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高考命题比赛模拟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措施不能减少酸雨危害的是A.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B. 减少氟利昂的使用C. 限制一氧化氮的排放D. 使用脱硫煤【答案】B【解析】【分析】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
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地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关于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类活动化学假说: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详解】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够减少酸雨量,A正确;B.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以减少紫外线伤害,B错误;C.限制一氧化氮的排放,可以减少硝酸雨,C正确;D.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硫酸雨,D正确;故选B。
2.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等B.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C. 糖类可以在叶绿体、高尔基体、肝脏及肌肉中合成D. 淀粉、油脂及蛋白质氧化分解的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答案】D【解析】【分析】1、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中的胆固醇也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3、脂肪中C、H比例高,糖类中的C、H比例低。
【详解】A.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其中脂质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等,A正确;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B正确;C.叶绿体中合成淀粉,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可以合成纤维素、肝脏及肌肉中合成糖原,C正确;D.淀粉、油脂氧化分解的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蛋白质氧化分解产物还有尿素,D错误;故选D。
3.在东方红太空育种蔬菜示范基地展厅里有几艘火箭模型,展厅里还有一些植物种子和照片,种子有香炉瓜种子,特大南瓜种子等等,照片有太空蛋茄,航椒一号等几种。
关于“太空育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太空环境作用下,生物只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 太空环境作用下,生物可成为一种新的物种C. 太空环境定向诱导后,人们可获得需要的性状D. 在生物培育和选择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科学家认为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由于亿万年来地球植物的形态、生理和进化始终深受地球重力的影响,一旦进入失重状态,同时受到其他物理辐射的作用,将更有可能产生在地面上难以获得的基因变异,因此太空育种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但是产生的变异不一定对生物自身是有利的,也不一定对人类都是有利的,同时太空育种只能产生生物的新品种,而不能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
【详解】A.太空环境作用下,生物发生可遗传变异,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A错误;B.太空环境作用下,生物可成为一种新的品种,B错误;C.太空环境的突变是不定向的,可以根据需要筛选出适合要求的品种,突变是不定向的,C 错误;D.在生物培育和选择过程中,由于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则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
4.雄鼠睾丸中有且只有一条Y染色体的细胞是( )A. 精原细胞B. 初级精母细胞C. 次级精母细胞D. 精细胞【答案】B【解析】【详解】A.精原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会出现两条Y染色体,A项错误;B.初级精母细胞是精原细胞经DNA复制后的生殖细胞,只有一条Y染色体,B项正确;C.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次级精母细胞可能不含Y染色体,C错误;D.精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5.下列遗传病的致病机理是因为基因突变的是A. 21三体综合征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 猫叫综合征D. 葛莱弗德氏综合征【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的遗传病分为三种: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病又分为三种:1.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有显性基因,一旦传给下代就能发病,即有发病的代代,必然有发病的子代,而且世代相传,如多指,并指等。
2.隐性遗传:如先天性聋哑,高度近视,白化病等,之所以称隐性遗传病,是因为患儿的双亲外表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3.伴性遗传发病与性别有关,又有显隐性之分;隐性:如血友病(X h X h、X h Y)、红绿色盲(X b X b、X b Y)是一种交叉遗传儿子发病是来自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而女儿发病是由父亲而来,但男性的发病率要比女性高得多;显性:抗维生素佝D偻病、先天性聋哑等,(X A X A、X A X a、X A Y)儿子发病是来自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女儿发病是由父亲而来,但女性的发病率要比男性高得多。
【详解】A.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是基因突变引起的,A错误;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B正确;C.猫叫综合征是人类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造成的,C错误;D.葛莱弗德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D错误;故选B。
6.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 TP合成的酶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 线粒体中有染色体,其中的DNA可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识记叶绿体、溶酶体、核膜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就能解答此题。
【详解】A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光反应阶段,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的用途之一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水解酶会导致组成膜的蛋白质等物质水解,进而造成膜结构的破坏,B正确;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正确;D线粒体中无染色体,D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光合作用过程、溶酶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据此来分析各选项。
7.下列关于观察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前期,分开的中心体之间有纺锤丝相连B. 中期,伸展延长的染色质排列在赤道面上C. 后期,可观察到核被膜逐渐解体形成小泡D. 末期,可观察到由许多囊泡聚集形成的细胞板【答案】A【解析】前期,中心体分向两极,由纺锤丝连接,A正确;中期,螺旋、卷曲的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核膜裂解为小泡在前期,C错误;有丝分裂末期,动物细胞细胞膜在赤道面部分向内凹陷,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不会形成细胞板,D错误。
8.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下图所示,①~④表示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①是亲水的,导致它只分布在膜的一侧B. 有些膜蛋白能识别来自细胞内的化学信号C. 脂双层的形成是由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D. 此图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为细胞膜(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中①表示糖蛋白,也称为糖被,具有识别、润滑和保护作用;②表示磷脂,参与构成膜的基本骨架;③表示胆固醇;④表示蛋白质,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
【详解】A.①是糖蛋白,与细胞的信息交流有关,A错误;B.有有膜蛋白能识别来自细胞内的化学信号,B正确;C.脂双层的形成是由②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C错误;D.此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不是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亚显微结构,D错误;故选B。
【点睛】易错点:糖蛋白分布在细胞外,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9.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C.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 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群数量变化受食物、资源、空间、气候和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也受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内部因素影响,而种群密度增大,个体间的斗争也会加剧,从而遏制种群数量的增加。
【详解】A.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B.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越来越大,个体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B错误;C.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因此单位水体的产量也可能相同,C正确;D.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越强,D正确;故选B。
10.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如图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组织细胞中的DNA和RNA与MSC中的相同B. MSC不断增殖分化,所以比组织细胞更易衰老C. MSC中的基因都不能表达时,该细胞开始凋亡D. 不同诱导因素使MSC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MSC 为多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其先进行细胞分裂产生了更多的MSC ,在经过细胞分化形成了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肌细胞和成骨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 组织细胞中的DNA 与MSC 细胞中的DNA 相同,但是RNA 不同,A 错误; B 组织细胞是MSC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因此组织细胞比MSC 细胞更容易衰老,B 错误; C 当MSC 中的基因都不能表达时,说明该细胞早就已经开始凋亡了,C 错误;D 不同诱导因素能够使MSC 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D 正确;故选D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分裂和细胞分裂的概念与过程,能够根据图示过程分析MSC 细胞经过了哪两个过程最终形成了四种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
11.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图中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①和②依次是( )A. 突变和倒位B. 重组和倒位 C 重组和易位D. 易位和倒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有过程的结果导致基因a 、b 丢失,但多出了一个染色体原来没有过的基因J ,因此表示染色体的易位;有过程的结果导致基因c 、d 的位置互换,表示染色体的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