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章节训练讲解35 世界地理概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章节训练讲解35 世界地理概况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31页
系列丛书
答案:(3)冬季 A 海峡受西风影响,B 海峡受赤道低气压控 制。
(4)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 原因: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响时间 长,降水季节分配相对均匀;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 压的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较远,受其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 在冬季。 (5)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越冬;夏季炎热 干燥、日照充足,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9页
系列丛书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在 1991 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总产 量大于发达国家,A、D 错误;读图分析可知,从 1955 年到 1991 年,发达国家人均粮食产量由 520 增长到 752,发展中国家由 240 增长到 278,因此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大于发展中国家,B 错误;从 1955 年到 1991 年,发达国家粮食总产量由 4.62 增长 到 9.17,发展中国家由 4.47 增长到 11.56,因此发达国家粮食总 产量增长速度小于发展中国家,C 正确。故选 C 项。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0页
系列丛书
5.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由南向北增大 B.由西向东增大 C.由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D.平原地区小,高原、山地大
解析:据图可知,该地区气温年较差自沿海向内陆、由低 纬向高纬增大。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1页
系列丛书
7.与同纬度亚欧大陆比较,该地区气温年较差( A ) A.大陆西岸更大,大陆东岸更小 B.大陆东、西两岸均更大 C.大陆西岸更小,大陆东岸更大 D.大陆东、西两岸均更小 解析: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受冬季风影响 较大,故气温年较差大,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小。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6页
系列丛书
(2020·太原模拟)读等高(深)线地形图,回答下面两题。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7页
系列丛书
3.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正确的是( D ) A.a——大陆坡 B.b——大陆架 C.c——海沟 D.d——海岭
解析: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及等深线数值判断,a 处海拔在 0~ -200 米,属于大陆架;b 处是向 c 处的大洋底部延伸的地区, 属于大陆坡;c 处等深线分布稀疏,表示大洋中心地势较平坦的 洋盆;d 处属于海岭,即大西洋中脊。
(2 分)
(3)当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时,一艘由上海驶往伦敦的轮船,
途经 A 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 B 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
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 分)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30页
系列丛书
(4)根据材料二分析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 说明原因。(6 分)
(5)从气候角度分析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6 分)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20页
系列丛书
11.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问题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B ) A.大力开荒种田 B.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C.从发达国家进口粮食 D.保持人口的快速增长,以满足劳动力需求
解析: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因此解 决粮食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 量,故 B 正确。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33页
6.由图中数据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D ) A.大陆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 B.大陆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 C.大陆东岸河流结冰期短于内陆 D.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解析:从图中看,大陆西岸的气温年较差小,大陆东岸的气 温年较差大,所以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2页
系列丛书
解析:据四大洋面积排序可知 I 为大西洋,J 为印度洋,H 为北冰洋,K 为太平洋。分析图甲可知,任何两大洲面积之和都 不可能和大西洋面积(9 000 万平方千米以上)接近,A、C 两项排 除。只有亚洲(图甲中 G,4 000 万平方千米以上)和非洲(图甲中 F,3 000 万平方千米以上)两洲面积之和最接近印度洋面积(7 000 万平 方千米以上)。
第13页
系列丛书
(2020·江西吉安一模)候鸟迁徙多出现在春秋季节,春季从越 冬地迁往越夏地,秋季从越夏地迁往越冬地。研究发现,许多候 鸟秋季飞行位置与 0℃等温线相近。涉禽类候鸟尤为明显。涉禽 是指那些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类,最主要特征是嘴长、颈 长、脚长,适于涉水行走,不适合游泳。下图示意经过某平原地 区的涉禽类候鸟的位置与飞行方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系列丛书Βιβλιοθήκη 建筑特点作用①高出地面约 50 厘米的基底用石 块垒成
高出地面的石头基底利 于防止冬季雨水的侵蚀 和浸泡
②圆锥形屋顶用带有草筋的土坯
紧压而成,高高耸立,坡度很大
③圆形墙体厚达 80 厘米 ④室内最高处可达 3.5 至 4.5 米
室内高,空间大,减轻了 夏季闷热及压抑的感觉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21页
系列丛书
二、综合题(46 分) 12.(2019·保定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有位记者曾到过图示地区(下左图),发现在那里局部区域分 布着很具地域特色的“蜂巢屋”(下右图)。“蜂巢屋”一般由 3 至 4 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土塔状建筑主体用规则的多边形 土坯砌成,站在屋内仰望,仿佛置身于蜂窝中。独特的“蜂巢屋” 充分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是当地典型的传统民居。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7页
系列丛书
(2020·佛山模拟)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与粮食 人均产量图,回答下面两题。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8页
系列丛书
10.关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粮食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从粮食总产量来看,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低于发达国家 B.从 1955 年到 1991 年,发达国家人均粮食产量增长速度 小于发展中国家 C.从 1955 年到 1991 年,发达国家粮食总产量增长速度小 于发展中国家 D.1991 年,发达国家的粮食总产量超过发展中国家
(3)②圆锥形屋顶利于冬季快速排掉雨水、雪水,减轻屋顶 压力;同时减弱春秋季的风沙对房屋的冲击 ③厚墙可以阻隔 阳光,减缓夏季室外高温进入室内,(冬季保湿)减小室内外温差, 抵御风沙及雨雪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26页
系列丛书
(4)选择若干集中分布区划为文化遗产地,加以保护;恢复 “蜂巢屋”的居住功能,作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言之成理, 符合题意,可酌情评分)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28页
系列丛书
13.(2020·常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 分) 材料一: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29页
系列丛书
(1)写出图中海峡的名称,A 为 直布罗陀海峡
,B 为
马六甲海峡 。(4 分)
(2)A 海峡附近区域所处的自然带为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6页
系列丛书
9.图示区域位于( A ) A.北半球大陆东侧 B.北半球大陆西侧 C.南半球大陆东侧 D.南半球大陆西侧
解析:图中显示候鸟往南迁徙,候鸟秋季从越夏地迁往越冬 地,说明向南纬度降低,可判断为北半球。根据 0℃等温线西侧 向南(低纬高温方向)偏离纬线,可判断同纬度气温向西递减,因 此西侧为内陆方向,该地区位于大陆东侧。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27页
系列丛书
解析:(1)可以从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进行描述。分布于叙 利亚北部;大致在北纬 37°,东经 37°附近。(2)从纬度位置和海 陆位置方面分析气候类型,再分析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再从 周边的气候条件分析多沙的原因。临近地区有沙漠分布,靠近 沙源地,多风沙。(3)从当地的气候和多沙影响分析房屋结构对 环境的适应。圆锥形屋顶利于冬季快速排掉雨水,减轻屋顶压 力;同时减弱春秋季的风沙对房屋的冲击。厚墙可以阻隔阳光, 减缓夏季室外高温进入室内,(冬季保湿)减小室内外温差,抵御 风沙及雨雪。(4)主要从政府的政策和旅游开发方面进行分析。 只要言之成理,符合题意就可以。
系列丛书
限时规范训练35 世界地理概况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页
系列丛书
时间:40 分钟 分值:9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20·河南调研)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2页
系列丛书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3页
系列丛书
1.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十分接近,它们是( B ) 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 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4页
系列丛书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5页
系列丛书
8.秋季气温主要影响涉禽类候鸟迁徙过程中的( B ) A.天敌数量 B.食物来源 C.飞行速度 D.飞行高度 解析:涉禽类候鸟生活在沼泽和水边,以鱼虾等为食,温度 降低影响生命活动,而且 0℃以下水体结冰,鸟类难于获取食物, 迫使鸟类开始向低纬方向迁徙。故秋季气温主要影响涉禽类候鸟 迁徙过程中的食物来源。
第24页
系列丛书
(4)由于古老的“蜂巢屋”自身存在的不足及人为影响,近几 十年来不断遭到破坏,或拆除或废弃。请就如何保护这一独特的 传统文化景观提出对策。(6 分)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25页
系列丛书
答案:(1)分布于叙利亚北部;大致在北纬 37°,东经 37°附 近。
(2)位于地中海东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同时临近地区有沙漠分布,靠 近沙源地,多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