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轨道线路安全性评价分析

轨道线路安全性评价分析

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
2013-2014-2学期
轨道线路安全性评价分析报告
专业: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
班级:11交通本一
学生姓名:李江
学号:11111611135
二○一四年六月
目录
1.绪论 (1)
1.1线路的作用 (1)
1.2线路安全的意义 (1)
2.线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
2.1目的层分析 (1)
2.2准则层分析 (1)
2.3方案层分析 (1)
3.指标评价方法 (3)
3.1层次分析法评价各指标 (3)
3.2各指标结果分析和评价 (4)
4.总结 (6)
参考文献 (7)
1.绪论
1.1线路的作用
线路是行车的主要的基础设备,因为线路问题可能会导致许多安全事故,如:列车脱轨、列车追尾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影响乘客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线路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设备之一,是行车的基础。

线路由钢轨、轨枕、道床、道岔、连接零件及防爬设备几部分组成,它的作用是引导机车车辆运行,直接承受由车轮传来的载荷,并把它传给路基。

所以它必须具有坚固稳定性,并具有正确的几何形状,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符合规范,才能确保机车车辆的安全、平稳、不间断的运行。

1.2线路安全的意义
由于线路的上述作用,所以线路安全的研究对列车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证线路安全可以有效提高列车安全、平稳、舒适和不间断的运行。

对线路安全性指标的评价可以容易地知道线路的安全性,从而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高效性。

2.线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2.1目的层分析
线路安全是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线路的安全,可以是列车的运行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2.2准则层分析
线路的安全可以用很多的准则去描述线路安全,在本文中,主要以线路的坚固稳定性,符合规定的线路铺设形式两个准则作为分析的主要对象,针对这两个准则本文会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将线路安全的定性描述变成定量描述,使线路安全的描述更加方便、可行。

2.3方案层分析
针对线路的坚固稳定性本文主要从提高路基坚固稳定性和增加钢轨坚固稳定性两方面提高线路的坚固稳定性。

路基作为线路建设的基础,对道床、钢轨的铺设提供坚固稳定的环境,钢轨坚固稳定的提高能轨道的承受能力,减少钢轨的磨损程度,提高钢轨的使用寿命。

针对符合规定的线路铺设形式主要从轨道不平顺方面进行提高。

轨道不平顺指两根钢轨在高低和左右方向与钢轨理想位置集合尺寸的偏差。

轨道不平顺对机
车车辆系统是一种外部干扰,是产生机车车辆震动的主要根源,也是造成各种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轨道不平顺有四种类型,分别为轨道高低前后不平顺,它指轨道实际中心线与理想中心线沿长度方向的垂直几何位置偏差;轨道水平不平顺,指左右钢轨沿长度方向的垂直高度差;轨向不平顺指轨道实际中心线与理想中心线沿长度方向的水平几何位置偏差;轨距不平顺,指实际的轨距与名义轨距的偏差。

本文将四个类型归结为三个方面,分别问周期不平顺指轨道接缝处形成的以轨长为波长的不平顺;随机不平顺,指轨道的铺设、维护保养产生的误差和轮磨耗产生的不平顺;局部不平顺,由于线路的特定结构或偶发地点出现的不平顺。

针对周期性不平顺本文采用铺设长钢轨和整体无渣道床的形式,使用长钢轨有效减少焊接点,铺设无渣整体道床减少道床不平整,这些措施都有效降低周期性不平顺对线路安全的影响;针对随机不平顺本文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钢轨进行检查,及时维修保养和更换,降低随机不平顺发生的概率;针对局部不平顺,由线路的特定结构本文无法进行改善,但针对偶发性本文也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检查,降低偶发地点形成的局部不平顺对线路不平顺的影响。

符合规定的曲线安装线路半径和符合规定的平面和纵断面规范。

表2.1所示为各种不平顺造成的危害。

表2.1各种不平顺造成的危害
以下是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过程(如图2.1所示):
图2.1线路安全指标分析过程
上图是线路安全各指标的分析过程和各指标在线路安全中如何去实现评价的方法,针对线路的坚固稳定性和符合规定的线路铺设形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其中随机不平顺和局部不平顺用安全检查表法评价。

3.指标评价方法
3.1层次分析法评价各指标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线路的坚固稳定性、符合规定的线路铺设形式和周期不平顺各指标进行安全性评价。

(1)确定评价对象
()21P P P =,其中线路的坚固稳定性=1P ,式符合规定的线路铺设方=2P (2)构建准则层线路坚固稳定性与符合规定的线谱铺设方式评价因子集
()21
1A A P =,其中建造坚固稳定的路基=1A ,使用坚固稳定的钢轨=2A
()32
1
2B B B P =,其中周期性不平顺=1B ,随机性不平顺=2B ,
局部性不平顺=3B
同理,对周期性不平顺构建评价因子集:()211c c B =,其中
使用长钢轨=1c ,铺设无渣整体道床=2c
(3)根据评价因子集构建判断矩阵

⎬⎫⎩⎨⎧=144/11P
用云算子计算出判断矩阵P 的最大特征根得2max =λ,为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需计算一致性指标:
01
22
21
max =--=
--=
n n
CI λ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0=RI ,随机一致性比率:1.00<==
RI
CI
CR ,因此认为层次分析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即权系数的分配是非常合理的。

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9701.02425.0=P ,对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权重为:()8001
.01999.0。

同理,线路的坚固稳定性权重为:()()8334.01666.021
1==A A P
符合规定的线路铺设形式的权重为:()()1048.02583.06369.03212==B B B P 周期性不平顺的权重为:()()3333
.06667.021
1==c c B 3.2各指标结果分析和评价
通过上文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出下表3.1的结论:
表3.1各指标权重分析
通过对上文的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出在一级指标中符合规定的线路铺设形式(P2)权重大于线路的坚固稳定性(P1)的权重,所以在评价线路安全性时对线路坚固性予以检查,同时应该着重检查符合规定的线路铺设。

二级指标中线路的坚固稳定性方面使用坚固稳定的钢轨(A2)权重明显大于建造坚固稳定的路基(A1)的权重,所以检查线路坚固稳定性时钢轨的坚固稳定性大于路基的稳固性。

针对符合规定的线路铺设方式(P2),周期不平顺的(B1)权重大于随机不平顺(B2)的权重和局部不平顺(B3)的权重,周期不平顺中使用长钢轨(c1)的权重大于铺设无渣整体道床(c2)的权重。

通过上文分析,得到了一个结论,在评价线路安全性评价的过程中,全部指标都得检查的前提下,应该加重对符合线路的铺设形式、使用坚固稳定的钢轨、周期性不平顺、使用长钢轨等方面检查力度,确保机车车辆的运行安全。

针对随机不平顺和局部不平顺本文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其进行评价。

随机不平顺的安全检查表法如表3.2所示:
通过对上述各个问题的检查,可以很容易的判定线路中是否存在随机不平顺,以及存在随机不平顺的存在情况。

局部不平顺的安全检查法检查表如3.3所示:
通过对上述各个问题的检查,可以很容易的判定线路中是否存在局部不平顺,以及存在局部不平顺的存在情况。

4.总结
针对线路的安全性评价,如上文所述,本文使用了层次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法法。

通过层次分析法,在评价线路安全性评价的过程中,全部指标都得检查的前提下,应该加重对符合线路的铺设形式、使用坚固稳定的钢轨、周期性不平顺、使用长钢轨等方面检查力度的结论。

随机不平顺和局部不平顺则采用了安全检查表法,通过每天的检查,更加容易确保轨道线路的不平顺情况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方便和容易检验线路安全性,从而确保机车车辆的运行安全、舒适、平稳、不间断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明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北京出版社,2013.12
[2]毛保华,王明生,李夏苗.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2
[3]秦丽燕.道路交通事故预测预防理论与方法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2006
[4]龚力.铁路行车安全管理[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5]连义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6]耿幸福,宁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