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学教学课件: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

动物学教学课件: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

5
3.分节的意义
体节的出现是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 1. 使运动更加灵活 2. 新陈代谢更加有效(内部器官重复排列) 3. 生理分工的开始
6
强调!
1. 分节不单指外形上, 还表现在内部器官排列 上。(排泄、神经、循环等
系统按节重复排列)
7
2. 动物进化趋势
不分节 分节 分节逐渐消失
(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
42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 一对,在第13节前隔膜后侧; 卵漏斗 一对,在13后隔膜前侧; 输卵管 很短,开口于14节腹面的雌性生殖孔; 受精囊 通常三对(2-4),在6 / 7、7 / 8、 8 / 9隔膜的前或后,由坛、坛管和盲管组成; 盲管末端为受精囊孔。
38
四、循环系统闭管式
背血管 腹血管 神经下血管 食道侧血管
背肠血管 壁血管等
◆心脏 + 纵血管 + 支血管 + 微血管网
指4--5对连接背、腹血管的环血管!
39
40
.
五 生 殖 系 统
雌雄同体
41
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囊 两对,位于10—11节内,各包含一对 精巢和一对精漏斗; 贮精囊 两对,位于11—12节内,紧贴在精巢 囊之后; 前列腺 一对,呈大的分叶状,位于18节及其 前后的几节内; 输精管 由精漏斗通出,两侧的输精管分别与 前列腺管会合后由雄性生殖孔通出。
肾口

肾孔


22
六、链状神经系统
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集中而成链状
1对咽上神经节(脑)
链 1对围咽神经环
状 神
1对咽下神经节
经 1条腹神经索
系 若干神经节 统
若干条侧神经
23
24
感觉器官
多毛类 发达
有眼、项器、平衡囊、纤毛感觉器、触觉细胞。
寡毛类 蛭类 不发达
无眼,感觉细胞、感光乳突、感光细胞。
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
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动物进化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着明显的进步发展 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物
1
本章知识框架
高等无脊椎动物
!?
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
经济意义
主要类群
分节 次生体腔 刚毛和疣足
闭管式或开管式循环
后肾管排泄系统 链状神经系统 生殖及发育
代表动物
多毛类——沙蚕 寡毛类——蚯蚓 蛭 类——蚂蟥
并有肠系膜固定。 4)有孔与体外相通。
10
肠系膜
? ? ?
脏壁中胚层
肠壁体腔膜
体壁体腔膜
11
真体腔形成的意义★
肠壁出现了肌肉层 1.结构上的进步体腔里有了各种器官系统
有体腔膜及肠系膜(固定器官) 2. 生理机能上的完善——肠道可自主蠕动和盘旋
不但增加消化功能, 还为消化系统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
12
25
七、生殖及发育
1. 生殖器官由中胚层体腔膜形成 体腔膜 生殖腺 体腔管 生殖管(体腔膜向外突起)
2. 生殖腺有固定或不固定 海产种类每节都有生殖腺 蚯蚓的生殖腺固定在几个体节内
26
3. 生殖方式有无性和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占多数)
雌雄同体或异体, 均异体受精 4. 海产种类:间接发育
有担轮幼虫 淡水和陆生种类:直接发育
27
第二节 代表动物——环毛蚓
一、外形 峨嵋山最长一尺多长,澳大利亚有近二米长的。 ◆体节:100多节,相似,明显 ◆节间沟:节与节之间的凹沟 ◆刚毛:各节中部一圈,故得名 ◆口:围口前段 ◆口前叶:背面、肉唇状(摄食、掘土、触觉)
28
性成熟个体具有!
节间沟
(节与节之间的凹沟)
29
◆生殖环带:第14-16节稍膨大, 无刚毛,无节间沟
原腔动物——蛔虫
真体腔 假体腔
!?
2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分节(体节)
身体分为许多在形态和功能上彼此相似或 不相似的部分,这种现象称为分节,每个部分 叫做一个体节。
3
1.同律分节(多数环节动物)
身体各节(头、尾除外)在形态、结 构和功能上彼此相似。
4
2.异律分节(少数环节动物)
身体各节(头、尾除外) 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彼此不相似。
17
3.循环系统的形成与真体腔的形成有关
原体腔
真体腔
残余 血管
18
19
五、后肾管排泄系统
大多有按节排列,成对的后肾管。 特点:
1.两端开口(肾口、肾孔) 2.盘旋管状(不分支,细肾管+排泄管) 3.周围有毛细血管网
前节体腔 肾口 细肾管 排泄管 肾孔 体壁
(漏斗状)
(较粗)
(排泄孔)
20
21
◆内胚层
脏壁体腔膜 脏壁肌肉层
肠上皮
环肌 纵肌

体壁 肠壁
32
33
34
35
36
三、消化系统
1. 消化道 2. 消化腺
37
消化道 消化腺
口及口腔 在第1—2节内; 咽 在3—5节内;咽腺 食道 在6—7节内;食道腺 砂囊 在8—9节内,球状或桶状,肌肉质,较发达; 胃 在10—14节内,管状,细长;胃腺 肠 自第15节起直通肛门; 盲肠 在第27节向前伸出,一对,锥状。重要消化腺
3. 体节的数目因种而异(几节到几百节)
8Leabharlann 二、次生体腔★是指中胚层之间的空腔。 在进化史上比原始体腔出现的迟,故 叫次生体腔或真体腔。
9
次生体腔的特点★
1)具体壁体内体腔腔光滑膜和肠壁内脏体外腔光滑膜(中胚层形成的)。 2)肠道出现肌肉层(即脏壁中胚层) 。 3)体腔内出现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
15
1. 闭管式循环★
由纵行血管、环行血管及其分支状的微 血管网组成,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 流到组织间隙中),其血液流动方向固定, 血流速度恒定,比开管式循环能更有效、 迅速的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
16
2. 开管式循环★
在蛭类中,真体腔为结缔组织所填满, !
部分血管退化消失,相应位置形成不同的 血窦(即组织间隙或叫腔隙),血液不完 全在血管中流动,也进入这些血窦中循环, 即开管式循环。
三、刚毛和疣足
1. 典型的海产环节动物出现了专门的运动器 官——刚毛和疣足(一般每个体节一对)。
2. 寡毛(类用放(大蚯镜蚓或)显的微镜疣才足能看退到化) ,刚毛直接生 在体上。
3. 蛭类(蚂蟥)连刚毛也消失(因外寄生)。
13
疣足
14
四、闭管式或开管式循环
环节动物开始出现血液循环系统! 较完善,且结构复杂! 一般为闭管式循环 蛭类为开管式循环
◆受精囊开孔:6-7、7-8、8-9节 腹面两侧三对
◆雌性生指孔:14节腹面中央、一个 ◆雄性生指孔:18节腹面两侧、一对 ◆副性腺孔:雄孔内侧两对 ◆背孔:除前几节外均有 ◆肛门:末节
30
31
二、体层结构
◆外胚层 ◆中胚层
角质膜 表皮膜 体壁肌肉层 体壁体腔膜

特化为黄色细胞!
排泄?和脂肪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