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三章 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
日射病发病机理
从热射病和日射病临床上都以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为特征,但是其发病的始动环节还是有差异。
日射病发病机理是:
炎热季节、在阳光下使役→头部持续地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穿过颅骨直接作用于脑膜和脑组织→引起头部血管扩张,脑及脑膜充血,颅顶温度和体温急剧升高→导致意识异常。
又因紫外线光化反应→导致脑神经细胞炎性反应和组织蛋白分解 →引起脑脊髓液增多,颅内压增高→影响中枢神经调节机能,新陈代谢异常→身体中毒,心衰,卧地不起,痉挛抽搐昏迷。
脊髓挫伤是由于脊髓骨折,外伤等原因的引起的脊髓损伤。临床上以相应部位的运动、感觉障碍和排粪排尿障碍为特征。
一般将脊髓组织受到损害,病变明显的,称为挫伤;病变不明显的称震荡。临床上多见的是腰部脊髓损伤导致后躯瘫痪,又称截瘫。
本病多见于役用家畜和幼畜。
病 因
机械力的作用是本病发生的总病因。临床上常见情况有:
日射病和热射病
(Insolatio and Siriasis)
日射病(sunstroke)是动物在炎热季节中,头部持续受到强烈日光照射所引起的中枢神经机能严重障碍的疾病。
热射病(heatstroke)是动物所处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产热多,散热少,体内积热,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机能紊乱的疾病。
日射病和热射病同时发生则称中暑(heat illness)。临床特征是:体温、皮温急剧升高;静脉怒张,呼吸迫促(肺水肿);中枢神经高度紊乱。
脊髓半横断
损伤段之后的部位出现对侧的知觉麻痹;同侧运动性和血管运动N麻痹,部分触觉缺失,痛觉、温觉保留。
由于脊髓损伤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也有差异:
颈部脊髓损伤—四肢麻痹,瘫痪。
胸部脊髓损伤—麻痹,感觉消失,腱反射亢进。
腰部脊髓损伤—臀、后肢、尾感觉,运动麻痹。
诊 断
根据病史,症状诊断不难。
病程及预后
轻微脊髓挫伤、震荡,可以治疗。
病程及预后
一般为3-14天,时好时坏,及时治疗,治愈率为70-90%,如全身抽搐,长时间狂暴,或瘫痪,预后不良。
治疗
治疗原则:
加强护理,降低颅内压,消炎,调整大脑皮层机制。
加强护理:通风、安静、头部降温。
降低颅内压:
可先泻血1000-2000ml,再用10-25%葡萄糖1000-2000ml,静注。
脊髓腹角受损伤
因腹角分布运动神经细胞→发生运动障碍,弛缓性麻痹及其所支配的肌肉萎缩。若运动传导受到破坏→感觉机能消失,肌肉反射性收缩障碍,协调作用丧失。
中枢性麻痹又称痉挛性麻痹;外周性麻痹又称弛缓性麻痹
脊髓背角受损伤
此时相应的肌群感觉机能完全丧失,若只是背角受损,初期感觉过敏,相应效应区发生反射性痉挛收缩,其后因传导机能被中断,则感觉和运动完全麻痹,反射机能消失。
鸡剖检:鸡冠紫绀,全身皮肤呈兰紫色,肌肉暗红色,心外膜,心冠脂肪心耳散在针尖大小出血斑点,肺充血水肿。
热射病症状 (分两型)
窒息型
病畜衰弱无力,步态不稳,全身剧烈出汗,呼吸迫促,晕倒地,似电击,心律不齐。临死之前,体温下降,昏迷不醒,因窒息和心脏麻痹而死亡。
过热型
体温高达41度以上,狂暴不安,病初发汗,后期汗止,皮肤干燥,皮温极高,粘膜苍白或兰紫色,脉搏急速而微弱,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昏迷倒地,全身痉挛而死亡。
中兽医辩证
中兽医称中暑为“发痧”,马称“黑汗风”。
轻者称为“伤暑”,治宜清热解暑为主,方用消暑散或香薷散加减。
重者为中暑,治宜:初期,清热解暑,开窍,镇静;方用用“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减。
后期宜益气养阴,敛汗固脱;治宜用“生脉散”加减。
脊髓挫伤及震荡
(contusio et commotio medullae Spinalis)
25%山梨醇(1-2g/kg),20%甘露醇(1-2g/kg),(30min注完),40%乌洛托品 50-100ml iv
消 炎
20%磺胺嘧啶钠100-150ml iv
盐酸四环素3g, 5%葡萄糖 500-1000ml iv
氯霉素,10mg/kg,深肌注(食品动物禁)
镇静安神
兴奋时,可用5%水合氯醛酒精液 250ml iv
日射和热射同时发生致中暑→脑和脑膜充血,脑实质受到损害→产生急性病变,体温、呼吸与循环等重要生命中枢陷于麻痹。所以有些病例犹如击一般,突然晕倒,甚至在数分钟内死亡。
症 状 日射病
日射病
发病快,常在使役中突然发病。病初精神沉郁,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突然倒地,四肢作游泳动作。
严重者,心衰,静脉怒张,呼吸迫促,节律不齐或出现陈一施氏呼吸,体温升高(部分),皮肤干燥,无汗,瞳孔散大,后缩小。兴奋时狂暴不安,有的病畜突然发生全身性麻痹,反射消失。常在剧烈地痉挛和抽搐中死亡。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日射病和热射病
脊髓挫伤及震荡(Spinal cord Trauma and commotion)
脑膜脑炎(Meningo-encephalitis)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神经系统是机体各器官活动的主要协调机构,几乎对所有的机能都发挥调节作用。它不仅把机体内各种机能协调起来,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而且在机体不断感受外界环境变化的时,还能使各种机能发生适应性反应,从而经常保证机体与外界环境相对平衡。
2.5%盐酸氯丙嗪 10-20ml ,猪羊2-4ml,im
对症:强心利尿,消除便秘
中兽医辩证
属热毒扰心致实热证。
治则清热解毒,解痉熄风,镇心安神。
治方,镇心散合白虎汤加减。
10%戌四氮:按0.3ml/kg,配合安乃近。
消炎止痛:青霉素治疗 im;止痛可用水合氯醛,盐酸吗啡,安乃近。
中兽医辩证
中兽医上属腰伤,瘀血阻络,治疗宜理气通络,散瘀和营,方用疗伤散。
脑膜脑炎
(Meningo-encephalitis)
是软脑膜及脑实质的急性炎症和变性过程。以高热,脑膜刺激症状,一般脑症状和局部症状为特征。马属动物多发,其它家畜也有发生。
病Hale Waihona Puke 因原发性,一般认为是感染和中毒,如病毒,铝中毒,食盐中毒,霉玉米中毒等。
继发性多见于脑部其它器官的炎症,如中耳炎,颅骨外伤等。
另继发于某些传染病如马腺疫,脑包虫等
发病机理
症 状
脑膜刺激症状
头部及背部感觉过敏,对其皮肤轻刺激可出现强烈疼痛反应,并反射性引起头部背侧肌肉强直性痉挛。腱反射亢进(膝腱反射检查)
一般脑症状
运动、感觉机能,采食,饮水均发生改变。
病畜先兴奋,狂暴不安,前冲后撞,后转为抑制。处于昏睡状态。
病初体温度升高,P↑,节律不齐,R加快,排粪失禁,后期排粪迟滞,便秘。
局部脑症状
脑实质细胞或脑神经核受到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症状,如眼球震颤,眼斜视,瞳孔大小不等,吞咽障碍,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或消失。
由于脊髓损伤、引起出血、压迫→ 使神经纤维或神经细胞遭受破坏→引起中枢或向外周的传导发生障碍或阻断。因损伤的范围大小及程度不同,临床变化也有差异。
脊髓全横断
部分脊髓受损伤
脊髓腹角受损伤
脊髓背角受损伤
脊髓半横断
脊髓全横断
后躯机体神经机能全部丧失,其前部由于炎症过程则出现刺激症状,表现兴奋性升高。如果腰部脊髓全横断,两后肢麻痹(强直性和弛缓性麻痹),肌肉萎缩,粪、尿失禁。
外部因素
山区及丘岗区的家畜,在放牧时摔伤,跌倒等。
役用家畜在超出其力所能及的负担时,因转弯太急使腰部扭伤。
受到打击,被车冲撞,以及纵身跳跃,奔驰,或相互踢打时肌肉强烈收缩运动,以至引起椎骨脱臼,碎裂和骨折等。
内在因素
家畜软骨病,骨质疏松和氟骨症时,易发生椎骨骨折,从而在正常情况下也可导致脊髓损伤。
发病机理及症状
本病在炎热季节中较多见,病情急剧,可迅速死亡。
病 因
在高温天气和强烈的阳光下使役。
天气炎热,厩舍拥挤,通风不良
在闷热的环境中使役,用密闭、闷热的车船运输等也都是引起本病的原因。
体质衰竭 心功能、呼吸功能不全,代谢机能紊乱;皮肤卫生不良,散热不足,或饮水不足;从北方运至南方的动物适应性差,耐热能力低都易招致本病的发生。
热痉挛:大量出汗、钠损失过多→肌肉严重的痉孪性收缩,剧烈疼痛,但T正常,初、中期神识清醒,仍有渴感。
病程及预后
发病急,常常来不及治疗而发生死亡,早期抢救常可痊愈,若并发肺水肿,预后不良。
治 疗
治疗原则:消除病因,促进机体热散发,缓解心肺机能障碍。
消除病因、促进体热散发:
立即停止使役,把役畜放置在阴凉地方;
较严重者、常因继发感染,褥疮,败血症,膀胱积尿,尿毒症或沉积性肺炎而导致死亡,预后不良。
治 疗
治疗原则
加强护理,兴奋脊髓,消炎止痛。
加强护理:防止褥疮
兴奋脊髓
电针:千金、安肾,肾门,后丹田
硝酸士的宁:10-20mg和新斯的明5-10mg配合使用,皮下 或穴位注射。
VB1牛马0.1-0.5g;猪羊0.025-0.05g
神经系统按部位不同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外周神经按机能不同又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经神。这两种神经又各有其中枢和外周部分,外周部分分感觉(传)入和运动神经(传出)。内脏的传出神经又称植物性神经,它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脑、脊髓及外周神经由于感染、中毒、外伤、脑瘤、血液脂肪障碍及遗传等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它们多数有神经组织形态学的病理变化。此外,在全身其它各系统、各器官的疾病中,也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病理性损伤。
同时不断用冷水浇洒全身,尤其是头部,用冷水灌肠。
口服1%冷盐水,体质较好者可泻血1000-2000ml,同时 输入等量5%葡萄粮生理盐水。
缓解心肺机能障碍
皮下注射强心剂(20%安加10-20ml)。
当病畜不安和痉挛时,可口服或直肠灌注水合氯醛或肌注2.5%氯丙嗪10-2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