,在金属目标内产生涡流,从而导致振荡衰减,以至停振。
振荡器振荡及停振的变化被后级放大电路处理并转换成开关信号,触发驱动控制器件,从而达到非接触式之检测目的
电路板图:
原理图:
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的选型及使用、调试方法
电感式接近开关由于其具有体积小,重复定位精度高,使用寿命长,抗干扰性能好,可靠性高,防尘,防油,乃振动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自动化生产线,机电一体化设备及石油、化工、军工、科研等多种行业。
一.工作原理
电感式接近开关是一种利用涡流感知物体的传感器,它由高频振荡电路、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及输出电路组成。
振荡器是由绕在磁芯上的线圈而构成的LC振荡电路。
振荡器通过传感器的感应面,在其前方产生一个高频交变的电磁场,当外界的金属物体接近这一磁场,并达到感应区时,在金属物体内产生涡流效应,从而导致LC振荡电路振荡减弱或停止振荡,这一振荡变化,被后置电路放大处理并转换为一个具有确定开关输出信号,从而达到非接触式检测目标之目的。
二.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的电气指标
1.工作电压:是指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的供电电压范围,在此范围内可以保证传感器的电气性能及安全工作。
2.工作电流:是指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连续工作时的最大负载电流。
3.电压降:是指在额定电流下开关导通时,在开关两端或输出端所测量到的电压,
4.空载电流:是指在没有负载时,测量所得的传感器自身所消耗的电流。
5.剩余电流:是指开关断开时,流过负载的电流。
6.极性保护:防止电源极性误接的保护功能。
7.短路保护:超过极限电流时,输出会周期性地封闭或释放,直至短路被清除。
三.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的选型
1.根据安装要求,合理选用外形及检测距离。
2.根据供电,合理选用工作电压。
3.根据实际负载,合理选择传感器工作电流。
国内、国际常用色线对照:(供参考)
类型国际国内
+V 棕红
GND 兰黑
Vout 黑绿
四.使用方法
1.直流两线制接近开关的ON状态和OFF状态实际上是电流大、小的变化,当接近开关处于OFF状态时,仍有很小电流通过负载,当接近开关处于ON状态时,电路上约有5V的电压降,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必须考虑控制电路上的最小驱动电流和最低驱动电压,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2.直流三线制串联时,应考虑串联后其电压降的总和。
3.如果在传感器电缆线附近,有高压或动力线存在时,应将传感器的电缆线单独装入金属导管内,以防干扰。
4.使用两线制传感器时,连接电源时,需确定传感器先经负载再接至电源,以免损坏内部元件。
当负载电流<3mA 时,为保证可靠工作,需接假负载。
R≤U S/(I L-3)
P>U S2/R
P为假负载消耗功率;
R为假负载阻值;
I L为传感器的负载电流
使用仪器:万用表、示波器、电源(+12V)
调试步骤:
1. 接好电源,测量T1的c极电压应为6V;
2. 用示波器观察T1的e极,应有高频振荡波形;若无振荡波形,应仔细检查电感线圈接线是否正确,T1周围R、C参数是否正确无误,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直到出现振荡波形为止;
3. 用示波器观察输出,应为高电平,且LED不亮,然后用金属物体靠近电感线圈,其输出应变为低电平,同时LED亮,说明工作正常;
4. 若不正常,应检查T2、T3、T4的状态及周围元件,无金属物体接近电感线圈时,T2导通,T3、T4截止,有金属物体接近时,T2截止,T4导通。
二,霍尔接近开关工作原理
原理简介:
当一块通有电流的金属或半导体薄片垂直地放在磁场中时,薄片的两端就会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就称为霍尔效应。
两端具有的电位差值称为霍尔电势U,其表达式为
U=K·I·B/d
其中K为霍尔系数,I为薄片中通过的电流,B为外加磁场(洛伦慈力Lorrentz)的磁感应强度,d是薄片的厚度。
由此可见,霍尔效应的灵敏度高低与外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成正比的关系。
霍尔开关就属于这种有源磁电转换器件,它是在霍尔效应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集成封装和组装工艺制作而成,它可方便的把磁输入信号转换成实际应用中的电信号,同时又具备工业场合实际应用易操作和可靠性的要求。
霍尔开关的输入端是以磁感应强度B来表征的,当B值达到一定的程度(如B1)时,霍尔开关内部的触发器翻转,霍尔开关的输出电平状态也随之翻转。
输出端一般采用晶体管输出,和其他传感器类似有NPN、PNP、常开型、常闭型、锁存型(双极性)、双信号输出之分。
霍尔开关具有无触电、低功耗、长使用寿命、响应频率高等特点,内部采用环氧树脂封灌成一体化,所以能在各类恶劣环境下可靠的工作。
霍尔开关可应用于接近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里程表等,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器配件。
接近开关是工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元件设备了,一般来说,接近开关常见的有电容式、电感式和霍尔接近开关三种。
电感式接近开关必须检测金属材料。
电容式传感器可用无接触的方式来检测任意一个物体。
与只能检测金属物的电感式传感器比较,电容式传感器也可以检测非金属的材料。
霍尔接近开关由霍尔原件组成,有低能耗,无损性长寿命的特点。
当接近开关靠近要检测的物体时,其内部的电路开关打开,而当其离开检测物体时,开关关闭,这也是接近开关名字的含义。
几种接近开关的具体检测原理在本文中就不叙述了,若有兴趣可查阅相关资料。
本文主要说明一下
如何与正航电子的CHION 和A5 系列PLC 配合使用接近开关。
下面以最常用的三线NPN 接近开关为例来说明接近开关与PLC 如何接线:
NPN 型指的是接近开关的开关输出元件为NPN 晶体管。
其输出原理图如下:
图中,接近开关有三根线:电源正极(VCC)、电源负极(GND 地线)、输出信号(CTL)。
当检测及控制电路检测到物体接近时,NPN 晶体管打开,输出信号线变为低电平。
当被测物体离开后,NPN 晶体管关闭,输出信号线被Rp 电阻拉高至电源电压。
知道了接近开关的输出原理,我们再了解一下PLC 的输入原理:
PLC 的输入电路如图所示。
输入信号Ix 经过阻容网络滤波,接入光耦OP。
当输入端Ix 和公共端M 之间的电压超过一定值时(15V),光耦打开。
如下两种接线,哪一种对呢?
接线一
接线二
第二种是正确的,应该是PLC 的公共端接电源正极,接近开关的输出线接到PLC 的输入端。
当接近开关检测到物体后,NPN 晶体管打开,Ix 电平变低,电流经电源正极->M-> 光耦->电阻R2->NPN 晶体管->电源负极,PLC 检测到输入。
那么第一种接线方法为什么不正确呢?当接近开关检测到物体时,输出信号电平被拉低,光耦没有输入,当接近开关没检测到物体时,输出信号被VCC 通过Rp 拉高。
逻辑上也是对的呀?
问题就在于Rp。
要分析这个问题,还要谈到PLC 的输入电路构造。
PLC 的输入点使用的是24V 电平信号,因为要抗干扰,所以一般来说,PLC 设计成输入信号电平高于15V 时,认为输入确定为逻辑1,当输入信号低于5V 时,认为输入信号确定为逻辑0,两种电平电压差很大。
这样的输入信号抗干扰能力就比一般的TTL 电平强多了,适合用于工业环境。
所以,在PLC 的输入电路中,R1 和C1 就是起到滤波和抗干扰的作用。
当输入电压比较小时(可能为干扰),R1 起到分流的作用,将一部分电流分走,使光耦不能达到启动的足够电流。
当按照第一种方法接线时,电源电压信号经Rp、R2 串联,到达R1 和光耦输入端。
一般来说,接近开关的内部上拉一般为弱上拉,也就是Rp 比较大,一般为5~100K 欧姆左右。
那么电压经分压后,PLC 输入端的电压也比较低了,可能为几伏到十几伏,达不到逻辑1 的电平要求。
因此,第一种接线方法是错误的,应按照第二种方法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