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
女性,54岁,因“反复皮肤瘀斑30余年,加重伴头痛2天”入 院。
❖ 患者30年前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皮肤紫癜或瘀斑,轻度碰撞后明显, 当时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减低(具体不祥),未做治疗。2002年因“感 冒”在外院查血常规示Plt30×109/L,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殿”入 院,予激素治疗(具体不祥),出院后继续口服激素半年至 Plt108×109/L停药。去年因“感冒”查血常规示Plt11×109/L,无出血 表现,未肯治疗。2天前因劳累后再次出现“感冒”,并有右上肢大片 瘀斑,无牙龈出血、鼻衄、血尿、黑便等。感觉头痛,胸闷,无恶心、 呕吐,无耳鸣、眼花,无发热、皮疹、关节肌肉肿痛。
❖ PAIgG:6.67ng/107P(0-108), PAIgM:5.40ng/107P(0-40), PAIgA:3.13ng/107P(0-20)。
❖ 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阳性(+++)核仁型 ❖ 风湿三项:阴性 ❖ HP检测:C14呼气试验:阳性
8
附:入院后检查(骨髓象)
9
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1.绝对卧床,避免外伤。 2.可予收缩血管、增强毛细血管致密度、改善其通透性的药物。 3.有局部出血时相应对症处理。 4.加强护理,预防感染。 二、大剂量甲强龙冲击 1.0g/d,静脉注射,3天后根据Plt数目减量。 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0.4g/kg.d,静滴3至5天为一疗程。 四、有颅内出血倾向或内脏较大出血时,可予血小板输注。
11
10
五、病情稳定后改口服糖皮质激素 1mg/kg.d,等血小板至正常后逐渐减量,最后以5-10mg/d,维持6个月。 六、脾切除 适应证:正规激素治疗3个月无效;激素维持量需大于30mg/d;有激素使 用禁忌症 七、其他免疫抑制剂 适应证:激素或脾切除疗效不佳者;有使用激素或脾切除禁忌证;与激 素合用以提高疗效及减少激素的用量。 八、其他 达那唑、氨肽素、中医药
2
既往史:”高血压”4年。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 体查:T37.2℃,P70次/分,R20次/分,BP155/100mmHg,一般情况
良好。右上臂外侧见一4×5cm淤斑,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脑膜刺激征(-),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 双肾区无扣痛,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 ❖ 辅助检查:血常规 WBC 6.8×109/L, RBC 4.07×1012/L, Hb 120g/L, Plt 2×109/L。头颅CT:未见异常。
3
❖ 1、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 2、鉴别诊断 ❖ 3、还需哪些检查明确诊断 ❖ 4、治疗方案
4
诊断: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依据:1、中年女性,缓慢起病,病程长,反复发作。
2、因“反复皮肤瘀斑30余年,加重伴头痛2天”入 院。 30年前起出现上述症状,多次查Plt减低,曾在外院诊 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口服激素有效。本次因“感冒” 后上述症状加重。
6
❖ 本病例还需查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相关补体 (PAC3)、血小板功能、骨髓象、自身抗体、 VWF:Ag。
7
附:入院后检查
❖ 骨髓象(住院号:252361)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G/E=1.6:1。 粒系增生,各阶段细胞比例、形态未见异常。红系增生明显, 以中晚幼红为主,形态未见异常。淋系比例稍减,形态未见 异常。全片共见巨核细胞591个,伴成熟障碍。分类50个细 胞,为原、幼、颗粒巨,产板巨未见。
3、体查:右上臂外侧见一4×5cm淤斑,皮肤无黄 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无肿大。
4、查Plt 2×109/L,余红细胞及白细胞正常。 5、除既往有4年“高血压”史外,余无特殊。
5
鉴别诊断
❖ 1.过敏性紫癜 ❖ 2.单纯性紫癜 ❖ 3.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4.血管性血友病 ❖ 5.再生障碍性贫血 ❖ 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7.白血病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