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成果例文

科技成果例文

附件:
科技成果例文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大豆磷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粮食、
2002年被批准为省级人才梯队。

本梯队共分四个研究方向,分别是粮油资源的加工特性与构效关系研究,大豆蛋白质的高值化加工利用,功能性油脂的研究与开发,淀粉改性技术研究与开发。

针对学科研究方向,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工作,培养高水平人才,加强科研技术平台建设以及国际学术合作,提升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整个梯队的建设。

二、研究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食用油脂消费和加工量最大的国家,油脚是食用油加工过程中主要的大宗副产物,每年达150万吨。

由于油脚的高粘性和特殊的流变学特性,磷脂的强吸水性和对光、温度、氧的敏感性致使加工艰难,其加工关键技术被美国ADM、德国Degussa 等大公司所封锁,一度造成国内油脚被废弃污染环境或加工黑脂酸成为二次污染源。

而以此为原料制备的食品、保健品、医药磷脂产品则依赖进口。

本项目独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磷脂加工技术,创立了我国磷脂加工产业体系,消除了由油脚废弃或生产黑脂酸带来的污染,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和提升了我国食用油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

三、关键技术、创新点
大豆磷脂精制除杂、酶促非水化磷脂转化、高效薄膜蒸发耦合技术
针对原料杂质含量过高、产品色泽深、透明度差的难题,研究了水-磷脂-甘油酯胶束的静电学性质及对磷脂流变学特性的影响,钙、镁离子和固定化磷脂酶对大豆油水化
机制和磷脱除效果的影响,开发了大豆混合油精密过滤、固定磷脂酶催化脱胶、金属膜微滤和薄膜蒸发耦合技术,实现产业化。

基于高纯粉末大豆磷脂生产的磷脂与简单脂质分离关键技术
研究了丙酮、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及金属膜分离磷脂与简单脂质过程中磷脂流变学性质变化规律,开发了密闭循环萃取、自动离心分离、阻氧脱溶干燥生产粉末磷脂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

磷脂组分分离、磷脂外源性致热源物质脱除关键技术
研究了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与其他组分在低碳醇溶剂中溶解度差异和破坏大豆磷脂中磷脂-蛋白与磷脂-糖类物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开发了冷冻结晶、选择吸附、柱层析分离纯化和外源性热源物质脱除技术,实现产业化。

磷脂的化学/酶定向修饰技术
研究了磷脂分子Sn-1、2位的酶修饰、不饱和基团的羟化、乙醇胺的酰基化和羟酰化技术。

独创了大豆磷脂超声波处理、定向酶解改性技术和化学改性技术,生产出HLB值6-12
四、经济社会效益
在上海(良友)集团公司、九三粮油工业集团、中粮东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建立46条生产线,累计创经济效益20亿元,其中7家企业近3年新增利税22912万元。

产品替代进口并出口国外,迫使进口磷脂产品大幅降价,扭转了进口磷脂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

项目推广应使油脂行业减少废水排放300万吨/年。

五、应用前景
本项目解决了高粘性复杂生物活性脂质产品杂质含量高、色泽深、不良外源伴随物质含量高等突出问题,开发了浓缩磷脂、粉末磷脂、改性磷脂、医药高PC磷脂等产品并实现工业化,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扭转了我国此类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增强了我国植物油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用前景广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