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B】符合“C”,并
1.样品收集、取用有相应的过程记录。
2.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3.职能部门有监管记录,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实验室微生物菌种、毒株收集、取用、处理记录完整,无意外事件发生。
4.15.2.9
实验室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C】
1.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2.建立化学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
【B】符合“C”,并
开展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保障检验质量。
【A】符合“B”,并
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结果达到质量控制目标。
4.15.4.2
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
【C】
1.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急诊除外)。
2.指定经验丰富,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较高的人员负责检验报告的审核。
【B】符合“C”,并
1.审核重点识别分析前阶段,由于标本不规范所带来的结果错误。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15.1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4.15.1.1
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
【C】
1.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全院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B】符合“C”,并
1.每年根据临床科室需求,经论证后及时推出新项目。
2.微生物检验项目对院内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充分支持。
【A】符合“B”,并
1.定期(至少每季)向临床科室通报细菌耐药情况。
2.至少每半年一次向临床征求对项目设置合理性意见,持续改进,确保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求。
4.15.1.2
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C】
1.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2.急诊项目设臵充分征求临床科室意见,使检验项目既能满足危急情况下诊断治疗的需求,又不过度浪费急诊资源。
3.明确急诊检验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
【B】符合“C”,并
1.检验项目满足危急情况下诊疗需求,开展必须的常规检查。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15.2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
4.15.2.7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臵符合要求。
【C】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流程并落实。
【B】符合“C”,并
1.有明确的责任人,定期检查整改,以保证对人员及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
2.对于识别出的分析前不合格标本,应保留相关记录。
3.制定复检制度并保留相关的复检记录。
【A】符合“B”,并
有根据审பைடு நூலகம்结果进行整改的措施,持续改进检验报告质量。
4.15.4.3
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能够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
【C】
1.严格遵守国家或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明确的检验报告时限(TAT)。
【A】符合“B”,并
1.仪器、试剂三证均在有效期内。
2.项目收费规范,无违规收费。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15.1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4.15.1.4
有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B】符合“C”,并
定期对咨询情况和沟通信息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共性问题,开展培训。
【A】符合“B”,并
建立检验与临床的科间协调会议制度,每年1~2次,共同改进检验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15.5有试剂与校准品管理规定,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合法。
4.15.5.1
2.实验室出口处设有专用手部消毒设备。
3.各种设施定期维护,保障正常。
【A】符合“B”,并
实验室安全防护到位,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管理。
4.15.2.4有消防安全保障。
【C】
1.建立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
2.设置专门的储藏室、储藏柜。
3.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消防安全。
4.定期检查灭火器的有效期。
2.定期评估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
3.明确规定“特殊项目”清单。特殊项目的检测,原则上不应超过2周时间;提供预约检测。
【B】符合“C”,并
1.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出报告。
2.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
3.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
4.时限符合率≥90%。
【A】符合“B”,并
对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有成效。
2.开展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
3.检验项目具有前沿性、能够保证疑难疾病的诊断。
4.检验项目应覆盖医院各临床科室所诊治的病种。
5.对本院临床诊疗临时需要,而不能提供的特殊检验项目,可委托其他三级甲等医院提供服务,或多院联合开展服务,但应签署医院之间的委托服务协议,必须有室内与室间质量控制及结果回报时限等保证条款。
【C】
1.不同实验室应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适当授权。
2.选择并授权具有相关资质、经验丰富及较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人员负责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及结果解释工作。
【B】符合“C”,并
1.对授权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2.有职能部门监督检查,评价培训效果。
【A】符合“B”,并
2.职能部门有监管记录,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处理登记资料完整,处理规范,无污染事件发生。
4.15.2.8
实验室应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
(可选,县医院必选)
【C】
1.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与流程。
2.微生物实验室有专人负责菌(毒)种管理。
【C】
1.制订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实施。
2.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3.有标本溢洒处理流程。
4.相关人员掌握消毒办法与消毒用品的使用。
【B】符合“C”,并
1.保留各种消毒记录,记录完整。
2.定期对消毒用品的有效性进行监测。
3.职能部门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整改。
【A】符合“B”,并
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持续改进消毒管理。
【C】
1.检验科主任为实验室安全责任人。
2.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规定各个场所、各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安全准则。
3.保存完整的安全记录。
4.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各实验室设置安全员,负责各个场所的安全。
2.保存完整的各项安全相关活动记录。
2.急诊检验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报告。
【A】符合“B”,并
1.开展心肌标志物、凝血和感染等指标的测定。
2.临床各科对开展急诊检验服务满意度高。
4.15.1.3
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标准的要求。
【C】
1.检验项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准入范围。
2.检验仪器、试剂三证齐全,符合国家有关部门标准和准入范围。
【B】符合“C”,并
1.有新项目实施后的跟踪,听取临床对新项目设置合理性的意见,改进项目管理。
2.有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A】符合“B”,并
新项目开展符合规范,审批资料完整,为提高诊疗质量提供支持。
4.15.2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
4.15.2.1
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2.相关人员知晓职业暴露的应急措施与处置流程。
【B】符合“C”,并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及演练,并作相关记录。
【A】符合“B”,并
有职业暴露处置登记及随访记录,有根据职业暴露的案例分析改进职业暴露管理。
4.15.2.6
实验室制定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保留各种消毒记录。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4.15.3.1
有明确的临床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要求。
【C】
1.医院明确规定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资质与能力要求。
2.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人员经过考核后,持证上岗。
3.医院若设置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等”,则检验人员经培训考核后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上岗证方可独立工作。(可选)
【B】符合“C”,并
3.检验收费经过物价部门核准。
4.能开展分子诊断项目,并具有一定的针对突发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检测能力和技术储备。
5.相关人员知晓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定期对开展项目和仪器、试剂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
2.进行恰当的方法学验证以保证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线性范围、干扰及参考范围设定等各项技术参数均能符合临床使用需求。
有管理试剂与校准品制度,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合法。
【C】
1.有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2.新项目开展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新项目开展前应收集相关的检验资料。
(2)征求相关临床科室专家意见。
(3)评估新项目开展的意义。
(4)评估开展该检验项目所需人力、设备及空间资源。
(5)核定该项目开展所需仪器、试剂的三证是否齐全。
(6)核定该项目的收费情况或在卫生与物价行政部门备案情况。
3.指定专门的储存地点,专人管理,对使用情况做详细记录。
4.有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
5.相关人员对制度和预案的知晓率≥95%。
【B】符合“C”,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