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一、立即停止输液或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二、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三、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四、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部。

六、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消毒供应中心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七、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程序】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一、病人输血时,责任护士每15分钟巡视病人,询问病人主诉,如出现寒战、高热、腰疼等输血反应症状时立刻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改换生理盐水。

二、保留原输血器及余血,报告输血科、控感办。

三、及时通知医生及护士长,配合医生,遵医嘱给药。

四、严重输血反应,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师进行紧急救治,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

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和抢救过程。

六、协助医师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

七、如患者及家属有异议,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及余血进行封存及送检,分析查找发生输血反应的原因。

八、科室或护理单元配合输血科、医务部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协商处理相关问题,职能部门对处理结果进行追踪、评价、记录。

患者输液中发生过敏反应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一、患者在输液中发生过敏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保留静脉通路。

二、报告医师,分析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

三、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四、保留原输液器和药液,报告药剂科。

五、及时准确做好记录。

六、向家属讲解过敏反应相关知识,取得理解。

七、患者处理妥当后,病区进行分析讨论、借鉴总结。

刺激性药物外渗防范预案【防范措施】一、输注刺激性药物前,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家属输注目的、注意事项等,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二、护士应选用直且弹性好,不易滑动的周围静脉进行穿刺。

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穿刺,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再输注刺激性药物,并妥善固定,输注完毕再用生理盐水冲注后拔针。

三、输注刺激性药物时,输注侧肢体尽可能不动或少动,以免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剧痛、变性甚至坏死。

四、若患者出现局部疼痛、肿胀、滴液不畅等情况应立即告诉护士,给予及时处理。

五、输注刺激性药物期间,若患者意识障碍或躁动不安,陪伴家属不得随意离开,以免发生意外。

六、护士应经常巡视观察输注局部有无烧灼感、肿痛、外渗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

七、当发生后疑似药物外渗时,应立即更换其他部位,报告护士长,做好相应的处理,详细观察局部皮肤变化。

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加强床边交接。

九、常见刺激性药物有化疗药物、去甲状腺素、多巴胺、阿拉明、多巴酚丁胺、尼莫通、脂肪乳剂、甘露醇、甘油果糖、高渗葡萄糖等。

十、外周用化疗药物参照(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护理)化疗药物外渗的防范预案【应急预案】一、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注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物,然后拔除针头。

二、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三、用%普鲁卡因(2%普鲁卡因1ml+生理盐水5ml配制)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渗的药液和组织药液的扩散,又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

封闭液的量可根据需要配置。

四、外渗24小时内可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

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五、避免患处局部受压,外涂海普林,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可用50%硫酸镁湿敷并与海普林交换使用。

六、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

程序:(一)发现化疗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入,回抽漏于皮下的化疗药物→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二)发现化疗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入,回抽漏于皮下的化疗药物→局部封闭治疗→局部冷敷→根据情况进行进一步治疗→做好交接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

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防范预案【防范措施】一、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二、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应按要求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三、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禁用此药。

同时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四、经药物过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24小时以上,应重新做药物过敏试验,方可再用此药。

五、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别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六、严格执行查对医嘱,做药物过敏试验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

七、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一、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二、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

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三、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五、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六、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七、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一、过敏反应防护程序:询问过敏史→做过敏试验→阳性患者禁用此药→该药标记、告知家属→阴性患者接受该药治疗→现用现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首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二、过敏性休克急救程序:立即停用此药→平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改善缺氧症状→补充血容量→解除支气管痉挛→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用药差错的防范预案【用药差错的常见类型】医生处方不当,包括药名、剂量、剂型、浓度、途径、次数、用法等项错误;算错剂量,未按医嘱剂量给药,而将药物剂量加倍、增大或减少;随意给药,所用药物未经医生允许;给药途径或次数错误,未遵循医嘱;用药剂型错误;给药时间错误;备药方法错误;药物服用方法错误;使用变质的药物;其他用药错误。

【防范措施】一、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护理人员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意识,加强责任心,培养护士“慎独”精神,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谨细致,防范缺陷。

二、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实施药物知识教育,与病人相互沟通,从而增强病人的理解、参与和依从性,最终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三、所有用药必须有医生开具的书面医嘱口述的药疗医嘱仅在医生处方无法书写或输入电脑的情况下使用,应急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述1遍,抢救结束后医生应据实补记医嘱。

四、加强与医药人员的沟通护士在执行医嘱中,若发现医嘱差错或有疑问时应及时与医生或药师沟通确认或更正,绝不能盲目、被动地去执行,更不应该图方便、省事,或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有研究显示,不少用药差错是由于护士处理医嘱不规范、核对医嘱出现失误导致。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医嘱全面落实的根本保证。

及时、准确无误执行医嘱,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是每个护士应尽的义务六、确保药物质量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各类药品应分类定点放置并定期检查药品的质量。

对于容易混淆的药品,应当分开放置。

根据不同的药物,选择不同的保存方法。

对需要避光的药物在输液过程中使用遮光袋或专用输液器。

最好选择说明书上推荐的输液载体。

配药时最好是现配现用,配好的药液最多不能超过2 h,2种或2种以上不同药物配伍时应先加浓度高的药物后加浓度低的药物,先加无色的再加有色的。

在给药前,护士应检查所调配的药品是否正确、包装是否完整。

七、确保用药剂量、浓度准确无误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药品的标准浓度或剂量不能使用,护士对剂量的计算、给药速度和其他的数学计算应该由第二人(其他护士或药师)进行核对。

八、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一)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

(二)输注速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调节。

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病人应控制滴速,重点关注高危药品的输入速度。

(三)正确的用药时间及顺序:一般情况下,依据病人病情的缓急或病情变化、治疗上存在前后因果关系及药物的药理性质安排输液顺序。

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按照规定时间给药。

九、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特别是对转院、转科、手术室的病人所带来的药物一定要认真交接,以防用药遗漏、用药重复等现象发生。

十、重点人群的管理实习生、新护士工作经验少、情绪不稳定、责任心不强,要特别关注,排班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

十一、建立用药失误应急操作预案目的是当出现用药失误后能在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施救,避免差错继续扩大,把握纠正差错的机会。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一、患者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反应。

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时,立即停药,正在静脉输液的患者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同时通知医生,通知药剂科、设备科。

三、保留剩余药物、输液患者保留输液器具。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严重者,实施就地抢救并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

五、医师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详细记录患者姓名、药名、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报送药剂科。

六、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和药物进行封存及送检,分析查找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

七、科室或护理单元配合药剂科、医务部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协商处理相关问题。

患者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风险预案】一、输液前要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值班护士要及时巡视,密切观察,及时更换液体,以免空气进入静脉形成栓塞。

二、当发现空气进入体内时,立即夹住静脉管路,阻止空气进一步进入。

三、让患者处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进入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同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应急处理。

四、立刻给患者吸纯氧,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

五、如有脑性抽搐可应用安定,也可应用激素减少脑水肿、应用肝素和小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

六、患者病情稳定后,详细、据实的记录空气进入原因、空气量及抢救处理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