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工会要当好“五器”——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工会要当好“五器”——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作用。

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是工会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客观需要,是工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工会构建科学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工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

工会必须立足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从党政所愿、职工所盼、工会所能入手,主动有为的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中,工会要当好“五器”。

一、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工会要在塑造一流职工队伍上,当好企业文
化建设的“整流器”
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企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文化建设。

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职工队伍,是时代赋予工会组织的历史使命。

工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读书自学、女职工才艺展示等活动,用良好的精神塑造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一流的员工队伍。

加强思想引导,提高职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大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把职工思想统一到地方经济发展的主题主线上来;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活动,组织职工“学习道德模范,争做文明职工”。

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发挥“职工书屋”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引导职工多读书,读好书,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激发创新智慧,努力建设一支创新型职工队伍。

广泛开展“当先锋、促转型,我为‘十二五’做贡献”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创新型班组、创新型企业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术性、创新型职工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凝聚力量。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展示工人阶级时代风采。

构建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努力营造“企业爱护员工、员工关心企业”的劳资互利共赢的企业文化环境,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塑造职工文化品牌,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展示职工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引导职工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职工巨大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二、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工会要在促进经济发展上,当好企业发展的
“助推器”
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发动和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组织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既是工会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科技素质,引导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掌握更多新知识,新技术的需要。

工会理应成为企业发展的得力助手。

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

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宣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把思想统一到推动科学发展和实现“十二五”规划上来,紧紧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强化职工在企业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开展以“建功十二五、创新促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练兵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

扎实开展班组创先争优竞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以建设高效、创新、和谐班组为目标,以创新技术、提高效率、提升质量、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为重点,深入开展班组创先争优竞赛活动,推动班组开展创新型班组活动,激励班组成员争做“创新能手”,培育更多的“创新示范岗”,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先进引领示范作用。

紧扣科学发展的新任务、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在立功竞赛、科技创新、素质提升、节能减排等实践活动中培育选树更多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

发挥模范先进带头示范作用,深化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搭建劳模领军、职工参与的创新平台,让劳模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三、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工会要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上,当好劳资矛
盾的“缓冲器”。

社会主义工会的性质,决定工会的维护是两个维护的统一,在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的同时维护好职工的具体利益。

处理好双方利益矛盾,实现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双赢,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工会组织存在的基础。

工会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努力实现企业与职工双方权益的统一。

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每半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让职工参与企业所有的决策、改革措施的制定,既及时把职工的意见建议如实反馈给决策层,又及时把企业的
方针政策及时转达给员工,从而达到全员参与企业管理,共谋企业发展的目的,既有效地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企业的利益,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实现劳资双赢。

坚持和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深入探索工资集体协商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完善职工工资共决、工资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搭建协商对话平台,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提高普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工资水平,使职工工资收入随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而增长,与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以及政府公布的工资指导线、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调整变化相适应,促进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与职工利益共享、和谐发展。

坚持和完善厂务公开制度。

努力把职工的民主参与与民主监督的权利落到实处,确保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在建立职代会的同时建立企务公开制度,通过职代会、公开栏及时公开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

开展以“职工爱企业,企业爱职工,职工争做企业主人,企业经营者争做职工之友”为主要内容的“双爱双争”活动,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创造性,为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搭建平台。

四、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工会要在维护职工生命安上,当好企业安全
生产的“警报器”。

安全就是效益。

良好的生产环境是职工工作生产的基本条件,是职工生存的第一需要。

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重要内容。

健全工会劳动保护机制。

强化以“群防、群控、群治”为主要特点的工会劳动保护机制建设,完善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主动参与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关劳动保护重大决策和规章制度的研究制定工作,积极发挥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的特殊作用,加强职工群众劳动保护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夯实群众性安全监督基础。

深入“安康杯”竞赛活动。

不断拓宽“安康杯”竞赛领域,把“安康杯”竞赛活动拓展到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去,拓展到企业班组中去。

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把“安康杯”竞赛活动与建立“1+3”监控体系、创建劳动保护合格工会相结合,切实增强活动实效。

广泛开展“质量在我手中、安全在我心中”等安全生产普及教育活动,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

依法进行安全生产监督。

对企业执行劳动保护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宣传教育、生产建设工程、新设备制造、特种设备、特种危害作业场所和特种人员的培训实行监督检
查,督促企业对重大事故隐患和严重职业危害进行整改治理,不断促进企业改善劳动安全卫生环境,有效地维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五、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工会要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当好企业构建和
谐劳动关系的“稳压器”
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有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

维护社会稳定是工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工会组织应该密切关注和准确把握劳动关系和职工诉求的发展变化及特点,积极主动地为职工办实事、谋利益,化解劳资矛盾,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作用。

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

主动加强与人大、政府、政协及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劳动关系三方协商等制度的作用,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

建立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体系,引导职工依法、有序、合理表达诉求,切实发挥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在表达职工利益诉求、增进劳资双方沟通、促进劳资合作共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打造劳动争议调解格局。

主动融入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主动参与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社会政策研究拟定,增强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话语权”。

依法推进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健全劳动争议预警监测网络,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职工群体性事件,当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调解人,积极协助党政进行调处,最大限度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深化“送温暖”活动。

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动将特困职工的生活困难实物救助、患重大疾病的的大病救助逐步纳入到政府主导的社会救助体系,巩固提升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农民工援助行动和困难大学生就业援助行动等保障工作,让每一个需要得到帮助的职工都能得到及时的救助,通过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使得企业和职工这台“整机”减少“发热”、降低“磨损”、避免“损
坏”,保持稳定的良性循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