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概念历史及开发模式
生态旅游地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比较好、但脆弱的区域,为了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破坏,同时为了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分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参照前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建立了生态旅游开发功能分区模式 (见图3)。
此模式尤其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生态旅游地主要由旅游吸引物综合区、娱乐区、服务区3部分构成,各个区域间都有交通线路相连,这些区域与外界也有交通干道相连。
其中,旅游吸引物综合区由核心区、缓冲区、试验游憩区3个主要区域组成。
核心区是区内未经或很少经人为干扰过的生态系统的所在,集中分布着珍稀的自然生态环境或文化遗产,其内一般要实行全封闭保护,仅供观测研究。
缓冲区指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区,它是对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进行研究的地区,也是生态旅游活动的主要进行区域,但仅限于观光,且对游客的数量有严格的控制。
试验游憩区是一个多用途的地区,除了开展与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相类似的工作外,还包括有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还可有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旅游活动的形式也不只拘泥于观光活动,可包括漂流、滑雪等。
娱乐区配置了高密度的娱乐设施,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服务区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如饭店、餐厅、商店等。
娱乐区和服务区是游客最为
集中的区域,允许汽车等机动车辆进入。
功能分区是对游客进行分流和对旅游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的旅游开发模式,有利于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管理。
2.社区参与模式生态旅游区的社区往往具有独特的社区文化、优美迷人的社区环境和合理有效的社区结构,它是生态旅游的文化载体。
因此,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中,社区居民参与是生态旅游发展发扬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保护模式。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具体包括旅游发展决策和旅游发展利益分配两个阶段。
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发展决策中,可以充分保证他们的利益和维护他们正当的权力。
参与的程序如下:对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在社区,对居民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民意测验,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深人分析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开发规划和策略;公示开发计划,再次征求居民意见;协调各方意见,做出最终开发部署 (见图4)。
旅游发展利益分配,主要包括经济利益分配、培训与教育、就业和商机等。
整个过程需要专家的帮助和引导,以及政府部门官员的协助。
通过社区参与模式,可以保持当地居民的主人地位,维护当地居民的权益;避免生态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保护本土文化;增加当地人对旅游发展的认同感,并促进当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护法规方面的常识。
促进旅游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和素质提高;3.环境教育模式环境教育是着眼于人类同其周围自然的和
人工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使人们正确地理解人口、污染、资源分配与资源枯竭、自然保护、技术、城市与地方的开发规划等各种因素与整个人类环境究竟具有什么关系的一种教育。
它以提高当地社区和旅游者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主要目标。
生态旅游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保护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环节。
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模式将旅游与环境科普结合,旅游规划以生态旅游地环境保护为导向,设计各种旅游项目,使当地居民拥有“保护”意识并参与生态旅游开发,旅游者以对自然负责的态度进行旅游活动,防止可能导致环境破坏等问题的出现。
首先,从实际生活人手,对生态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进行环保教育,让他们体会到良好的环境和生态旅游地的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其次,利用电视、电台、杂志、报刊等大众传媒,或者通过图片展示、现场演示等方法进行宣传。
宣传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知识;二是环境保护法规方面的常识。
这3种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各自强调了不同的发展目标,能够适应某些有特殊开发需求的旅游地的发展要求。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么简单,往往在顾及一方面利益的同时伤害到另一些方面的利益,或是取得一方面效益的同时失去另一些方面的效益。
因此,在各地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或建立一种更为优越的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