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培训讲座稿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培训讲座稿

教师业务讲座——谈教师如何备课张敬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所准备。

有无准备,准备的充分与否,效果大不相同。

要上好课就要做好课前准备。

要上好课很难,上好有实效的课就更难。

如果课前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又没有必要的准备,上课时匆匆上阵,其效果也不言而知。

所以,做好课前准备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备课前备课是上课的必要准备,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立目标、选择教法、实施教学的过程。

1、备教材:(1)要认真研读大纲、教科书、参考书。

大纲是教学工作的法规,要着重弄清大纲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的规定,明确是“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中的哪能一层次,避免教学离纲。

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依据,要住址推敲书中的每句话,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主从关系,研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措施。

参考书及杂志的有关文章,是教科书的补充,要利用有关资料掌握最新的教研、科研动态,帮助自己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以及了解与本知识相关的其它参考书中的习题、学法和掌握最新信息。

(2)做题:要把每节教材中配备的例题、练习、习题全部做一遍,研究解题的思路、方法及难易程度,精选习题,明确每道题在传授、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以便在教学中统筹安排。

2、备学生:要认真、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理解掌握这节(课)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

掌握学生的疑点、难点和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规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增强教学针对性。

3、备教法:灵活应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备课中⑴教师要理清教学思路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⑵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部分,要精心设计。

宏观上,要写明一堂课要“教什么,学什么”(教学内容),还要指明“怎么教,如何学”(教学方法)。

微观上,要对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建立过程、知识的应用巩固、师生活动的安排、设计板书、各教学层次的衔接、课堂小结、作业选配等方面进行设计。

年轻教师甚至要备出课堂上精炼、准确、生动、逻辑严密的教学用语。

武侠小说中说,先由有招,无招则更高。

这是境界。

⑶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思考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学习需要。

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在科学、合理以及符合学生实际状况下鼓励教师突破书本,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和组合。

以上这些内容都应提前1天备清、想好。

三、备课后备课后,要理顺和简化教学思路,抓筋抓点。

⑴进行教具、学具、课件及学生学习资料的准备。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前准备好课堂教学用具。

写好小黑板、卡片、图片,准备好幻灯等教具。

⑵教学活动结束后,要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总结得失,并对后续教学作适当调整。

1只粉笔进课堂是不允许的。

但也不是形式上的写1块小黑板就叫有准备课。

而是以上几点的综合评价。

把不足、也许、可能尽量消灭在课前,真正向课堂要质量。

四、课堂教学1、每堂课应依据课前设计的教案进行授课,不允许无准备、无教案上课。

2、要认真组织教学,妥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3、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精神饱满;语言要准确生动;板书要醒目,脉络清楚,书写画图工整规范。

4、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解符合科学性,不出知识性错误。

5、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选择地提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时间和方式(如讨论、实验、解题练习等)。

要讲练结合,每堂课应有10至15分钟的时间(低年级比高年级多)给学生进行练习,并加强对差生的指导;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有效调控教学进程。

6、要加强“过程教学”;重视展现数学概念的抽象和概括过程、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公式法则的推导总结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以及方法规律的提炼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以及方法规律的提炼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能力。

7、要恰当运用教具,增强教学效果。

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业务讲座稿)张敬一、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意义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信息及时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和把握前沿的教育理论,更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促进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意义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通过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素质的提高。

大量实践证明,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自己所获得的教学经验而不对对经验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他就只能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平上。

第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师生共同提高。

新课改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审视自己的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改进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成效,以达到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的统一。

第三,教学反思有利于思想品德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所谓经验型教师,是指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掌握了一定教学技能,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定经验,利用这些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所谓学者型教师,不仅具有扎实而宽广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以及比较雄厚的教育理论素养,而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所谓专家型教师,应该是不仅具有相当雄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和引领的能力和水平。

因此,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知识上的欠缺、教育理论的不足、教育技能的不到位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急需提高;只有通过反思,才能获得实践性的知识,使教师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积累好的教学经验,并对不良的教学行为、方法进行改善和优化,扬长避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林崇德教授指出:“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分反思与监控,就多一分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一程。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更是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的一条捷径。

第四,教学反思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地。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决定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而培养学生的重任在于教师,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教师的这种能力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学习、研究与反思中获得和提高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1、要反思自己的职业道德状况。

“爱生、奉献”是师德之魂,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应“千较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是科学,其意义在于求真。

教师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情操陶冶情操,用性格培养性格,用智慧点燃指挥,用生命影响生命。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即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八个方面来出色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有效教育工作的前提,它指引着教育、教学实践的方向,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准确把握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思想的内涵,用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要与时俱进,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树立新型的学生观,要明确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独立的人;是生活中的人。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3、要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

思想品德教师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实现课程目标,把学生培养好,就必须努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也就是为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所必须具备的各方面知识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整体结构。

合理的、优化的知识结构能够充分发挥知识的合理的,优化的知识结构能够充分发挥知识的综合优势和整体功能,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知识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其中,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思想品德学科内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法、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等。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曾有人说过,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

以后又有人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是长流水。

我赞成这种观点,因为一方面,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另一方面,思想品德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纵横驰骋,应付自如,才能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给他们带来美的愉悦、强烈的感染和无限的乐趣。

此外,教师的知识还包括实践知识,如教师的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教师的人际关系知识;教师的策略知识;社会实践活动知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知识;教师的反思知识。

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要反思自己的的教学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按照这一基本理念和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突出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具体说来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突出思想性,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知识、能力和觉悟协调发展;第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互动,做到寓情于理,情理结合;第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相结合;第四,加强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的主体发挥和主动发展;第五,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可以预设的,是具有相对稳定程序的过程。

但是,课堂教学又是动态的、千变万化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一个自我构建过程,这又决定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