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助孩子学观察写作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
可是有些同学提起笔来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其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
那么,写作素材从哪里来呢?只有到生活中去获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许多人,经历许多事,看到许多景物,只要勤于观察,就会从中发现许多有写作价值的材料。
有的同学认为观察只是用眼睛看,这是不确切的。
观察需要自身的各个器官来参与。
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去看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物的位置、色泽、形状,还要用耳朵去听人的语言、物所发出的各种声响,还要勤动口问一问事情的状况,物品的来历。
有的还要用鼻子闻闻气味,用舌头尝尝味道,用手摸摸软硬,并动脑想一想此人、此事、此物与其他人、其他事、其他物之间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此外,同学们在勤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勤记。
每人要准备一个“写作素材本”,把自己观察到的及时详细地记录下来。
或边观察边记,或先观察后记。
这样积累得多了,作文时不但不再愁没内容可写,而且还有了选择的余地。
有了典型、新颖的材料,你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二、作文写什么许多孩子一写作文就发愁,不知道该写什么。
所以,要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指导。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假如学生想写而又没有东西可以写,而老师硬要他写,这样是写不出好作文的。
因此,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
小学生开始作文要写什么呢?一般来说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也就是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己所干、所想、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
(1)做过什么,就写什么。
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情比较容易写。
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活动,自觉的从中接受教育。
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
假如平时老师注意组织学生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让学生去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者"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
(2)看了什么,就写什么。
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并不会感到困难。
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要引导学生关心集体,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
需要写的时候,手头就有东西可以写。
例如学生写某一景物或建筑物,先要引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有具体充实。
( 3 ) 听到什么写什么。
学生写自己亲自听到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中,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叙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闻,爷爷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时要学生写这类题材,他就有事可写了。
( 4 )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要学生写自己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比较容易的。
因为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不深,虽然对生活有观察,往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
这样,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东西写下来,也就成了文章。
如写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决心,自己的回忆等等。
如让学生写"我长大了想干什么?""老师日夜辛勤地工作是为了什么?""你在生活中有过那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这样写起文章来,思想就会长上翅膀,自由飞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态。
( 5 ) 读了什么,就写什么。
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比较容易的。
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学生学了例文之后,教师要指导他们仿写。
可以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以仿其与自己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以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
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
三、怎样写作文提纲不少中学生作文时都没有写提纲的习惯,有的是不懂得写提纲的意义。
老舍先生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
”由此可见,学会写提纲,养成作文前写提纲的习惯,应该是中学生写作学习的重要任务,是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1)题目。
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2)主要内容和中心。
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
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
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三、学生作文提纲示例:记叙文提纲题目1:难忘的一件事(一级提纲)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重点段落内容: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
(次详)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
(详)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
(次详)结尾: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
(略,点题)四、怎样确定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中心,犹如一个人失去了灵魂。
因此,写文章首先要确定中心。
动笔写作文之前,首先要想好: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在这篇文章中需要表达什么意愿或感情,说明什么道理,赞颂什么精神……写作目的清楚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明确了。
(三)确定文章的中心,要注意两点。
1.中心思想要正确,积极向上。
这是小学生作文最基本的要求。
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积极向上,立场坚定,是非明确。
否则,不但文作不好,也影响人健康成长。
这一点教师要正确引导,及时纠正。
2.中心思想要集中。
一篇文章可以写一个人、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个人、几件事,但文章的中心思想只能有一个。
所以,在一篇文章中,无论是写几件事、几个人,都要表现一个中心。
否则,这篇文章就会七零八落,读者就会迷惑不解。
总之,写文章总有一定的写作意图和主旨,即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告诉别人的最基本的思想,也就是文章的中心。
有了明确的中心,文章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小学生作文开头的常见方法作文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它对理清思路、引出下文、凸现文章的中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开头要引人入胜,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因此,一篇文章怎样开头,采用哪种方法,一定要从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出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只要掌握作文开头的方法和技巧,联系实际,勤于练习,就能写好开头,为写好全文打下基础。
开头的方法很多,常见有:1.开门见山法。
这种方法是文章一开头,就直入正题,把文章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直截了当地交代出来,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活动。
这种开头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还不会跑题。
2.提示中心法。
这种方法是一开头就点明全文的中心,使读者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我们看看下面的开头。
“生活在集体中间是幸福的,两年前,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这是《生活在温暖的集体里》一文的开头,3.描写引入法。
描写人物和景物来开头,这种方法就是描写引入法。
描写人物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人物的肖像、服饰、神态、等进行描写,以达到人物在读者面前树立一个鲜明形象的效果,描写引入法中还有一种是以描写景物来开头,也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故事情节所处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必要的描写,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作用。
4.设置悬念法。
在写事的文章中,我们常常把事情的结果或文中的某个片段放在开头来写,以引起读者的疑问,然后再记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这种开头的方法叫设置悬念法。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读者强烈的兴趣,六、小学生作文的结尾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个好的开头,还要有一个精彩的结尾.好的结尾可以起到突出中心,启发和激励读者的作用.因此,我们写作文时,不仅要很好地考虑开头,还要认真地琢磨结尾.一篇文章应该如何结尾,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内容、结构和体裁决定.文章的结尾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第一种,表示叙述事情的完结;第二种,需要对全文作一个总结,使人更清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第三种,给人以启发和教育,让读者去思考,去体昧.1、篇末点题法.这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点明题意或者能够引发读者丰富想象力2、点明中心法.有些文章,还常紧扣中心来结尾.3、水到渠成法.许多人写事、写景、的文章,在叙述事件,介绍人物或描写景物后,文章也就自然结束了,这种结尾的方法就叫“水到渠成法”.这种结尾,自然,朴实,让读者觉得可亲、可信!4、直抒胸臆法.我们知道,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是不能打动读者的,这情感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尤其到了结尾,作者的感情已达到高潮,往往要直接抒发出来,我们称它为“直抒胸臆”5、首尾呼应法.有的文章首尾呼应,给人结构完整、严谨;上下连贯,逻辑性强;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印象深刻,弥久不忘等效果.七、学会真实地表达我们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这就是说,生活与写作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同时,文章也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生活中的美、丑、善、恶。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最大的特点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表达出来。
因此,真实地表达是写作的灵魂。
其次,要敢于说真话。
真话,就是心里想说的话。
写作本来就是抒发真情,体现“用我手写我口”,如记在暑假中亲身经历的一件事,95%以上的学生写的是好事,有些并非“亲身经历”,难免会说一些空话、假话。
如果把写作当成一种趣事,传递彼此的情感,才不致于落入俗套,才更有新意,所以写文章也像做人一样,要做到表里如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写文章离不开素材,因此,平时还要留心观察。
观察动物、植物的变化,观察周围人们的生活,这是做到真实的前提。
文章贵在朴实生动,无需华丽的词藻,故同学们应切记“文贵在真”的道理。
八、内容要写具体内容要具体是小学生作文的一项基本要求。
“具体”一词的意思是:细节方面很明确,不抽象,不笼统。
这里所说的“具体”就是指同学们写出来的一段或一篇文章要有具体的内容,不空洞。
这一点对于初学作文的同学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呢?一是要对所写的内容有深刻的了解,无论写人还是记事,如果不了解写作对象,只是凭空编造,怎么能做到言之有物呢?又怎能达到写得“具体”呢?这就需要平时认真观察,积极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仓库”。
只有材料“库存”多了,写作时“支付”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二是要认真审题,精心安排,应该先列出写作提纲,比如要写一件亲身经历过的事。
那么在写之前先要认真回忆一下这件事的全过程。
列一个写作提纲,想一想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什么时间发生的?有什么人参加?周围环境是怎样?事情的经过如何?有哪些具体情节?最后结果怎样?理清了这件事的思路,再按照提纲先后顺序来写,事情的过程也就完整了,文章也就有了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