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行病学——临床试验
三药比较(设三个治疗组)
治疗组I(ABC) 治疗组II(CAB) 治疗组III(BCA) 四药比较(设四个治疗组) 治疗组I(ABCD) 治疗组II(D ABC) 治疗组III(CD AB) 治疗组IV(BCDA)
药物对照(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照药的选择
阳性对照药 已进口或国内已批准生产的疗效肯定的药物。 选同一家族中公认较好的品种 选择特定的适应证和对这种适应证公认有效的药物。 如果阳性对照药的疗效很好,如一种新的降压药与络活喜比较疗效,可能 要比不过(但价格和不良反应方面有优点),可以用等效性或非劣效性试 验。 阴性对照药(安慰剂) 某些疾病无有效药物治疗,或疾病本身即自限性疾病。 常用于轻症或功能性疾病患者
假阳性误差——Ⅰ类误差,用值表示 当=0.05,说明A优于B的结论是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上排斥无效假设,即 由药物因素引起的可能性为95%。 愈小,假阳性愈小,所需病例数愈多。 假阴性误差——Ⅱ类误差,用值表示,1-为把握度。统计学上不超过20%。 若=0.1,1- = 0.9,说明试验中区别两药差别的能力,即获得A优于B这 一结果的把握度为90%, 若=0.2,1- = 0.8, 说明A优于B的把握度为80%。 由此可见,只有设立对照组才能利用二类误差的概念,评价两药之间疗 效出现的差别是否为假阳性误差,是否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以及判定这 种显著意义的把握度有多大。 愈小, 1-愈大,把握度愈大,所需病例数愈多。
临床试验设计(design of clinical trial)
1.对照试验(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2.随机化(randomization) 3.盲法试验 (blind trial technique) 4.安慰剂(placebo) 5.病例选择标准(inclusion criteria) 6.病例淘汰标准(exclusion criteria) 7.剂量与给药方法(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8.药效评价(assessment of responses) 9.不良反应评价(evaluati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我国GCP规定临床试验方案内容(2)
(7) 根据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结果及量效关系制订试验药和对照药 的给药途径、剂量、给药次数、疗程和有关合并用药的规定。 (8) 拟进行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项目、 测定次数和药代动力学分析等。 (9) 试验用药,包括安慰剂、对照药的登记、 使用记录、 递送、分发方式、 储藏条件的制度。 (10) 临床观察、实验检查的项目和测定次数、随访步骤,保证受试者依从 性的措施。 (11) 中止和停止临床试验的标准,结束临床试验的规定。 (12) 疗效评定标准、规定疗效评定参数的方法、观察时间、记录与分析。 (13) 受试者的编码、治疗报告表、随机数字表及病例报告表的保存手续。 (14) 不良反应的评定记录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方法,处理并发症的措施 以及事后随访的方式和时间。 (15) 试验密码的建立、保存、紧急情况下何人破盲和破盲方法的规定。
临床试验设计(续)
10.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 11.病人依从性(patient compliance) 12.病例数估计(assessment of trial size) 13.病例记录表(case reporting forms, CRF) 14.数据处理(data management) 15.统计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 16.终止试验(termination of trial) 17.试验总结报告(final report)
各期临床试验受试人数的估计(1)
1.按SFDA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例数进行。 II期临床试验:按规定需进行盲法随机对照试验100对,即试验药与对照药 个100例共200例。 III期临床试验:至少30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100对),另200例 试验药进行开放试验。 IV期临床试验:开放试验,>2000例。
反应率% 7.6 6.2
P>0.05 无显著差异
药物对照(7)-安慰剂应用
1.要求在各方面和试验药相同。 2.要符合伦理的要求。 3.如果已有有效的药物,宜做阳性对照。 4.应在有经验临床药理医生与/或有经验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 5.试验前应制订病例选择标准与淘汰标准。急、重病人不设安慰剂对照。应确 保危重病人不被选入试验对象,并规定终止试验的指针。 6.在设立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应对受试者进行医疗监护。 7.参加试验的医生、护士应经过临床药理培训,掌握必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知识。
各期临床试验受试人数的估计(2)
2. 根据试验需要,按统计学要求,估计试验例数:
P1×(100-P1)+P2×(100-P2) n= (P2-P1 )2 ×f(,)
n=估算的应试验病例数 P1=标准药(对照药)估计有效率 P2=试验药预期优于标准药时的有效率 =一类误差(常定为0.05) =二类误差(常定为0.10, 1-=0.90)
新药临床药理评价与临床试验规范
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指导原则: 《赫尔辛基宣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中国GCP指导原则 WHO GCP指导原则 ICH-GCP指导原则 ,应同时执行我国GCP与ICH-GCP。 新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新药临床试验前应考虑的伦理原则
先假定A与B并无差别——所表现出的差别是偶然因素即机遇(Probability, 概率)所造成, 称为假阳性。当概率P值<5%,甚至<1%,说明A,B之间 的差别有95%以上甚至99%以上是药物本身作用所引起,从而排斥了无效 假设。 说明A优于B疗效不是概率引起,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药物对照(3) -统计学分析
药物对照(6)-安慰剂(placebo)
1.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1)安慰剂的药理效应剂量效应相关性 镇痛、镇静、催眠、止咳等平均有效率 35% (2)安慰剂的不良反应 剂量效应相关性 2. 安慰剂在药物评价中的作用 (1)排除非药物因素的作用,降低假阳性 (2)监测临床试验中,测试方法的灵敏度、可靠性 (3)排除精神作用在治疗中的作用 (4)排除疾病本身的自发变化
我国GCP临床试验方案内容(3)
(16) 评价试验结果采用的方法(如统计学方法)和从总结报告中剔除病例 的依据。 (17) 数据处理与记录保存的规定。 (18) 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19) 临床试验预期的进度和完成日期。 (20) 试验结束后的医疗措施。 (21) 如该试验方案同时作为合同使用时,应写明各方承担的职责和论文发 表等规定。 (22) 参考文献
药物对照(4)-对照试验类型
平行对照试验 (随机双盲或随机开放对照设计) 二组比较 治疗组A 对照组B 交叉对照试验 (自身交叉或拉丁方设计) 二药比较(设二个治疗组) 治疗组I(先A药后B药) 治疗组II(先B药后A药)
三组比较
治疗组A 治疗组B 对照组C 四组比较 治疗组A 治疗组B 治疗组A+B 对照组C
应遵照执行以下几条: 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原则、GCP 指导原则、SFDA注册要求。 在制订试验方案前应充分评估这项试验的利益与风险 确保试验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受试者的权利、利益、安全与隐私 临床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受试者知情同意书应在试验开始前报送伦理 委员会审议批准,并获得批准件 治疗开始前应从每名受试患者中获得自愿签署的知情同意书 参加试验的医生时刻负有医疗责任 每个参加试验的研究人员应具有合格的资格并经过很好的训练 应在试验前作好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准备。
药物对照(1)
新药临床试验为什么必须设对照组? 当A,B两药治疗结果出现差别时 首先要确定这种差别(A优于B)是由于药物因素(A药确实作用比B强),
还是由于非药物因素(偶然因素造成,是假阳性)。
对照试验的目的即比较A、B治疗结果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药物对照(2)-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的无效假设(Null hypothesis)来分析
我国GCP规定临床试验方案内容(1)
我国GCP规定,临床试验前应制定试验方案。该方案由研究者与申办者共 同商定并签字,报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临床试验的题目和立题理由。 (2) 试验的目的、目标;试验的背景,包括试验用药品的名称、非临床研 究中有临床意义的发现和与试验有关的临床试验发现,已知对人体的可 能危险与受益。 (3) 进行临床试验的场所,申办者的姓名、地址;试验研究者的姓名、资 格和地址。 (4) 试验设计包括对照或开放、平行或交叉、双盲或单盲、随机化方法和 步骤、单中心或多中心等 (5) 受试者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选择受试者的步骤;受试者分配的方 法和时间;受试者退出的标准。 (6) 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出要达到试验预期目的所需病例数。
药物流行病学(四)
药物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Logo
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 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 供依据。 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 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 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 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 对照临床试验。
各期临床试验受试人数估算举例(3)
P1×(100-P1)+P2×(100-P2) ×f (,) (P2-P1)2 假设:P1=90%,P2=95%,=0.05,=0.10
病例数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