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地图符号化2

第四章-地图符号化2

通过一定量值形成的制图对象排序(等差数列)
常用的统计量是算术平均值 X 和标准差d ∑X x = ——— n
d=±

∑( X - x )2 ————— n
分级间隔值: x- 2 d , x- d , x, x + d , x+ 2d
(三)间距量表
不仅包含了数据的顺序关系,而且可以清楚地表
明彼此数量指标间距的大小。 间距的大小是相对于某标准单位而言的,而这个 度量单位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任意性。 间距量表上没有绝对的零值,不能根据间距量表 获得比间距大小更多的信息。
(四)比率量表
以明确的比率数值描述制图对象的数值差异,
它是间距量表的高级形式。
比率量表所处理的数据具有本质的意义,包含 绝对的零点,0代表要素的缺失。 比率量表度量的要素不仅反应其数值间距的大 小,还反映彼此的大小比率。
第3节 符号的视觉变量
一、视觉变量
(一)形状变量
是符号图形本身的轮廓形状。地图设计中的形
线状符号:表达空间上沿某个方向延伸的
线状或带状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半 依比例符号。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 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

体积符号:表达空间上具三维特征的现象
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与比例尺相关。
(二)地图符号的 视觉含义分类
形象符号 抽象符号
(三)按比例关系分
(五)网纹变量
也称纹理,是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点、线及点线 组合而成的图案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的结果。 纹理在某种意义上起着与颜色同样的作用,并主要 应用于面状符号的填充,又称底纹。
网纹变量具有3个分量,即:样式、尺寸和排列。
其中排列又具有4个子变量:方式、顺序、方向和间隔。 面状地图符号设计中,可用不同纹理表达不同的定
了然。
二、地图符号的构成特点

符号应与实际事物的具体特征有联系,以便于根据
符号联想实际事物; 符号之间应有明显的差异,以便相互区别 同类事物的符号应该类似,以便分析各类事物总的 分布情况,以及研究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简单、美观、便于记忆、使用方便。


三、地图符号的功能
地图符号是空间信息传递的手段。
(二)定性特征的设色
1、习惯与标准
蓝色表示水体,绿色表示森林。
2、心理感受与生理反应
某种颜色与某种自然现象联系起来,不同的颜色 也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蓝色象征着湿 润或寒冷,用来表示水体或低温;绿色象征着生机与 茂盛,用来表示植被。
1:2.5万地形图
感情色彩
最 暖 暖 中性微暖
中性 微冷 冷
(二)顺序量表
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具有统一定性特征的要素, 根据其定量特征进行排序或分等。
按某种标志将制图对象排序,表现为相对等级。 标志是以定量为基础,通过计算或人为确定。 分位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定量分类方法。
四分位法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按各级 内部数据个数相等的规则确定分级。
n+1 40 + 1 Q1 = ——— = ———— = 10.25 4 4 2(n+1) 2 × 41 Q2 = ——— = ———— = 20.5 4 4 3(n+1) 3 × 41 Q3 = ——— = ———— = 30.75 4 4
指示对象的属性 :注松、桦、杉等表森林的树种; 注砾、沥等表路面铺装材料 ;地形图上除坐标值 和高程注记外,还有河宽、水深、流速、路宽、桥 长与其载重量、树高与树粗等数量注记。


转译:体现在地图需要通过文字说明才能使读者了 解地图符号的真实意义方面,否则将无法实现由地 图符号所担负的信息传输功能。
1 、延伸网络 主要反映线状符号的网络关系。 延伸网络通常是顺序性的,但对线路的等级进行量化, 以显示空间信息的相对重要性。 2、层次网络 多用于表示主题的分类系统。
3、立体层次
和层次网络正好相反,它要求被表示的成分处于 不同的视觉平面上。 立体层次也可表现为单个符号的叠加和晕线处理。
(四)图形与背景
表示色彩的明暗特征。人眼所感受到的亮度是色
彩反射或透射的光量所决定的。同一种色彩在不同背 景下,视觉感受到的亮度效应不同。
(三)彩度 saturation (chroma)
相对于光谱色的纯洁度,也称纯度、饱和度,是 指反射或透射光线接近光谱色的程度。 彩度越高色彩越纯,感觉越艳丽;彩色越低色彩 越涩,感觉越浑浊。
色相、亮度和彩度(或饱和度、纯度)。
(一)色相 hue
是色彩最基本的特征,是彩色视觉相互区别的心 理学特征,取决于反射光谱的主波长。
锥体细胞包含三种感色细胞:感红细胞,感绿细胞和 感蓝细胞。其中任何两种受到相应波长光刺 激时,经神经纤维传至大脑,起光学组合作 用,产生色彩感觉。
紫色 蓝色 绿色 420nm 470 510 黄色 橙色 580 620 红色 700nm
常用的几种计算机表色系统

RGB模型(红、绿、蓝)


HSB模型
CMYK模型(青、品红、黄、黑)
二、地图的用色设计
(一)增强地图的表现力
产生美感,清晰易辨,向读者传递正确的信息
地图色彩的选择,有些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 人的知觉机制所起的作用构成设计图形时的限制; 有些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对色彩产生寓意的和主 观的效果;有些则是色彩应用长期形成的用色习惯。

内容要少一些;

利用附图、图例等要素填补主图不对称的空白区; 整个图幅和各部分的大小、彼此间的空间分割应该 有个恰当的比例。
第 6节
一、注记的作用
地图的基本语言 地图使用自然语言 分。
注记
符号 注记
注记起补充作用,是地图符号的一个组成部
(一)地图注记的功能

标识各种现象 :省市县的行政区域名称,城镇、村 庄等居民地名称,江河、湖海等水系名称,山、高 原、平原、丘陵、等地形单元名称,铁路、公路、 车站、机场、港口等名称 ;
人均乡镇企 业产值(元)
>=20000 10000-20000 5000-9999 <5000 100 km
0
2003年河南省乡镇企业发展的空间差异
(三)层次结构
正确处理好视觉对比与协调的关系是保证好的
层次结构的前提。
通常,应该在制图主区与邻区之间、地图主图
与地理基础之间、主题的一级分类之间加强对比, 而主区的各个子区间、主题的刺激分类则应以协调 为主。
地图符号构成的符号模型,不受比例尺缩小的限制, 仍能反映区域的基本面貌。 地图符号提供地图极大的表现能力。
地图符号能再现客体的空间模型,或者给难以表达 的现象建立构想模型。
第 2节
符号的分类和量表
一、地图符号的分类
点状符号 (一)地图符号的几 何分类
线状号
面状符号
体积符号
点状符号:表达空间上一个点位的符号。具 定位特征,为不依比例符号。
地图设计中,通常综合使用色彩亮度和彩度这 两个颜色子变量来表达专题要素数量指标的变化。 例如,用红色系列表示人口密度,密度低就用
浅红色, 密度高就用深红色。
(四)色的混合
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又称减色原色:黄、品红、青。
互补色:两种光混合产生白色或者灰色。
二、色彩的表示
2.色彩对比
3、网纹对比
人均产值较高 的县、市仍主要集 中于豫中、豫西、 豫北地区,但地域 范围向西北有所拓 展,如焦作、新乡、 三门峡所辖县、市。 人均乡镇企业产值 较低的县域仍集中 在豫东地区和豫西 南地区,
人均乡镇企 业产值(元) >2000 1000-1999 500-999 <500
第 4章
地图符号化
§1 地图符号——地图的语言 §2 量表在符号设计中的应用 §3 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
§4 彩色
§5 符号与图形的感受效果
§6 注记
第 1节
作为地图语言的地图符号
一、符号与地图符号
符号是一种物质的对象、属性或过程,用它表示
抽象的概念,这种表示是以约定关系为基础的。
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它由性质 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它是 地图的语言,是一种图形语言。 它与文字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一目
性特征,或通过纹理间隔的变化来表达定量特征的变
化。
各种视觉变量的基本功能
二、视觉变量的组合
为了区分地理现象之间的差异,一个地图符号 往往组合了多种视觉变量。 常用的组合是:形状+形状、形状+尺寸、形状+ 颜色、形状+网纹、颜色+网纹、色相+亮度(彩 度)。
第 4节
一、色彩的三属性
色彩
每一种彩色视觉都可依据三个特性进行度量,即
(二)地图注记类型
名称注记:说明各种事物的专有名称。包括地名、河 名、山名等。
说明注记:说明事物的种类、性质、或特征。
图幅注记:说明地图的编制状况。如图名、图例说明 。 系统地利用注记的字体、尺寸和色相,是地图设计 中常用的空间信息归类的手段。
状设计主要是点状符号的形状设计,用以区分定性
特征的不同。 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取决于地理要素本身的空 间分布特征。
(二)尺寸变量
是指构成符号在长度、宽度、高度、面积、体积
等方面的度量变化。通常用以表达定量特征的差异 。 符号大小通常与所表达的数量指标成一定的比率 关系,或绝对比率,或相对比率,或任意比率。
最 冷
(三)定量特征的颜色 常选择使用一个渐变的色阶来表达某种现象在
数量上的分布特征。这种色阶类型包括:单色渐变、
双色渐变和多色渐变。
199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率空间分布图
第5节 符号与图形的心理 感受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