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市场日常网上作业第一次作业

电力市场日常网上作业第一次作业

电力市场日常网上作业第一次作业
电力市场日常网上作业第一次作业
电力市场日常网上作业
1、简述:为什么输电业务是强自然垄断的业务?
在电力市场环境中电网经营企业居于电能生产者和电能使用者之间为其提供输配电服务,权益体现在向服务对象收取服务费。

而输电系统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原因,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效应及成本弱增性,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性,使得输电市场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特性,政府必须进行管制。

输电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公益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源于市场。

自然垄断行业提供的“公共产品”,对每个人的生活或对每个经济人生产经营来说都是必需的。

自然垄断行业允许存在垄断状态,纯粹是出于“社会公益”价值考虑。

如果允许自由竞争,一旦出现竞争秩序问题,就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引发社会动荡。

鉴于此,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严格而又合理的规制是有必要的。

2、效率与公平价值。

作为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除了具有社会公益价值之外,效率
与公平同样是其价值目标所在。

这里的效率,主要指的是社会总体经济效率。

这里的公平,注重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公平。

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注重的是社会公平和实质公平。

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贯彻经济法的“社会总体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各方利益公平”的原则。

2、论述:国外电力市场改革具有哪些特点?
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力改革始于1981年的
智利。

但是这场改革成为一次世界性的改革运动则是在80年代末英国开始电力工业改
革之后。

1 世界各国电力改革模式
世界各国电力工业管理模式差异较大,与本国市场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所有制形式等密切相关。

归纳起来,大约有下列几种模式:
(1)单一垂直垄断型模式:全国发电、
输电、配售电业务全部由一家电力公司经
营,多为国家所有制,由国家对电力公司经营实行管制,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希腊等国属于这种类型。

(2)多头垄断型模式:这种模式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多家垂直垄断型,由多家电力公司分区经营,各区域电力供应相对独立,发电、输电、配电实行垂直一体化垄断,各区电网是互联的。

日本是采用这种模式的典型,全国有10大电力公司,除冲绳电力公司外,其他9大电力公司都已互相联网。

第二种是多家发输电垄断经营,配电业务由其它多家公司经营,输电网是互联的。

美国加州的电力工业采用这种模式。

(3)单一垄断与多头结合型模式:输电业务由单一电力公司经营,并垂直经营发电和配电业务,发电和配电领域也允许其它企业进入,但由于电力公司垄断输电的优势,为保证公平竞争,国家对电力公司实行管制,目前德国、美国的电力企业属于这种管理模式。

(4)市场开放竞争模式:在发电、配售电领域实行完全竞争,输电由一家公司经营,并实行政府监管。

这种模式多为近10
年各国电力工业改革后形成,以英国、澳大
利亚、阿根廷、智利、挪威、新西兰、新加坡、荷兰等国为代表。

纵观世界各国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建立的模式,全球电力行业改革的基本趋势是打破垄断,形成竞争机制的趋势已成必然。

但电力工业要求发、输、供同时完成和为公众服务的特征,打破垄断的不是简单的开放,也不是"放任自由"的市场。

各国电力市场改革归纳起来有两个鲜明的特征:第一,将垄断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即只保留真正意义上的垄断环节。

其基本作法是:对具有明显公共性质的全国性(区域性)电力网,实行政府监管下的独家经营,将电力行业的其它环节(发电和售电)放开竞争。

第二,为达到竞争的目的,采取大规模的行业重组与资产出售政策。

行业重组将电力企业按生产过程分为发电、输电、供电三个环节,在可以按竞争运行的环节,将国有电力公司分拆成若干个并允许新的公司加入,形成竞争机制。

电力行业重组应使股东价值、服务质量和价格水平达到最优平衡,实现三方总价值的最大化。

2 国外电力改革特点
电力工业作为公用事业有其特殊性,因此,即使在市场经济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其电力工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也以区别于一般竞争行业的特殊性而长期存在。

推动和使得这种改革取得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外部压力,即对电力工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因为垄断经营容易使企业管理与市场压力脱节,造成高成本和低效率,结果导致电价升高,社会对电力工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是推动改革的外部条件。

二是改革和物质条件,即电网安全技术的发展,使电力在发、输、配、售分开并开展竞争的条件下,仍然能够保持生产与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国外电力改革的过程一般是由政府提出改革的要求,并成立一个权威机构进行改革的方案设计,同时起草有关政策法规,然后对传统的一体化的电力公司进行分解,并成立机构对竞争进行监管。

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目前,我国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因此,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更大区域内取得电力电量平衡,建立强固的电网,是实施改革中的突出。

电力市场的改革也是在不断改善中前进的。

对于电力市场的改革,我们目前应从发电侧开始:
①网厂分开以经营方式分开为起点,以产权分离为终点,没有产权分离就很难说公平竞争。

②水电厂和重点电厂应由电网掌握,这在竞争中对电网安全运行起重要作用。

(3)电力体制改革应是政府主导、立法先行:
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然涉及到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从而遭遇种种阻力,同时,改革也需要
成本的。

因此,改革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协调下进行,不能自行其是。

英、澳两国实践表明,两国政府在电力改革中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重大决策产生前均经过系统和周密论证,并且履行程序,是两国改革顺利进展、成本不断降低、效果愈益明显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4)必须建立相配套的市场规则和监管体系:
国外先立法、后改革的经验,在我国情况下很难做到。

但是立法的意识应该贯彻于电力改革的全过程,通过改革看准了的东西应该尽快通过或法规形式固定下来,或者及时修改有关法律或法规,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市场规则与监管在建立竞争的电力市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我国法制不健全、不配套的情况下,健全监管机构显得尤为重要。

(5)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和完善的过程:
从国外改革情况看,电力市场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涉及到体制、机制、政策、观念和习惯,特别是与我国当前整个体制改革和经济稳定大局密切相关。

因此,电力改革必须适时、渐进,改革中要保护好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用户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确保稳定。

对于我国目前来讲,发电环节是非垄断的,应当严格监管。

当城乡电网的改造和建设达到相当水平的时候,可以考虑用电营业和配电营业的分离。

配电营业是垄断的,用电营业应当竞争。

最终发、输、配分离,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

(6)改革中必须确保电网的安全:
凡是真正的安全都是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用户和社会效益紧密相关的。

因此,在交易模式上和运营规则上要认真研究无功、电压、AGC等电网辅助服务系统的补偿问题,可以先简后繁,必须建立无功的地位和价格。

因为它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各个国家都重视辅助服务的补偿问题。


电网的调度上要坚持统一调度的原则。

英国、阿根廷、智利都是经济调度,而且英国调度属于电网经营企业,目前进行电力市场的进一步改革以后还是这样。

我们在可见的将来都要坚持这一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