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枕云鬟亸。
任纷纷、蜂喧蝶攘,柔枝纤朵。
香梦沉酣蓬山远,犹忆传杯闹舸。
去眠石,邀凉也可。
玉女孀娥琴书冷,白海棠、片片含芳堕。
堪羡么?堪怜么?惊雷乍起青天破。
更谁料、光风霁月,一生坎坷。
散尽浮华鸳盟杳,抛掷麒麟金锁。
叹浊世,知音几个?白雪茫茫人去后,剩青裙、独向苍山卧。
看似我,却非我。
----作者:江南小糊涂孤馆潇湘冷。
剩寒烟、黯凝湿竹,拂窗难定。
鹦鹉空吟题帕句,风动疏帘谁应?是当年、凭栏瘦影。
惟有旧时迷朦月,葬绛珠、一缕诗魂净。
泣不尽,落花暝。
三生石上前盟订。
感神瑛、情关草木,为浇仙梗。
万点啼痕偿夙诺,知己心心相证。
自判任、满身愁病。
但惜离人漂泊苦,待重来、独对凄凉景。
同一梦,太虚境。
----林黛玉(作者:情情)幽怨同谁诉?怕鹦哥、绛唇空启,低眉不语。
一入宫门深似海,金屋辉煌何趣?夜已静,抱琴虚抚。
最羡农家齐骨肉,谢皇恩浩荡终相聚。
归省后,泪如雨。
闲来难把芳园赋。
苦思谋、花容消耗,孤零无助。
风冷长门春渐老,满地浮尘烟絮。
富贵事、原难久驻。
飘泊芳魂寻梦里,告天伦早记抽身去。
风更紧,莫犹豫。
----贾元春(作者:春水愁)此去成长诀。
倚云帆、遥望千里,水沉烟阔。
万种柔肠愁难剪,临去深深一瞥。
痛莫痛、人生离别。
半掬春泥沾柳叶,映嫁衣、郁郁浑如血。
空有志,奈天末?休教清泪濡双睫。
便从今、各安天命,起浮盈缺。
料得残年相思味,只共声声鵜鴂。
终不见、故园明月。
青冢黄昏埋环佩,算终古、一种冰心彻。
旧诗句,梦中说。
----贾探春(作者:情情)苦泪无声落。
自长嗟、芳心无主,半生柔弱。
向日深闺闻底事,经卷盈盈在握。
几曾识、人间哀乐?憔悴朱颜成蒲柳,怨东君、不假芳菲约。
春已尽,万般错。
暖风不度红香萼。
是摧花、晓来雨急,晚来风恶。
何处安排彷徨绪,四顾寒灯寂寞。
悔旧岁、浑浑噩噩。
都道因缘终有命,忍信得、余福如斯薄?谁祭我,一幽魄。
----贾迎春(作者:情情)富贵如烟薄。
忆前尘、朦胧曾住,雕栏画阁。
广厦顿倾乾坤倒,谁护稚龄纤弱?怎辨得、人间善恶?骨肉相侵寻常事,便红楼钗换青楼镯。
身似絮,任飘泊。
今生祸福难猜度。
巧逢亲、恍然如梦,暗生踟躇。
泪眼迷离看不足,已是天涯人各。
却可幸、千金解索。
日夜操劳何曾苦,这柴门自比朱门乐。
灯下织,不思昨。
----贾巧姐(作者:春水愁)虚室幽兰小。
怅年来,芳菲刹那,脂残梅老。
雾锁华林谁知晓,大厦危危欲倒。
落红尽,同归泥淖。
长夜梦醒双鬓白,剩萋萋、冷月寒云悄。
惟照我,一畦稻。
天涯也有忘忧草。
愿换得、竹篱茅舍,余皆不要。
镜里功名终何趣,已判前生尘扫。
偶忆及,雪泥鸿爪。
更唤麟儿葭蒹晚,趁落霞,漫卷清平调。
芰影乱,归兰棹。
----李纨(作者:江南小糊涂)身是匆匆客。
暂盘桓、羁栖栊翠,此心幽僻。
永日诗书闲相与,花木禅房烟碧。
尘不到、蒲团寂寂。
冷看芸芸皆是俗,想平生、性傲双眸窄。
今古界,俱难入。
名称槛外成孤癖。
伫空门、红梅白雪,却因谁摘?绿玉茶斗曾亲捧,犹有青丝覆额。
卜不定、沉浮多易。
枯骨朱颜违初愿,便一似、泥淖侵金璧。
人世恨,更无极。
----妙玉(作者:情情)莫使花倾国。
堕红尘、人多轻薄,何偿真惜?泪湿罗衫魂已碎,徒羡月圆如璧。
问素女,可收侬魄?最怕轮回还似旧,又沉沦孽海挣无力。
情更恶,怎堪溺?今生原是匆匆客。
上云台,雾秾香软,依稀曾识。
且待群芳经幻后,归入司中名册。
看俗世、寒烟横织。
一曲悲歌红楼梦,叹金钗十二谁留迹?空剩得,一顽石。
----秦可卿(作者:春水愁)湘云当妓女不合理,前八十回没有任何暗示,最多是说她守寡,孤守终身。
一种神秘的《红楼梦》续书电视剧据此改编姜亮夫先生口述的一种《红楼梦》续书(蔡义江)1978年夏,我被临时借调到北京文化部文艺研究院红楼梦研究室参加《红楼梦》新校本的注释工作一年左右。
这期间,曾中途返校,看望姜亮夫先生。
姜先生听说我在注《红楼梦》,就跟我谈起他早年做学生时看过的一种《红楼梦》抄本,后面的故事情节与现在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不同。
他把记得起来的情节如其文所述给我讲了一遍;并说从书中的描写来看,宝玉随湘云而去的意思是他们成了夫妻。
问我有没有看到过这个本子,它是不是《红楼梦》的另一种续本。
当时,姜先生的夫人陶秋英先生也在旁说,这个本子她也读了,记得确有那些情节的。
书,有可能还在,可以寻找寻找看。
我一听,就对姜亮夫先生所说的发生了很大的兴趣。
那不就是俞平伯先生说的“所谓‘旧时真本’”吗?俞先生为此特地写过一篇文章考证它是“另一个补本”(顾颉刚先生曾认为“这补本在高鹗之先,为高鹗所及见。
”——见《红楼梦辨》),还根据几种笔记中对宝玉、湘云结局的简略记述,与高本作了比较,认为互有优劣,收在他的《红楼梦辩》和《红楼梦研究》中。
但是,此书俞先生在1922年写文章的时候已认为失佚了;他只是从一些旁的事例分析,认为“可以证实以前曾有这么一种补书底存在”,但详情已不可知,更不用说书中的具体描写了。
现将前人提到此书的几条材料,抄引如下,看看大家对此书本来的了解有多少:世所传红楼梦,小说家第一品也。
余昔闻涤甫师言,本尚有四十回,至宝玉作看街兵,史湘云再醮与宝玉,方完卷。
(赵之谦《章安杂说》稿本,见一粟《红楼梦卷》375页)初仅抄本,八十回以后佚去。
高兰墅续之,大加删易,原本史湘云嫁宝玉,故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章目,宝钗早寡,故有“恩爱夫妻不到冬”谜语。
兰墅互易,而章目及谜未改,以致前后矛盾,此其增改痕迹之显然者也。
原本与改本先后开雕(桐荫清话卷七引樗散轩丛话云:康熙间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手笔,乾隆某年苏大司寇家以书付厂肆装订,抄出刊行),世人喜观高本,原本遂湮。
然厂肆尚有其书,癸亥上元曾得一帙,为同年朱味年携去。
(平步青《霞外捃屑》,同前393页)按:对章目及谜语的解说,系出误会和附会。
“双星”即指牛郎织女星;“白首双星”,乃到老夫妻分离的意思。
宝钗竹夫人谜,乃后人添补,非雪芹原来文字。
参见拙著《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又原本开雕印出之说,亦可怀疑。
《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吾辈尤喜阅之。
然自百回以后,脱枝失节,终非一人手笔。
戴君诚甫曾见一旧时真本,八十回之后,皆不与今同:荣宁籍没后,均极萧条,宝钗亦早卒,宝玉无以作家,至沦于击柝之流。
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仍成夫妇,故书中回目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言也。
” 闻吴润生中丞家尚藏(原作臧)有其本,惜在京邸时未曾谈及,俟再踏软红,定当叚而阅之,以扩所未见也。
(甫塘逸士《续阅微草堂笔记》,同前395页)关于这个本子,原来能知道的,不过如此。
现在,从姜先生追忆所知,此书至少五六十年前还在,而且他还记得其中一些具体情节,这对我们寻找或者研究此书,都是十分重要的线索。
最近,我和徐恭时先生通信,谈及此事,他也极感兴趣,再三敦促我转请姜亮夫先生把他能够记得起来的有关此书详细情况写下来。
我遵嘱又去姜先生家,不巧他正患病卧床多日,自己不能动笔。
于是只得请他口述,由其女公子昆武同志笔录,再请他过目。
事后,姜先生还对我说,这些情节随还留有记忆,但没有把握,所以没有说。
比如,元春死后,贾赦犯了杀人罪——两条人命,好像是丫头。
贾府被抄,大观园也被拆毁。
宝钗回了娘家;妙玉还俗嫁人;宝玉在逃;而荣府一家全被赶出大观园,星散了,等等。
但记不得是哪一种续书上看到的,因为那时他还找来许多《红楼梦》的续书,如《后梦》《续梦》《复梦》《圆梦》《残梦》之类书看过,只怕搞混了,也说不定的(按:那些书上,绝没有宝预沦为更夫,巧遇湘云的情节,这是可以肯定的。
)姜先生还对我说,自己从来不研究小说。
所以,除上面谈的以外,今后在这方面不能再发表什么意见了。
姜先生所述文中提到的吴雨生先生,即吴宓,当时他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负责人,也是近代的一位红学家。
张阆声先生,即张宗祥,著名书法家,前几年过世了;原任浙江图书馆馆长;那时他在京师图书馆工作。
1980年2月9日于杭州道古。
附录:关于现已不见的一种《红楼梦》续书姜亮夫述姜昆武记我读过《红楼梦》的稿本,里面曾说,宝玉后来做了更夫。
有一夜,他过一个桥,在桥上稍息,把他手中提的一盏小灯笼放在桥边。
这时,桥下静悄悄的,有一只小船,船内有两个女子,其中一个探出头来,看见这灯笼,惊讶地说道:“这是荣国府的夜行灯啊!”就更伸出头来看着桥上的人,看了又问:“你是不是宝二哥?”桥上的答道:“你又是谁?”那女子说道:“我是湘云。
”“你怎么会在这儿?”湘云答道:“落没了,落没了!你又怎么会在这儿?”宝玉答道:“彼此彼此!”湘云哭着说:“荣国府是全都星散了,没有一个不在受苦的。
你当更夫,我在当渔妇呢!”便请宝玉下船谈话。
船中另一女子是湘云的丫头。
“我现在便只这一个忠婢跟着我了!”原来湘云也早已无家了。
谈了一会,宝玉便坐湘云的船走了,以后便也不知去向。
(另有一句话,现已记不得是这书上看的,还是张阆声先生讲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也名《金玉缘》。
这湘云身上本也有一块金麒麟,故名。
)这书吴雨生、张阆声先生都看过,因和他们谈起过。
此书是我在清华读书时看见的。
但不是清华、北大及当时京师图书馆的书。
我当时借书看的还是贝满女中及孔德学院图书馆,会不会是这两处的书,现已迫想不及了。
1980年2月5日于杭州道古桥杭大宿舍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红豆曲》起:“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问世间多少事,恍若尘烟,看当今多少人,相映生辉.忆往事,句句生欢,句句寒.回首相望岁岁红颜几度寒.埋怨此生无序.叹的今生恼红颜,待一首轮回唱曲萧条一世情缘.锁是无情物。
托终身、红绳错系,红颜枯骨。
举案齐眉终何用,怎奈郎心如铁?金玉约,灰飞烟灭。
不问伊人今何处,料荒山痴对潇湘月。
别来久,永相绝。
新诗裁句谁能接?对孤灯、凝眸空怅,柔肠寸割。
十二花容憔悴损,一地茫茫冰雪。
只剩得、寒风猎猎。
富贵荣华都忘却,任良辰美景成虚设。
偏又记,扑蝴蝶。
----薛宝钗(作者:春水愁)剧中人演员配音贾宝玉——欧阳奋强(配音瞿佳)林黛玉——陈晓旭(配音张海玲)刘姥姥——沙玉华(配音黎频)晴雯——张静林(配音王雪纯)王熙凤——邓婕(配音李真、陈阿喜)袭人——袁玫(配音刘纯燕)薛宝钗——张莉(配音张慧君)史湘云——郭霄珍(配音张卫宁)贾琏——高宏亮(配音齐杰)李纨——孙梦泉(配音李星珠)门子、琪官——配音陈志峰片尾那首《陋室空堂》由齐克建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