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食品原料学-课件-第五章-畜产食品
食品原料学-课件-第五章-畜产食品
(6)高原型
王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西藏高原地区由于 气候寒冷,养猪较少。一般多集中在海拔 较低的草原和河谷地带的牧区和半农牧区。 高原猪属于小型晚熟种,长期牧放奔走, 因此体型小紧凑,四肢发达.背窄而微弓, 腹紧,臀部斜;为了适应高原干寒的气候 条件,皮较厚,毛密长,鬃毛发猪 (2)上海白猪 (3)哈尔滨白猪 4.国外引进的猪种 巴克夏 约克夏 苏联大白猪 长白猪
骨髓:存在于长骨的髓腔及松质部分的腔 隙内。色泽有红色或黄色。幼年动物只有 红色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远渐变成黄色。 红色骨髓含有大量的血管及各种细胞成分、 黄色骨髓含脂肪丰富。
(二)肉的物理性状
肉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容重、比热、导热 系数、颜色、气味、嫩度等,这些性状都 与肉的形态结构、动物肉的种类、年龄、 性别、肥度、经济用途、不同部位、宰前 状态、冻结的程度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第五章 畜产食品
第一节 概论
一、畜产食品的概念和意义 畜产食品:从广义上讲是指所有能被人们 作为食品而食用的畜产品,包括肉品、乳 品和蛋品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加工技术 的进步,畜产食品则更多地是指那些经过 加工处理后的畜产品。
二、我国畜产品生产现状 1.肉制品加工现状 2.乳制品加工现状 3.蛋制品加工现状
1.颜色
组成: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在 肌肉中的数量随动物生前组织活动的状况, 动物的种类,年龄等不同而异。
肉类的颜色也由于放置在空气中经过一定时间,发 生由暗红色→鲜红色→褐色的变化。冷却或冻结并 经过长时期保藏的肉类,同样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是肌红蛋白受空气中氧的作用方式或程度不同所形 成的颜色变化。
(3)华中型
分布于长江和珠江三角洲间的广大地区。
华中型猪的体型基本与华南型猪相似,体 质较疏松,早熟。背较宽、骨骼较细,背 腰多下凹,四肢较短,腹大下垂,体躯较 华南猪大,额部多有横纹,被毛稀疏,肉 质细致。生长较快,成熟早。如浙江金华 猪.广东大白花猪,湖南的宁乡猪,湖北 的监利猪等。
(4)江海型
(4)色素蛋白质
肌肉中的红色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所 形成的。
2.脂肪 在肉中常见的脂肪酸有20多种,由这些脂肪酸
所构成的酯类可能有8000种。脂肪的性质主要 由脂肪酸的性质所决定的。
还含有少部分磷脂和固醇类。
3.水分
水分:是肉中含最多的组分,一般占70~80%, 畜禽肉越肥水分含量越少。老龄内比幼龄的少, 如小牛肉含水72%,成年牛肉则45%。不同部 分含水量亦不向,如猪肉后大腿部74.2%、 背部73.39%,里脊肉75.28%。肩部肉65.02 %,肋部肉61.5%,软肋肉58.4%。
主要分布于汉水和长江中下游。猪种混杂。 又称华北、华中过渡型。
猪的外形特征介于华北华中型之间,额较宽, 皱纹深且多呈菱角形,耳长、大面下垂,皮 薄而多有皱纹,成熟早,小型6个月可达60 公斤以上,大型可达100公斤,屠宰率达70 %左右。如太湖流域的太湖猪、浙江虹桥、 上海的枫径猪等均属这一类型。
二.肉的形态结构和性状
肉:指畜禽屠宰后,除去血、皮、毛、内 脏、头和蹄之后的可食部分。包括肌肉、 脂肪、骨骼和软骨、腱、筋膜、血管、淋 巴、神经、腺体等。
(一)肉的形态结构
肉的四种组成部分比例大致是:肌肉组织 占50~60%,脂肪组织占20~30%.结缔组 织占9~14%,骨骼占15~22%。
2.结缔组织
分布:结缔组织在动物体内分布极广,如 腱、韧带、肌束膜、血管、淋巴、神经、 毛皮等均属于结缔组织。它是机体的保护 组织,并使机体有一定的韧性和伸缩能力。
组成:基质和纤维是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 基质中主要成分是粘性多糖、粘蛋白,少 量的无机盐和水分。纤维有三种,即胶原 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结构: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每 50~150根肌纤维集聚成肌束,而在每个肌 束的表面包围一层结缔组织薄膜,称为初 始肌束。再由数十条初始肌束集结并被以 较厚的结缔组织膜所包围构成了二次肌束。 由多个二次肌束集结,表面再包围了很厚 的膜,构成了大块肌肉。
初始肌束和二次肌束外表包围的肌膜叫肌 束膜,肌肉最外面包围的膜叫肌外膜,这 两种膜都是结缔组织。
(5)西南型
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的气候,西部冬暖夏凉,四季如春;东部气 候较湿润,阴雨较多。四川盆地四周多山, 盆地内丘陵广布,气候只有春早、夏热、秋 雨、冬季暖的特征。有利于作物生长,是稻 麦的重要产区。
因此,西南地区由于气候、饲料条件基本相 同,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多,故西南地区的猪 种的体质外形基本相同。腿较粗短、额部多 旋毛或横行皱纹。毛以全黑和“六白”较多。
2.肉的气味
肉的气味决定于肉中所存在的特殊挥发性脂肪酸。 成熟适当的肉各有其特殊芳香气味,决定于在酶的 影响下出现在肉中某些挥发性而易于溶解的芳香物 质如醚类和醛类。肉宰后保存的温度高,易招致肉 的气味不良,如陈宿气、硫化氢臭及氨气臭等。
肉的异常气味的由来:
(1)生理上原因 (2)饲料关系 (3)给药关系 (4)病理原因 (5)吸收外界的气味 (6)变质的关系 3.肉的保水性能
(三)肉的化学组成
1.蛋白质 (1)肌浆中的蛋白质
①肌溶蛋白质:是肌清蛋白,占肌浆蛋白质的 大部分,约占肌纤维蛋白质中的22%。它能溶 于水,很容易从肌肉中分离出来。
②肌红蛋白质:由珠蛋白及辅基血红素所组成的 一种含铁的结合蛋白质,它是肌肉呈红色的主 要成分。
③肌粒中的蛋白质:包括有肌核、肌粒体及微粒 体等,存在于肌浆中。
嫩度:肉在被人咀嚼时对碎裂之抵抗力, 常指煮熟肉的品质柔软、多汁和易于被嚼 烂,为消费者接受肉的重要因素。
影响肉的韧度及嫩度的因素:
(1)宰前因素:如遗传、生理、饲养及管理。 肌肉中的不溶性肌原纤维蛋白质和总蛋白 质的比例,直接关联到韧度。
(2)宰后因素:如肉的成熟,pH,烧煮方法以 及致嫩剂的利用等。
1.新西兰兔 2.加利福尼亚兔 3.比利时兔
(五)肉鸡品种
1.地方良种肉鸡 (1)北京油鸡(2)桃源鸡(3)惠阳鸡 (4)浦东鸡(5)萧山鸡 2.标准品种 (1)白洛克鸡(2)科尼什鸡(3)浅花苏赛
斯鸡
(六)肉鸭品种
1.北京鸭 2.狄高鸭 3.麻鸭 (七)肉鹅品种
1.中国鹅 2.狮头鹅 3.太湖鹅
3.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是结缔组织的变形,主要是由脂肪 细胞所构成的在细胞中含有大量的中性脂肪。 脂肪细胞可以单独分布在结缔组织中,也可 以成群的构成脂肪组织。
分布:脂肪组织储存在内部器官的肾、肠的 周围结缔组织中,及复盖在皮下和肌肉间, 使肌肉的横断面呈大理石纹状。
老龄役用牲畜的脂肪多沉积于腹腔内和皮下, 肌肉间少;幼龄和非役用型牲畜多积存在肌 肉间,而皮下和腹腔内较少,去势的种畜多 于非去势的。
(2)肌原纤维中的蛋白质
肌原纤维蛋白质:占肌肉蛋白质总量的40~60 %.它主要包括有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肌 动球蛋白,此外尚有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和 2~3种调节性蛋白质。
(3)基质蛋白质
肉的基质蛋白:也称间质蛋白质,是指肌肉 组织磨碎之后在高浓度的中性盐溶液中充分 抽出之后的残渣部分。其中包括肌纤维膜、 肌膜、毛细血管壁等结缔组织,其成分主要 是硬性蛋白的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网状蛋 白等。
第二节 肉品原料
一、肉用畜禽的品种
(一)猪的品种
1.猪的经济类型 (1)脂肪型
这类猪的胴体能提供较多的脂肪。皮下脂 肪4厘米以上。过去国外养猪业以产脂肪为 重点,多培育脂肪型猪,近些年来由于人 们需要瘦肉多,都以肉用型代替了过去的 脂肪型。
(2)腌肉型
这类猪肉以生产腌肉为主,背膘较薄约在 1.5~3.5厘米。脂肪坚实。腿臀部丰满。 因而瘦肉多,胸膜肉特别发达。如丹麦的 长白猪、英国的大约克夏猪等均属于此种 类型的猪。
(3)鲜肉猪
这类猪以供鲜肉为主,是介于脂肪型和腌 肉型中间的类型,肥育期间不沉积过多的 脂肪。肌肉组织致密,腹较紧,脂肪少。 如改良后的杜克夏、汉普夏等均属此种类 型。
2.中国地方猪种类型的划分
(1)华北型
华北型猪分布最广,主要在淮河、秦岭以北、 包括东北、华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陕西、湖 北、安徽、江苏等四省的北部地区。猪的体 质健壮,骨骼发达,体躯较大,四肢粗壮, 背腰狭窄,大腿不够充实。为适应严寒的气 候,皮厚多皱褶,毛粗密,鬃毛发达,冬季 生一层棕红色绒毛。如东北民猪。
肌肉蛋白质在宰后的变性的最重要表现:丧失保水 性能、肉的保水性能(water holding Capacity,简写 WHC)对于肉的嫩度与多汁性,和肉在烧煮时的失重 有关。所谓保水性能系指在施加任何力量(压榨,加 热,磨绞)时能牢固地保持其自身或所加入水分的能 力。
4.肉的坚度和弹性
肉的坚度:指肉对压力有一定的抵抗性。 肉的坚度依动物的种类、品种、年龄、性 别与经济利用等而不同。
4.骨骼组织
肉中骨骼占的比例大小,是影响肉的质量 和等级的重要因素之一。猪骨骼一般占5~9 %,牛占7.1~32%,羊占8~17%。
家畜体的骨骼组成由于个体和动物的种类 不同有一定的差别,通常把动体上的骨能 分成四部分:躯干骨,前肢骨,后肢骨, 骨膜。
内部构造:一般分两层,最外表面层致密 而坚硬,叫密质层。内部海棉状结构称松 质层,内有许多小孔,在孔隙内充满骨髓。
种类:结缔组织中有疏松状、致密状和胶 原纤维状三种。
疏松状的结缔组织分布在皮下、肌膜及肌 束之间的内外肌束膜等。
致密状结缔组织的构成与疏松状组织相似, 只是各组成成分的比例不同。致密状结缔 组织中,含基质少,纤维多,结构较紧密, 如皮肤中的真皮层。
胶原纤维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是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间排列的非常紧密,纤维间存在 细胞。
肉的弹性:指肉在加压力时缩小,去压时 又复原的程度的能力。用手指按压肌肉、 如指压形成的凹窝迅速变平,表示肉有弹 性,其新鲜度或品质良好。冻结后解冻的 肉,往往失去了弹力性,此种情况亦见于 开始腐败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