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笔算除法》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2、教材分析;它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连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探索、思考、总结,感受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教学法、媒体演示法、反馈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
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笔算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把媒体演示,动手操作和计算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中建立表象,理解算理。
2.说学法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方法主要有;尝试学习法、合作交流法、动手实践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流程;——课前谈话——复习铺垫——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实践与应用——课堂小结。
一、课前谈话[设计意图;让学生做好快去准备,更好融入学习]
师;今天老师干什么来了?来找我喜欢的学生。
师;你举手回答、不乱叫,发言声音清晰、洪亮,是老师喜欢的学生。
师;请同学们把纸笔放在桌子左上角,把准备好的小棒放在桌子的右上角
后别动。
师;你很快就按老师的要求做好了,你也是老师喜欢的学生。
师;准备好了我们就-------上课。
二、复习铺垫
师;老师还能找到喜欢的学生吗?就让老师带着这个任务和同学们一起走
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1、口算;
师;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设计意图;复习旧知]
60÷2= 80÷4= 90÷3=
师;请你说说是怎么算的?
师;他们不但算得对,而且思路说非常清晰,真是我们班的“口算大王”!
也是老师喜欢的学生。
师;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看成几个十除以几,商是几个十。
2、列竖式计算;
64÷9= 42÷5=
师;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计算上面两道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之前学的表内除法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用42个一去除以5,5×8=40,得8个一,在个位商8,42-40余2。
]
师;算的正确,说的又这么有条理,真是我们班的“笔算高手”!你们也是老师喜欢的学生。
师;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但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够除,要和
个位合在一起除,商在个位。
如果有余数,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同学们之前的除法知识学得真扎实,老师也寻找到了几位“口算大王”“笔算高手”,都是老师喜欢的学生。
相信老师还能找到更多的好学生。
三、创设情境
师;大家知道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人。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与学生
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这是晨光小学的同学们植树的画面,真
是一群爱劳动的好孩子!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从画面中你知道
了哪些数学信息?
三1班和三2班一共植树42棵,四1班和四2班一共植树52棵。
师;你说的真完整!那同学们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还有吗?生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四、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⑴列出算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1个问题吧!谁会列式?
42÷2=21[板书]
师;你会口算吗?先用十位上的4除以2等于2个十,再用个位上的2除
以2等于1,20+1=21,说的真完整。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42根小棒代替42棵树,分一分,想一想你是怎么分的?[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操作和口述分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感受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的有续思考方法。
]
请学生上台展示;[我先把每捆十根的4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2捆,也就是20根;再把剩余的两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根,正好分完。
同
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就是21根。
]
师:谁能像史珂菲那样说说是怎样分的?
师;请大家看屏幕,我们一起来探讨竖式该怎么写?[将分小棒的过程与竖
式相结合,实现从直观认识上升到抽象认识的过渡,进一步理解算理] 生;先把四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两捆,师;4个十除以2,在十位上
商2表示[40中有2个二十],被除数下写4,表示分掉了四个十;有余数吗?
算完了?生;再把2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1根,师;个位上的2移下来,用2
除以2,在个位上商1表示[2中有2个一]。
现在真算完了?那有余数吗?
师;谁还能说说我们的笔算过程?
教师板书。
42÷2的笔算过程
教师对着竖式描红个位2和移下来的2。
师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从十位除起,再用个位去除,除到被除数
哪一位就商在哪一位上。
老师写上单位,同学们口答。
⑷练一练。
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你学会了吗?真的?那接受挑战吧![基本练习,用于检测学生是否学会笔算的方法]
26÷2= 93÷3= [拿投影机展示]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2、教学例2。
⑴谈话;我们已经解决了三年级的问题,那四年级的这个问题是不是更难呢?谁来列式?
52÷2
①提问;你会竖式计算吗?教师板书52÷2的竖式,先算什么?
生;十位上的5除以2,
师;商是几?提问;有余数吗?
课件出示分整捆小棒过程。
[先把每捆十根的4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2捆,也就是20根。
] 提问;余下的1表示什么?
生;余下的1表示1个十
算完了吗?接下来怎么算呢?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来突破难点]
指名汇报。
师;谁来说说接下来怎么做?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并演示课件。
[指名3人]
[十位余下来的1个十,和个位移下来的2个一,合起来是12,12除以2等于6,在个位上商6。
板书
师;这样计算正确吗?怎样验算?
师;当没有余数时,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来验算!
看26×2等于52不
单位,口答
⑷练一练。
34÷2= 75÷3=
[设计意图:基本练习,用于检测学生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的笔算除法是否学会]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要拿投影机展示]
师;做完这两题,你最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有余数,如果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合在一起,再继续除。
四、实践与应用
招聘“数学小博士”
师;同学们在解决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动手动脑,积极思考,总结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你们的学习能力真强,真是了不起!你们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老师想为我的数学俱乐部聘请“数学小博士”,你们愿意参加吗?那要看你们能不能很好的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进行检查纠正,然后指定学生汇报。
[变式练习,让学生注意笔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不但自己学会了用竖式计算除法,还帮助别的同学检查出了错误。
师;希望同学们做题的时候不要和他犯一样的错误哦!
2、师;小兔子爱吃萝卜,但是要闯关成功它们才能吃到,你想帮它们吗?请同学们完成课本16页做一做。
请六位学生在黑板上算题。
[通过小兔子爱吃萝卜这个情景,引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恭喜你们过关,小兔子可以吃到萝卜了,老师代小兔子谢谢大家了。
师;比较两边算式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商后,左边被除数十位上没余数,右边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好学生!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几名学生汇报。
师;这节课,同学们真是非常非常棒,老师非常非常喜欢你们,希望大家继续保持,下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学习收获,体验成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