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条件概率知识点、例题、练习题

条件概率知识点、例题、练习题

条件概率专题一、知识点①只须将无条件概率P(B)替换为条件概率P(B A),即可类比套用概率满足的三条公理及其它性质②在古典概型中---P(B A) P( AB) (AB) P(A) (A)③在几何概型中---P(B A) P( AB) (AB)P(A) (A) 事件AB包括的基本事件(样本点)数事件A包括的基本事件(样本点)数区域AB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体积等) 区域A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体积等)条件概率及全概率公式.对任意两个事件A B,是否恒有P(A) > P(A| B).答:不是•有人以为附加了一个B已发生的条件,就必然缩小了样本空间,也就缩小了概率,从而就一定有P(A) > P(A| B), 这种猜测是错误的•事实上, 可能P(A) > P(A| B),也可能P(A) < P(A|B),下面举例说明.在0,1,…,9这十个数字中,任意抽取一个数字,令A={抽到一数字是3的倍数}; B={抽到一数字是偶数}; B2={抽到一数字大于8},那么P(A)=3/10, P(A| B i)=1/5, P(AB)=1. 因此有P(A) >P(A| B i), P(A) v P(AB)..以下两个定义是否是等价的•定义1. 若事件A、B满足P(A^=P(A)P(B), 则称A、B相互独立.定义2.若事件A、B满足P(A|B)=P(A)或P(B|A)=P(B),则称A、B相互独立•答:不是的•因为条件概率的定义为P(A B)=P(AB»/ P(B)或P(B| A)=P(A^/ P(A)自然要求P(A)丰0, P(B)丰0,而定义1不存在这个附加条件,也就是说,P(AB=P(A)P(B)对于P(A)=0或P(B)=0也是成立的.事实上,若P(A)=0 由0W P(AB) < P(A)=0 可知P(AB=0 故P(AB=P(A)P(B).因此定义1与定义2不等价,更确切地说由定义2可推出定义1, 但定义1 不能推出定义2,因此一般采用定义1更一般化.. 对任意事件 A 、B, 是否都有P(AB < P(A < P(A+B) < P(A)+P(B).答:是的.由于P(A+B)=P(A)+P(B)- P(AB (*)因为P(AB >0,故P(A+B) < P(A)+P(B).由P(AE)=P(A)P(B| A), 因为OW P(B| A) < 1,故P(A0 < P(A);同理P(AB) W P(B), 从而P(B)-P(AB >0,由(*)知P(A+B) > P(A).原命题得证..在引入条件概率的讨论中,曾出现过三个概率:P(A| B), P(B|A), P(AB. 从事件的角度去考察,在A、B相容的情况下,它们都是下图中标有阴影的部分,然而从概率计算的角度看,它们却是不同的•这究竟是为什么?答:概率的不同主要在于计算时所取的样本空间的差别p(A| B)的计算基于附加样本空间Q B;0P(B| A)的计算基于附加样本空间Q A;P(AB»的计算基于原有样本空间Q . 出y■J—丿在n个事件的乘法公式:P( AA…A)=P( A) P(A>| A i) P(A AA)…P(A AA…A-i)中,涉及那么多条件概率,为什么在给出上述乘法公式时只提及P(AA…")>0 呢?答:按条件概率的本意,应要求P(A)>0, P(AA)>0,…,P(AA—A V2)>0, P(AA …An-l)>0.事实上,由于AAA…A-2二:AAA…A n-2Ai-i,从而便有P(AA…A n-2) >P(AA・・Ai)>0.这样,除P(AA…牛)〉。

作为题设外,其余条件概率所要求的正概率,如P(AA…A-2)>0,…,P(AA) >0, P(A i)>0便是题设条件P(AA…A-i)>0的自然结论了..计算P(B)时,如果事件B的表达式中有积又有和,是否就必定要用全概率公式•答:不是.这是对全概率公式的形式主义的认识,完全把它作为一个”公式”来理解是不对的•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背这个公式,应着眼于A,A,…,A的结构.事实上,对于具体问题,若能设出n 个事件A,使之满足1(*)就可得 5 = 5Q = BA X十血[十…+陆(**)这样就便于应用概率的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因此,能否使用全概率公式,关键在于(**)式,而要有(**)式,关键又在于适当地对Q进行一个分割,即有(*)式•.设P(A)工0, P(B)工0,因为有(1)若A B互不相容,则A、B 一定不独立.(2)若A B独立,则A、B 一定不互不相容.故既不互不相容又不独立的事件是不存在的.上述结论是否正确.答:不正确.原命题中的结论(1)(2)都是正确的. 但是由(1)(2)(它们互为逆否命题, 有其一就可以了)只能推出在P(A)工0, P(B)工0的前提下,事件A、B既互不相容又独立是不存在的,并不能推出“ A、B既不独立又不互不相容是不存在的” •事实上,恰恰相反,既不互不相容又不独立的事件组是存在的,下面举一例.5个乒乓球(4新1旧), 每次取一个,无放回抽取三次,记A={第i次取到新球}, i =1,2, 3. 因为是无放回抽取,故A、A、A互相不独立,又AAA={三次都取到新球}, 显然是可能发生的,即A、A、A可能同时发生,因此A、A、A不互不相容..事件A B的“对立”与“互不相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事件A B “独立”与“互不相容”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对立”与“互不相容”区别和联系,从它们的定义看是十分清楚的大体上可由如下的命题概括:“对立” 一“互不相容”,反之未必成立.至于“独立”与“互不相容”的区别和联系,并非一目了然.事件的互不相容性只考虑它们是否同时发生,是纯粹的事件的关系,丝毫未涉及它们的概率,其关系可借助图直观显示.事件的独立性是由概率表述的,即当存在概率关系P(A| B)=P(A)或P( B| A)= P( B)时,称A B是相互独立的.它们的联系可由下述命题概括:对于两个非不可能事件A、B, 则有“ A B 互不相容” 一“ A、B 不独立”.其等价命题是:在P(A)>0与P(B)>0下,则有“ A、B独立”A B不互不相容”(相容).注意,上述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设A、B为两个事件,若0< P(A)<1, 0< P(B)<1.(*)则A B相互独立,A、B互不相容,.,这三种情形中的任何两种不能同时成立.答:在条件(*)下当A B相互独立时,有P(AB=P(A)P(B);当A B互不相容时,有P(AB<P(A)P(B);当时,有P(AE)>P(A)P(B).在条件(*)下,上述三式中的任何两个不能同时成立.因此, A、B相互独立,A、B互不相容,____ :」.一:这三种情形中的任何两种不能同时成立.此结论表明:在条件(*)下,若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时,必不互不相容,也不一个包含另一个,而只能是相容了..证明:若P( A)=0或P(A)=1, 则A与任何事件B相互独立.答:若P(A)=0,又工三二三,故OW P(AB) < P(A)=0.于是P(AB)=O=P(A)P(B),所以A与任何事件B相互独立.若P(A)=1,贝U j .由前面所证知,」与任何事件B相互独立. 再由事件独立性的性质知,」与B相互独立,即A与B相互独立.另种方法证明:由P(A)=1知= 0 , 进而有F(刁酊=0 .又二上一二且AB 与二互不相容,故= P⑻=尸僅再)+ P(A8)=尸僅罚即A与B相互独立..设A B 是两个基本事件,且0<P(A)<1, P(B)>0, L ' ■■- ■- | ■-, 问事件A与B是什么关系?F (血).F(辰)[解1]由已知条件 "门-可得.由比例性质,得…小一宀丄■...代乂〕+玖卫)所以P(AB)=P(A)P(B).因此事件A与B相互独立.[解2]由_ - - ■-■- 得| …■■ : - L'i ■■-'-.因而- ….所以P(B|A)=P(B).因此事件A与B相互独立..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小概率事件决不会成为必然事件•答:不是的•我们可以证明,随机试验中,若A为小概率事件,不妨设P( A)= £ (0 <£< 1为不论多么小的实数),只要不断地独立地重复做此试验, 则A迟早要发生的概率为1.事实上,设A={A在第k次试验中发生},则P(A)= £,「珀;-I ,在前n次试验中A都不发生的概率为:二」二厂、-<.于是在前n次试验中,A至少发生一次的概率为= 1-^(4)^). 7=(4)= 1-(!-^".如果把试验一次接一次地做下去,即让n—x,由于0<£< 1,则当mx时,有Pn — 1.以上事实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例如在森林中吸烟,一次引起火灾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如果很多人这样做,则迟早会引起火灾•.只要不是重复试验,小概率事件就可以忽视.答:不正确•小概率事件可不可以忽视,要由事件的性质来决定,例如在森林中擦火柴有1%勺可能性将导致火灾是不能忽视的,但火柴有1%勺可能性擦不燃是不必在意的..重复试验一定是独立试验,理由是:既然是重复试验就是说每次试验的条件完全相同,从而试验的结果就不会互相影响,上述说法对吗?答:不对•我们举一个反例就可以证明上述结论是错误的•一个罐子中装有4个黑球和3个红球,随机地抽取一个之后,再加进2个与抽出的球具有相同颜色的球,这种手续反复进行,显然每次试验的条件是相同的.每抽取一次以后,这时与取出球有相同颜色的球的数目增加,而与取出球颜色不同的球的数目保持不变,从效果上看,每一次取出的球是什么颜色增加了下一次也取到这种颜色球的概率,因此这不是独立试验,此例是一个如同传染病现象的模型,每一次传染后都增加再传染的概率•.伯努利概型的随机变量是不是都服从二项分布.答:不一定•例如某射手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P,现在连续向一目标进行射击,直到射中为止•此试验只有两个可能的结果:A={命中};J ={未命中},且P(A)=p.并且是重复独立试验,因此它是伯努利试验(伯努利概型),设Xk={第k次射中},人显然是一个随机变量,但p(X<=k)=q k-1p,k=1,2,…,其中q=p-1,可见X<是服从参数为p的几何分布,而不是二项分布..某人想买某本书,决定到3个新华书店去买,每个书店有无此书是等可能的•如有,是否卖完也是等可能的•设3个书店有无此书,是否卖完是相互独立的.求此人买到此本书的概率.答:(37/64)..在空战中,甲机先向乙机开火,击落乙机的概率是;若乙机未被击落,就进行还击,击落甲机的概率是,则再进攻乙机,击落乙机的概率是.在这几个回合中,(1)甲机被击落的概率是多少?(2)乙机被击落的概率是多少?答:以A表示事件“第一次攻击中甲击落乙”,以B表示事件“第二次攻击中乙击落甲”,以C表示事件“第三次攻击中甲击落乙”.(1)甲机被击落只有在第一次攻击中甲未击落乙才有可能,故甲机被击落的概率为F[茲)=\A) =(1 -0.2) xQ.3 = 0.24(2)乙机被击落有两种情况.一是第一次攻击中甲击落乙,二是第三次攻击中甲击落乙,故乙机被击落的概率是+ ABC) = + F (卫頁 U)=+ P(A}P(§ | A) P(C \ AS).某个问题,若甲先答,答对的概率为;若甲答错,由乙答,答对的概率为• 求问题由乙答出的概率•答:.有5个人在一星期内都要到图书馆借书一次,一周内某天借书的可能性相答:(1)(1/7 5);57⑵(6 /7 );5⑶(1-1/7 ).二、例题解.设事件A 表示“甲取到的数比乙大”, 设事件B 表示“甲取到的数是5的倍数” 则显然所要求的概率为P(A| B).2.掷三颗骰子,已知所得三个数解.设事件A 表示“掷出含有1的点数 (1)5 个人都在星期天借书的概率 (2)5 个人都不在星期天借书的概率 (3)5 个人不都在星期天借书的概率1.从1, 2, 3,…,15中,甲、乙 两人各任取一数(不重复),已知 甲取到的数是5的倍数,求甲数 大于乙数的概率.根据公式'都不一样,求含有1点的概 设事件B 表示“ 率.表示“掷出的三个点数都不一 样”而P(B)=3/15=1/5 ,P(A B)=9/14.=1/2.P (A )则显然所要求的概率为P(A| B).P(A| B)=1/2.1解.设事件A 表示“第i 次取到白球” (i=1,2,…,“则根据题意P(A i )=1/2 , 只人|人)=2/3,3.袋中有一个白球和一 由乘法公式可知根据公式个黑球,一次次地从袋中 摸球,如果取出白球,则除把白球放回外再加进一个 P(AiA ?)= P( A ?| A) P( A)=1/3.P(A| AA)=3/4 ,白球,直至取出黑球为止 求取了 N 次都没有取到黑 球的概率.P (A i AA)= P( A| A 1A 2) P( AA)=1/由数学归纳法可以知道P (AA …A N )=1/( N+1).解.设事件 A 表示“取到的是甲袋”,则二表示“取到的是乙袋”,4. 甲袋中有5只白球,7只 红球;乙袋中有4只白球,2只 红球.从两个袋子中任取一袋, 然后从所取到的袋子中任取一 球,求取到的球是白球的概 率.事件B 表示“最后取到的是白球” 根据题意:P ( B | A )=5/12 ,…二 2F(B)=尸3 | A)P(JS) 石昭)2』十纭-丄)』12 2 32 24 .解•设事件A 表示“从甲袋取的2个球中有i 个白球”,其中i =0,1,2 .甲袋中有3只白 球,2只黑球;乙袋中 有4只白球,4只黑球.现从甲袋中任取P(B|A)=2/5 ,P(B| A i )=1/2 ,2个球放入乙袋,然厂f 八后再从乙袋中任取P( B|A)=3/5 ;一球,求此球为白球 由全概率公式 的概率.P( B)= P( B| A P(A)+ P( B| A) P(A i )+ P( B| A) P(A)=2/5 X 1/10+1/2 X 3/5+3/5 X 3/10=13/25.解.设事件A 表示“第一次取到的是1号 球”,则亠表示“第一次取到的是非1号球”; 事件B 表示“最后取到的是2号球”. 显然 P(A)=1/N5.有甲、乙两袋 事件B 表示“从乙袋中取到的是白球” 显然A o , A, A 构成一完备事件组,且根据题意P(A)=1/10 , P(A)=3/5 , P(A)=3/106.袋中装有编号为1,2,…,N 的N 个球,先从袋中任取一球,如该球不是 1号球就放回袋中,是1号球就不放 回,然后再摸一次,求取到2号球的概 率.⑷第二次取出的是 红球..■< L_ ■-• : I',尸(瓦冷)W 石FG 1^) =l/5xg/9 =S/45 ,出的两八球都 ■_:■I' J.是黑球;亓(3)要求的是取出一只红球一只黑球,它包括两种情形,即求事件(3)取出的两只球一 一 •一丄的概率.且 P(B|A)=1/( N-1),尸(百)=P{B | 砒(& + F(5 | A)P(A)(21)/ N=1/( N-1) X 1/N+1/NX=(NtN+1)/ M(21).解.设事件A 表示“第一次取到的是红球”,7. 袋中装 设事件A 2表示“第二次取到的是红球” 有8只红球, 2只黑球,每次 从中任取一 球,不放回地 连续取两次, 求下列事件的 概率.(1)取 (1)要求的是事件 AA 的概率. 根据题意P (A )=4/5,•一 ■',F (A z | A )=7/9,••• P (AA 2)= P (A ) F ( A| A )=4/5 X 7/9=28/45.⑵要求的是事件的概率.出的两只球都 是红球;(2)取根据题意: -\ : 1,-_ 1: 1'=', 只是红球, 只是黑二二 1八,",8. 某射击小组共 有20名射 手,其中一 级射手4 射手二级,解.设事件A 表示“射手能通过选拔进入比赛”,三级射手7设事件B 表示 射手是第i 级射手.(i =1,2,3,4)人,四级 显然,B i 、B 2、R 、B 构成一完备事件组,且 射手1人. 一一三 P( B i )=4/20, P(B 2)=8/20, P( B)=7/20, P(B 4)=1/20;的概解.设事件A 表示“飞机能飞到距目标400米处”,设事件A 表示“飞机能飞到距目标200米处” 设事件A 表示“飞机能飞到距目标100米处”用事件B 表示“目标被击中”.由题意, P(A)=, P(A)=, P( A B )=, 且A 、A A 构成一完备事件组.又已知 P(BA)=, RB|A)=, P(B|A)=.15=415.(4)要求第二次取出红球,即求事件 A 的概率. 由全概率公式:玖比)=尸(& |如尢竝)+巩禺|AW :) =7/9 X 4/5+8/9 XI四级射手 能通过选 拔进入比 赛的概率 分别 是、、、 求任选一 名射手能 通过选拔 进入比赛 P(A| B i )=, P(A| B 2)=, P(A| R)=, P(A| B)=.由全概率公式得到P(A)=P(A| B i )P(B i )+P(A| B)P(B 2)+P(A| B a ) P( B B )+P( A| B) P( B)=X 4/20+ X 8/20+ X 7/20+ X 1/20=.9.轰炸机轰炸某目 标,它能飞到距目标 400、 200、 100(米)的 概率分别是、、,又设 它在距目标400、200、 100(米)时的命中率分 别是、、.求目标被命 中的概率为多少?由全概率公式得到P( B)= P(B| A) P( A)+ P( B| A) P( A)+ P( B| A) P( A)=x +x +x =.解.设事件 A 表示“第i 道工序出次 品”,i =1,2,3,4因为各道工序的加工互不影响 ,因此A 是相互独立的事件.F (A )=, F (A z )=, P (A)=, F (A)=,只要任一道工序出次品,则加工出 来的零件就是次品.所以要求的是 (A +A+A+A)这个事件的概率. 为了运算简便,我们求其对立事件道工序的加工互不影响,的概率 求加工出零件的次品率 是多少?-:■ ! - 1_ -/• R A l +A+A 3+A 4)= = .解.设事件A 表示“第i 次命中目标”,i =1,2,3(2) “射击三次有且只有2次命中目标”这个事件用 B10.加工某一零件共需要4道工序,设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道工 序的次品率分别为2 、11. 某人过去射击的成绩是每射5次总有4次命中 目标,根据这一成绩,求根据已知条件P (A )=, 户⑷ |, i =1,2,3(1)射击三次皆中目 标的概率;某人每次射击是否命中目标是相互独立的,因此事件A 是相互独立的.(2)射击三次有且只(1)射击三次皆中目标的概率即求 P (AAA).有2次命中目标的概率;由独立性:(3)射击三次至少有P(AAA )=F (A i ) RA)P (A)==.二次命中目标的概率表示.显然 ._ I] 1 厶 亠]斗亠+ 广 ,又根据独立性得到:P(B) = C 巩4)只爲)只心=3<of x0.2 = 0.3&4(3) “射击三次至少有 2次命中目标”这个事件用C 表示.至少有2次命中目标包括 2次和3次命中目标,所以C=B^A 1AAP (G )=P (B )+P (A AA )=+=.解.设事件A 表示“第i 人能译出密码” ,i =1,2,3.由于每一人是否能译出密码是相互独立的,最后只要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能将密码译出,则密码被译出,因此所求的概率为 RA+A+A).12.三人独立译某一密码,他们能译出 的概率分别为1/3, 1/4, 1/5, 求能将密 码译出的概率.已知 P (A )=1/3, P (A>)=1/4, P (A)=1/5, 而=(1-1 ⑶(1-1/4)(1-1/5)=.P ( A-1+A>+A 3)==.13.用一门大炮 解.设事件A 表示“第i 次命中目标”,i =1,2,3. 设事件B 表示“目标被命中i 弹”,i =0,1,2,3.设事件C 表示“目标被摧毁”.别为、、,若命中此 由已知p (人)=,P(A)=, P(A)=;目标一、二、三弹,该目标被摧毁的概 p(C B)=0,p (CB i )=, P(CB )=, P(C| B 3)=.率分别为、和,试又由于三次射击是相互独立的,所以 求此目标被摧毁的 概率. .. .■对某目标进行三次 独立射击,第一 二、三次的命中率二、练习题1 .已知 p (B|A )=31-,P (A )=丄,则 p (AB )=()10 5 B. - C. 2A. 12 2.由“0”、“1” 用B 表示“第一位数字为0”的事件,则P (A|B )=( 1 A. 1B. 2 D .503.某地区气象台统计,既刮风又下雨的概率为 组成的三位数码组中,若用 A 表示“第二位数字为0”的事件, )1 8■—,刮三级以上风的概率为 —,15 15刮风的概率为(1 11q.-34该地区下雨的概率是 D. A 旦2251 一,则在下雨天里,10 B.丄2C.D.34戸(耳)=F 的冬乂3 +卫』昇3 + 4&島)代国耳缶)+ P (A,A^ +户(虫县爲)=XX +XX +XX =,F (月2)= F (卫4舄+4虫2地+丿1虫2 乂3)=H 召生島” F (44石+爲4)=XX +XX +XX =,F (色)三尸(妁血禺)<尸(4疋(£)尸(舄)=0.4x0 5x0.7由全概率公式得到p (c )=p (q E 0)p (E 0)+p (q B )p (B )+p (q B )p (B )+p (q B ) P (B0=0X +X +X +X =.0.144•设某种动物有出生算起活20岁以上的概率为,活到25岁以上的概率为.现有一个20岁的这种动物,问它能活到25岁以上的概率是5 •—个口袋内装有2个白球,3个黑球,则(1)先摸出1个白球后放回,再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2)先摸出1个白球后不放回,再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6.某种元件用满6000小时未坏的概率是3,用满10000小时未坏的概率是-,4 2 现有一个此种元件,已经用过6000小时未坏,求它能用到10000小时的概率7.某个班级共有学生40人,其中有团员15人,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第一小组有学生10人,其中团员4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