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压力容器焊接工艺守则
不锈钢压力容器焊接工艺守则
1总则:
本守则规定了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有关焊接的技术要求和工艺管理
2.引用标准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钢制压力容器》
JB/T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3.技术要求
3.1焊材要求
焊材应符合GB/T983《不锈钢焊条》.YB/T5092〈焊接用不锈钢丝〉YB/T5091〈惰性气体保护焊角不锈钢棒及钢丝〉的要求。
3.2焊工
焊工应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进行考试,并取得相应项目的焊工合格证,且在有效期内。
3.3焊接工艺
为防止奥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晶间腐蚀缺陷,在施焊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3.3.1 焊前有不锈钢坡口两侧各100mm范围内应涂上白垩粉,以防焊接飞濺物玷污焊件表面。
3.3.2 禁止随处任意打弧,避免在非焊接部位引弧。
3.3.3 焊接电缆卡头在工件上要卡紧,以免发后打弧或过烧现象。
3.3.4焊缝表面成形完整,不得有咬过. 凹凸不平现象,残渣要彻底清除。
3.3.5焊缝根部接触腐蚀性介质时,禁止使用余留垫板或锁边。
3.3.6单面焊焊缝宜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焊填充盖面。
3.3.7抗腐蚀性要求高的双面焊缝,与介质接触面的焊缝应最后施焊。
3.3.8在保证焊透及熔合良好的条件下,应选用较小的工艺规范,短电弧和多层多道焊工艺,层间温度不宜过高,必要时可采取水冷方式降低层间温度。
3.3.9焊缝清根及返修缺陷时严禁碳弧气刨,只允许用角向磨光机,并要清理干净。
3.3.10奥氏体不锈钢焊后,对焊缝及附近表面是否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确定。
3.4焊接参数控制
3.4.1由于导热参数小而线膨胀系数大,自由状态下焊接时易产生较大的焊接变形。
一般选用焊接线能量集中的焊接方法,并以机械化快速焊为好。
3.4.2焊接材料一般采用同质填充金属,以避免铬的碳化物相沉淀,通常不应预热并保证层间温度低于250度以下,并应尽可能加快焊接接头的冷却。
3.4.3由于奥氏体钢的导热系数小,为了防止过热,焊接电流应比普通低合金钢小10-20%,并且倾向采用细直径焊丝,一般手弧焊I=(25-35)d(d为焊条直径),在立焊或仰焊时,焊接电流还要减小10-30%
3.4.4焊丝或焊条芯中所含Ti,Nb,Cr,Al等元素对氧有很大亲和力,为防止合金元素不必要烧损,应尽量缩短焊接电弧,并以不做摆动而直线前进为好。
3.4.5因为奥氏体焊缝性有对化学成分的变动有较大的敏感性,所以应设法保证焊接工艺参数的稳定。
3.5焊接前后的工作对产品质量影响也很大,应注意以下几点:
3.5.1钢材的贮存及运输应与一般结构钢分开,以免被铁锈等污染。
3.5.2钢材表面避免碰撞或摩擦损伤,划线下料时不要打样冲眼和不用划针,防腐面不得采用硬印作为识别标识,以免损害耐蚀性。
3.5.3应尽可能用机械加工或等离子弧切割下料,避免碳弧切割。
3.5.4钢材的矫正不得用铁锺敲击。
3.5.5封头等零件最好冷压成形;热压成形时应检查耐蚀性变化,并做好相应热处理。
3.5.6表面处理时(磨平,抛光,酸洗,钝化)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表面呈均匀的银白色为宜。
3.5.7产品的制造必须有专用的工装和场地,不得与黑色金属制品或其它产品混杂生产。
工作场地要保持清洁,干燥,严格控制灰尘。
加工成形设备和焊接设备应能满足不锈钢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