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中国文脉(六)走向大唐

高三语文:中国文脉(六)走向大唐

为什么一个时代不能由文学走向深刻呢?为什么一批文学家不能以美为目标,而必 须以理念为目标?
——余秋雨《中国文脉》
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陈子昂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 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 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 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 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我回答:“读唐诗吧”。
与我前面列述的中国文脉的峰峦相比,唐诗具有全民性。唐诗让中国语文具有了普 遍的附着力、诱惑力、渗透力,并让它们笼罩九州、镌刻山河、琅琅上口。有过了唐诗, 中国大地已经不大有耐心来仔细倾听别的诗句了。
文学不必贯穿一种稳定而明确的哲学理念。文学就是文学,只从人格出发,不从理 念出发;只以形式为终点,不以教化为目的。请问唐代那些大诗人各自信奉什么学说? 实在很难说得清楚,而且一生多有转换,甚至同时几种交糅。但是,这一点儿也不影响 他们写出千古佳作。
小链接
1.巧化成句,别出新意。王应麟《困学记闻》卷十七:“庾信《马射赋》 云:‘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仿其语.” 2.南唐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改动了两字, “疏影”、“暗香”巧妙的写出了梅之姿、梅之香,鲜明又微妙地表现 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
元好问《论诗绝句》曾以“沈宋驰骋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 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来高度评价其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做 出的杰出历史贡献。
杜甫《陈拾遗故宅》诗云:“有才继《骚》、 《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陈子昂摔琴传诗名
唐高宗末年,出身豪贵的诗人陈子昂从梓州射洪(今四川)来到京都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唐代的进士考试,卷子不密封,考官除了看考生的卷子外还要看他的名气,更重要的是看 是否有达官贵人的推荐。因此,参加进士考试首先要在长安出名,使自己的诗文让一些有名望 的人知道。 一天,长安城来了一个西域商人,手里拿着一把胡琴,价格非常昂贵,周围站了许多人, 不知道这胡琴为什么这样贵,到底贵在哪儿?第二天,这个商人又站到了街头。围观的人越来 越多,都想知道这昂贵的胡琴到底能奏出多美的乐曲来。 这时,在这里连续观看两天的陈子昂走上前来将琴买下了,并当众宣布:明天在这里演奏 绝妙的乐曲,请歌女唱著名诗人的文章,望大家回去相互转告。 第二天,果真有上百人在此等候,也有不少长安有名的诗人。陈子昂站到了高处的台阶, 高声喊道:“我是蜀人陈子昂,善于写诗文,现在有一百多篇了,可是在长安却没有人知道。 今天请各位来是听我演奏的,可一把乐工用的胡琴怎么可以卖价这样贵?他是为了挣钱,这把 琴也同其他的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 他说完将手中的胡琴用力一摔,琴变成了碎物,他又忙将自己的诗文分发给大家。 由于他的诗的确写得很好,这样,一天内他的名字传遍了长安城。在他24岁那年,考中了 进士。
分析几个句子
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 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2.我们能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我们绝不能 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 3.参加世界杯十强赛的国脚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个人的颜面,而且关 系到祖国的荣誉。 4.学生素质的高低对他们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 素质是教育的根本。 5.学生志向的高远和低下,对其成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励学生科学地确立志 向,是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里,“高远和低下”,讲了“两面”,“作用”似乎只讲了“一面”,实质上 却讲了“两面”,因为“作用”是个隐性的“两面”词语,可以是积极的正面的, 也可以是消极的负面的,语意的表达并不混乱,合乎语法和逻辑。再看( 4 ), 学生为什么会误判,原因可能是对隐性“两面”词语“影响”认识不清。“影响” 是个“两面”词语,含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思。和( 5 )一样,是个无语病 的句子。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 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之魂。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 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
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
陈子昂的诗歌贡献
1.抨击齐梁绮艳遗风 卢藏用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中称陈子昂“卓立千古,横制颓波”,是继初唐四
杰后反对齐梁及唐初绮艳柔靡之宫廷诗风的旗手,是他使诗歌回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 大胆干预时事政治,关注民众疾苦。唐初因立国不久,朝廷所征用的文人大多是前朝的 旧臣,他们不可避免地把由梁陈以来长期形成的绮艳柔靡的纤弱诗风带到初唐诗坛上来, 并凭借他们的崇高社会地位和威望给当时的文坛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形成初唐浮靡轻 艳的宫廷诗风,并由此蔓延至整个社会。要使唐初诗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首先必须 清除和扫荡当时诗坛上广为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 2.倡导“风雅”和“兴寄” “兴”即“情兴”之意,此处是指兴发感情,是在深刻的人生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充实的 激越的情思;“寄”是“寄托”,即使诗歌通过生动形象寄寓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容与 情感。“兴寄”,就是有感而作,作而有所寄托。 3.崇尚“魏晋风骨”传统 “风骨”最早是作为品鉴人物的术语,指人的风度、气质、品格、操守等方面表现出来 的飘逸、俊朗、清廉、刚毅等个性特征。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辟专章论述“风骨”, 强调其在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 钟嵘《诗品》中也多次用“风骨”来品评诗歌。
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
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
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
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高效课堂精品课件 高三语文
走向大唐
——中国文脉(六)
分析两个句子。 1.部分烟民在采访中表示,即使下决心戒烟,也需要时日,因此提议能否 在公共场所、机关单位设立一些不影响别人的“吸烟区”。 2.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 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其以才及第,又因文而失意,并累及其父。其省父时,溺水惊悸而 死。他的文多于诗,文之最著名者为《滕王阁序》。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 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 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
把这句话拆成两句:1、农村人口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2、农村人口不能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 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工业化和城镇化失败)。 这两句话都是正确的。
分析几个句子
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 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2.我们能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我们绝不能 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 3.参加世界杯十强赛的国脚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个人的颜面,而且关 系到祖国的荣誉。 4.学生素质的高低对他们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 素质是教育的根本。 5.学生志向的高远和低下,对其成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励学生科学地确立志 向,是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背诵《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 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 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 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4.追求诗歌刚健的风格
追求诗歌刚健遒劲的诗歌风格,是陈子昂对唐初沿袭齐梁陈隋绮艳柔靡 纤弱诗风的弊端而对诗歌提出的一种美学要求。他在诗序中提出了唐代诗 歌革新的性质、目标、任务、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形成其全面的诗歌 革新的理论纲领。这当中,特别是针对解决唐初沿袭齐梁陈隋绮艳柔靡纤 弱诗风的弊端和问题,追求诗歌刚健遒劲的诗歌风格而提出的一种诗歌美 学要求,即“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无论是王勃还是张若虚,已经表现出让人眼睛一亮的初唐气象。在他们之后, 会有盛唐、中唐、晚唐,每一个时期各不相同,却都天才喷涌,大家不绝。唐代, 把文学的各个最佳可能,都轮番演绎了一遍。请看,从发轫,到飞扬,到悲哀, 到反观,到个人,到凄迷,各种文学意味都以最强烈的方式展现了,几乎没有重 大缺漏。
因此,一个杰出时代的文学艺术史,很可能看成了人类文学艺术史的浓缩版。有 学生问我,如果时间有限,却要集中地感受一下中国文化的极端丰富,又不想跳来跳去, 读什么呢?
推荐者语:
唐代是一场审美大爆发,简直出乎所有文人的意料之外。
不管怎么说,有没有唐代的这次大爆发,对中国文化大不一样。试看天下万象, 一切准备,如果没有展现,那就等于没有准备;一切贮存,如果没有启用,那就 等于没有贮存;一切内涵,如果没有表达,那就等于没有内涵;一切灿烂,如果 没有迸发,那就没有灿烂;一切壮丽,如果没有汇聚,那就没有壮丽。更重要的 是,所有的展现、迸发、汇聚,都因群体效应产生了新质,与各自原先的形态已 经完全不同。因此,大唐既是中国文化的平台,又是中国文化的熔炉。既是一种 集合,又是一种冶炼。
赏析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