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截石位
• 麻醉状态下,截石位体位的改变可导致血液动力 学紊乱,甚至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
护理干预措施
• 首先将一侧腿平放,对机体循环血量干扰较轻, 给机体提供一个代偿适应过程,2-3分钟后再平放 另一侧退,循环系统以达到另一个平衡点。
• 结果: • 显著减轻血压的变化。在摆置截石位时,避免快
速变换病人的体位。
高的病人发生率更高
• B.腓总神经损伤
• 原因: • 腓骨小头压迫腓总神经 • 麻醉状态低,感觉障碍 • 对不适当地位置感觉不敏锐
• C.小腿筋膜室综合征
• 原因: 小腿筋膜室压力过高,由于截石位时 肢体被重物挤压,缺血而发生坏死或 所受压力虽然不大但持续时间较长也 可发生
• D.腘神经血管损伤
改良截石位
手术室 丫丫 20131125
传统截石位
• 安置体位时,如果着力点不当,支垫物不合适, 操作粗糙而不协调,极易造成解剖性并发症。
截石位常见并发症
• (1)下肢损伤
• A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原因: a 压迫腘窝,小腿自然下垂
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b 血管内膜损伤,深静脉血
栓形成 c 年龄较大或血液粘滞性较
• 原因: • 腘神经受压损伤 • 脚架的高度和角度不适当 • 术中托盘或术者手臂压迫病人膝
部
• (2)传统截石位对呼吸的影响
• 头低足高:肠管上推挤压膈肌
• 病人胸腹部受压:肺部血容量增加,潮气量减少, 肺顺应性降低。
• (3)传统截石位对循环的影响
• 麻醉后,其呼吸动作,骨骼肌张开,心肌收缩力 及血管收缩等代偿机制均被抑制或削弱
• 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几乎完全可被体位改变所支配, 截石位可使病人体内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出现一 过性高血压,放平下肢后。血压降低值 >20mmHg
改良截石位
• 1.改良截石位的摆置
• 根据患者仰卧屈髋高度将托腿架固定于手术台上
托腿架置于小腿肌肉丰厚处
• 使膝关节与腹部近似于水平
• 髋关节外展两腿间夹角呈100°~110° • 减轻肌肉过度牵拉造成的下肢麻木、酸痛
• (2)改良截石位的特点
• 与传统截石位相比,改良后的体位使小腿由下垂 变为水平位,不但避免了对腘窝的直接压迫,而 且改善了小腿静脉血液回流,降低了血管内压力, 从而防止了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血栓形成和小腿 筋膜腔高压综合症的发生
• 同时改良摆置法托腿板避开了对腓骨小头的挤压, 有利于减少腓总神经损伤
总结
以上是改良截石位相关护理要点,希望能取其 精髓,对手术室工作生涯有所帮助!
• 膝关节处于不屈不 伸位:
• 避免了术者对膝关 节的按压
• 避免了对腓骨小头 的挤压,减少了腓 总神经损伤
• 小腿由下垂位改为水平 位:
• 避免了对腘窝的直接压 迫
• 改善了小腿静脉血液回 流
• 防止血管内皮损伤导致 的血栓形成
• 防止小腿筋膜腔高压综 合症
• 改进前后截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