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轮复习
A.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就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B.我国历史上就有各族文化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传统
C.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各民族相互取长补短并促进各自的变迁和发展
D.文化多样性是各民族各自认同的文化基础
解析 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必须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D 的说法错误。C 的说法虽然正确,但与题干逻辑不一致。选择 B。
专题知识整合
考点考向研析
热点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归纳提升: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1)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2)通过文化交流,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 性。 (3)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性。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交流可以增强两岸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富春山居图》为旷世名作,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正确;“情牵两岸”说明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民族凝聚
力,②④正确;题干未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排除①。
答案 B
专题知识整合
专题知识整合
考点考向研析
答案 B
专题知识整合
考点考向研析
热点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是什么) (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 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 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 爱国主义的主题。 (3)时代特征: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考点考向研析
热点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专题知识整合
考点考向研析
热点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见证(表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因
源 汉字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远 流 长
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 见证
包容性 (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 并蓄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
博 独特性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
大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
精 深
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的理解
温馨提示: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程)和
博大精深(内涵)。
专题知识整合
考点考向研析
热点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2.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的特性。 (2)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 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3)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 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 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不竭力量之 源。
专题知识整合
考点考向研析
热点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明确常考点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必要性等。其中,中华文化的特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中华民族精神是高 考考查的热点。
高考新动向 2011年高考中,增加了对“灿烂的中华文化”这部分知识的考查,选择题 2个,非选择题2个,共计考查4次。对民族精神的考查有所降温,仅考查 了1次,但备考中不能忽视,应该认真掌握。
专题知识整合
考点考向研析
热点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专题知识整合
考点考向研析
热点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依据】 2011年高考中,天津文综第5题、广东文综第31题、新课标全 国卷第39题,均涉及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2009年高考中,各省市密集 考查,命题次数较多。 【调研】 《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旷世名作由此实 现跨越数百年风雨的合璧展出。以此材料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
专题知识整合
考点考向研析
热点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预测 2] 我国历史上历代王朝在处理文化问题时,一般实行“文化多元”
的政策,强调“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俗而治”等;
在宗教方面,也充分利用境内各种宗教来维护社会秩序,不同宗教信徒之
间,基本上能够和睦相处,共生共存。这表明。
()
专题知识整合
考点考向研析
热点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专题知识整合
考点考向研析
热点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为什么) (1)理论依据: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维系中华 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 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现实意义: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 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考点考向研析
热点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依据】 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第39题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涉及中华文 化包容性的相关知识;2010年江苏、福建卷均对此知识点进行考查。 【调研】 中华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包容 性。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一般都坚持“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原则对 待不同的文化。
专题知识整合
考点考向研析
热点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预测 1] 2011 年 6 月 1 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晶华富”开幕,情牵两岸的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
由此实现跨越数百年风雨的合璧展出。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海峡两岸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专题知识整合
考点考向研析
热点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对本专题知识的复习,要注意把握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之 间的联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掌握:一是弘扬中华文化,要注意掌握中 华文化的特点;二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注意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 涵,明确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专题知识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