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淑真_断肠词_用典艺术探微_姚大怀

朱淑真_断肠词_用典艺术探微_姚大怀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72011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加诗词的表现力,即通过有限的词语展现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可以使诗词显得更加委婉含蓄,增加诗词的韵味和情趣。

所谓典故,一般指典籍中的故事和词句。

因此,诗词中使用的典故,一般分为事典和语典[1]。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的词作文辞优美,明白如话,同时也善于运用典故。

下面对朱淑真词作的用典情况和用典特色进行初步统计分析。

据郑元佐注、冀勤辑校的《朱淑真集注》、张璋、黄畲校注的《朱淑真集》以及唐圭璋先生所编的《全宋词》,朱淑真的词作品共计有25首。

这里引用的朱淑真词作,全部来自《全宋词》[2]。

一、运用事典的情况朱淑真的词作中,有一部分是引用事典的。

《生查子》:“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

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

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这首词有2次运用事典。

一是用“玉镜台”典故。

《世说新语·假谲》:“温峤北征刘聪,获玉镜台一枚。

从姑有女,嘱咐温峤代为觅婿,温有自婚意,因下玉镜台为定。

”[3]后将“玉镜台”引申作婚娶聘礼的代称。

词人用此典故来表达女性对爱情的期盼,含蓄而不晦涩,可谓是恰到好处。

二是用“楚云”典故。

宋玉《高唐赋》:楚襄王梦见能行云作雨的巫山神女,但此后不得再见[4]。

词人此时与那个“人”相隔比天涯还远,很难有再见的机会,因此用此典故,极为精当地表达了幽怨之情。

《鹊桥仙·七夕》:“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

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这首词在描绘了天上的景色之后,紧接着对爱情质量提出质疑:“尚多少、离肠恨泪”。

最后词人认为,要使“天上人间满意”,不如将“年年岁岁”,改为“暮暮与朝朝”。

这种情绪与朱淑真的爱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因为她无法与心爱的人“暮暮与朝朝”,所以她更渴望“暮暮与朝朝”的厮守。

用语或许受到了秦观词句的触动,但这里与秦观的“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断语又有极大反差。

在此,她从女性的角度给女性心目中的爱情作了最为柔美的注解,更为感性,更为深婉。

《念奴娇·催雪》(其一):“冬晴无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

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宫阙。

……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

”这里有3处用典。

一是用“广寒宫阙”。

神话称月亮中的宫殿为广寒宫。

《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中对广寒宫有较为详尽的描绘[5]。

唐朝鲍溶诗《宿水亭》也有描绘:“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

”[6]朱淑真的这首词,以广寒宫的典故,给雪花增加了无穷的灵性:是广寒宫里的仙子留住了雪花。

想象丰富,意境深远。

二是用“梁园”典故。

《史记·梁孝王世家》[7]:“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

”“东苑”也被称为“梁园”,文人雅士是“梁园”的座上客。

梁园虽好,但并非家乡。

李白写道:“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6]《催雪》中“梁园”一词也同样包含着某种难以尽言的“客”的意味。

三是用了“燕客”典故。

《晏子春秋》:“向者燕客侍,夫子胡为忧也?”[8]《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

”[7]所谓“燕客”,即来自燕地的客人,与“梁园”包含“客”的意思相通。

词人用“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表达对客居他乡的游子的深切关怀,委婉含蓄,妙不可言。

《念奴娇·催雪》(其二):“鹅毛细翦,是琼珠密洒,一时堆积。

……担阁梁吟,寂寥楚舞,笑捏狮儿只。

梅花依旧,岁寒松竹三益。

”这里有2次用典。

一是用“梁吟”典故。

“梁吟”即乐府《梁父吟》,讲述春秋时期齐国朱淑真“断肠词”用典艺术探微姚大怀摘要:统计分析了朱淑真“断肠词”的用典情况,总结归纳了其用典特点。

认为朱淑真勤于用典而善于推陈出新,因此其词作中使用了大量典故,但仍能保持语言生动活泼,明白如话,极具感染力。

关键词:朱淑真;“断肠词”;用典;事典;语典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1)07-0104-03作者简介:姚大怀(1978-),男,安徽肥东人,文学硕士,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文法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收稿日期:2011-01-25国相晏子设计诛杀齐国勇士的故事。

后因诸葛亮好《梁父吟》,“梁吟”又包含了高雅不俗、怀经纬之才意。

朱淑真用此典来表达一种博大的江山情怀,只是志愿未酬,内心深处油然生出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和孤独感。

情感与典故本身相得益彰,妙合无垠,且通俗易懂,不失为用典高手。

二是用“楚舞”典故。

《史记·留侯世家》:高祖欲废太子,而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终不果。

“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7]暗言太子得四皓为辅,羽翼已丰,不可更换,彻底打碎了戚夫人的美梦。

白居易有句:“却顾戚夫人,楚舞无光辉。

”[6]因为好景难留,曾经的“琼珠密洒”被风雨打碎,所以此时作者的心境竟与戚夫人有了一种契合:美好的愿望都已化为泡影,希望变成了绝望。

此外,在《江城子·赏春》中还涉及到了李杨爱情典故。

二、运用语典的情况在语典方面,除了《鹊桥仙·七夕》中对秦观词的承继之外,还有多处对前人诗词的巧妙化用。

《谒金门·春半》中,“十二阑干闲倚遍”一句,显然是受了张先《木兰花(楼下雪飞楼上宴)》“尊前有个好人人,十二阑干同倚遍”[2]的影响。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一句,是受韦庄《谒金门(空相忆)》“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9]的启发。

《江城子·赏春》中,“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明显是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6]化用而来,而且还涉及李杨爱情典故,巧妙地将情绪与春景、传说、名句结合在一起,可谓是匠心独运。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则可能是在冯延巳《鹊踏枝》“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10]的感召下写出的。

“天易见,见伊难”,与苏轼《江神子·孤山竹阁送述古》中“天易见,见君难”[2]的表述方式基本一致。

《减字木兰花·春怨》中的名句“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不难在陆龟蒙的《独夜》中发现它的影子———“独行独坐亦独酌,独玩独吟还独悲”[6]。

“剔尽寒灯梦不成”,则与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中的“梦又不成灯又烬”[2]显然具有某种承继关系。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中的“迟迟春日弄轻柔”,显然是受到《诗经·豳风·七月》中“春日迟迟,采蘩祁祁”的启发。

《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中的“萋萋芳草傍池塘”一句,可能是受到崔颢《黄鹤楼》“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影响。

《清平乐·夏日游湖》首句“恼烟撩露”,袭用了欧阳修《少年游(去年秋晚此园中)》的“恼烟撩雾”[2]。

《清平乐(风光紧急)》中“绿野烟愁露泣”一句,或受唐代诗人储嗣宗《长安怀古》“露泣烟愁红树枝”的启发。

《点绛唇·黄鸟嘤嘤》中“黄鸟嘤嘤,晓来却听丁丁木”一句,化自《诗经·小雅·伐木》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蝶恋花·送春》的首句“楼外垂杨千万缕”,受到冯延巳《蝶恋花(烦恼韶光能几许)》“心若垂杨千万缕”[10]一句的影响。

“把酒送春春不语”,则与晚唐诗人韩偓《春尽日》中的“把酒送春惆怅在”关系颇近。

《菩萨蛮·秋》“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与南唐词人卢绛《梦白衣妇人歌词》[6]相比,无论是用词还是意境都有相似之处,但在对秋的刻画深度上,朱淑真更显凄厉。

《念奴娇·催雪》(其二)中的“争奈好景难留”,与柳永《内家娇(煦景朝升)》中“奈好景难留”[2]一句的表述接近。

“岁寒松竹三益”,则当受苏轼《游武昌寒溪西山寺》中“松竹三益友”一句的启发。

《卜算子·咏梅》中“映带林逾静”一句,或受南朝诗人王籍《人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11]的影响。

“吹彻小单于”一句,可能受秦观《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丽谯吹罢小单于”[2]影响。

《西江月·春半》中的“恰如飞鸟倦知还”,很显然是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一句化用而来。

《月华清·梨花》中的“清梦与、寒云寂寞”,与唐代诗僧贯休《悼张道古》[6]中的“门掩寒云寂寞中”颇为相近。

“深杏夭桃,端的为谁零落”,与唐代诗人严恽《惜花》[6]中的“为谁零落为谁开”在表述方式上相似。

《阿娜曲·春宵》中的“梦回酒醒春愁怯”,或许受苏轼《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酒醒梦回清漏永”一句启发。

“宝鸭烟销香未歇”,与秦观《沁园春(锦里繁华)》“愁绝处,又香销宝鸭”一句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薄衾无奈五更寒”,是从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的“罗衾不耐五更寒”化用而来。

三、朱淑真词作的用典特色朱淑真的25首词中,使用事典的有5首,共用了9个典故;使用语典的有16首,除了对卢绛(或耿玉真)词的整体用典之外,分散用典达25处之多。

根据上述用典情况,我们可以整理出朱淑真的“断肠词”在用典方面的特色:第一,在用典方式上,无论是涉及词的篇数还是引用次数,事典都明显少于语典。

第二,在对事典的选用上,其中所涉及的史实和传说基本指向汉唐两代,或是汉唐两代定型的与爱情接受。

这类玄言诗往往又称为山水诗或游仙诗。

在嵇康的诗歌中也不少见。

如他的《秋胡行》(其五):“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

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

遇过而悔,当不自得。

垂钓一壑,所乐一国。

被发行歌,和气四塞。

歌以言之,游心于玄默。

”通过反复咏叹的形式,洒脱俊逸中充满玄理。

其中的“遇过而悔,当不自得”,本于《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

”此诗体现了嵇康玄言诗“诗杂仙心”的特色。

他的《秋胡行》(其六):“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

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

凌厉五岳,忽行万亿。

授我神药,自生羽翼。

呼吸太和,炼形易色。

歌以言之,思行游八极。

”同样采用反复咏叹的句式,显示了诗人求仙的虔诚和热情。

诗人试图在仙境中求得精神的解脱,然而在极端的政治高压下,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中,诗人无法释怀,只好通过游仙的主题抒发自己的感触,表达对生活状态的一种美好的向往。

可见,嵇康写游仙诗的真正目的是表达与虚伪的名教和黑暗的社会不妥协的心灵志趣。

嵇康诗作中存有大量的玄言诗句,这些诗句既有对老庄玄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有通过山水、游仙的形式表达其旨趣与理志。

嵇康的玄言诗作,虽不能与何晏、王弼的玄言诗相提并论,但我们不能忽略其在玄言诗上的历史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