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兰克、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神圣罗马、奥地利世系

法兰克、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神圣罗马、奥地利世系

法兰克王国(帝国)
墨洛温王朝(481-751年)
希尔德贝尔特(656)
(续)达戈贝尔特三世(711-715)→希尔佩里克二世(715-721)→提乌德里克四世(721-737)→(空缺,宫相摄政)→希尔德里克三世(743-751)
克洛泰尔四世(717-718/719)
加洛林王朝(751-987年)(包括法兰克帝国分裂后)
卡洛曼一世(768-771)
丕平三世(751-768)→查理一世(768-814)(800年加冕称“罗马人的皇帝”,从此进入“法兰克帝国”时期)→路易一世(814-840)
注:
1、486年之前法兰克尚属于部落时期,多个部落并存,486年克洛维一世击败罗马帝国在北部高卢的最后统治者斯雅戈里乌斯,从此进入法兰克王
国时期,但墨洛温王朝习俗是国王死后,诸子平分王国领土,因此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情形。

2、墨洛温王朝后期,政权大多落入宫相手中,国王仅为傀儡。

3、840年路易一世去世,他的三个儿子洛泰尔一世、路易二世、查理二世随即爆发内战,三者在843年达成《凡尔登条约》,把帝国一分为三,分
别为中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而罗马皇帝称号归洛泰尔一世,后经过870年《墨尔森条约》的调整成为后来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法兰西王国三个国家的雏形。

4、中法兰克王国在洛泰尔一世855年去世后根据法兰克人诸子平分领土传统分裂成洛林王国、勃艮第王国与意大利王国,后三个王国相继绝嗣,为
其他王国所兼并。

5、法兰克帝国分裂后,皇帝称号在几个王国中转来转去,并不代表其可以统治整个帝国。

西法兰克王国(法兰西王国)(843-1792 1814-1848)
查理二世(843-877)→路易二世(877-879)→路易三世(879-882)→查理三世(884-887)(其为东法兰克国王并加冕为皇帝,短暂统治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 843-987)卡洛曼二世(879-884) 887年被废,888年当地的贵族选举厄德为他们的国王)
厄德(888-898)→查理三世(898-923)(该查理三世不是之前的东法兰克国王和帝国皇帝)
罗贝尔一世(922-923)→拉乌尔一世(923-936)→路易四世(936-954)→洛泰尔一世(954-986)→路易五世(986-987)
雨果·(987-996)→罗贝尔二世(996-1031)→亨利一世(1031-1060)→腓力一世(1060-1108)→路易六世(1108-1137)→路易七世(1137-1180)(卡佩王朝 987-1328)
腓力二世(1180-1223)→路易八世(1223-1226)→路易九世(1226-1270)→腓力三世(1270-1285)→腓力四世(1285-1314)→路易十世(1314-1316)
(腓力二世第一个使用法兰西王国名称)
约翰一世(1316)→腓力五世(1316-1322)→查理四世(1322-1328)→腓力六世(1328-1350)→约翰二世(1350-1364)→查理五世(1364-1380)
(瓦卢瓦王朝 1328-1589)
查理六世(1380-1422)→查理七世(1422-1461)→路易十一(1461-1483)→查理八世(1483-1498)→路易十二(1498-1515)→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亨利六世(1422-1451)(根据英法《特鲁瓦条约》查理六世死后法国王位由英王亨利五世继承,后亨利五世先死,故由其子亨
利六世继承,但查理六世之子查理七世立即宣布继位并统治着法国南部,亨利六世控制着法国北部)
亨利二世(1547-1559)→弗朗索瓦二世(1559-1560)→查理九世(1560-1574)→亨利三世(1574-1589)→亨利四世(1589-1610)→路易十三(1610-1643)
(波旁王朝 1589-1795 1814-1830)
(续)路易十三(1610-1643)→路易十四(1643-1715)→路易十五(1715-1774)→路易十六(1774-179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帝国
路易十八(1814-1815)→法兰西第一帝国复辟→路易十八(1815-1824)→查理十世(1824-1830)→路易·菲利普(1830-1848)
注:
1、腓力二世之前由于王权衰微,国王不得不通过提前给其继承人加冕来确保王位,腓力二世时期由于王权逐渐强大,故其是第一个生前没有给继承人加冕的国王。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 1815)
拿破仑一世(1804-1814 1815)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
拿破仑三世(1852-1870)
东法兰克王国(德意志王国/神圣罗马帝国)(843-1806)

(法兰克尼亚王朝 1024-1125)(霍亨斯陶芬王朝 1138-1254)
亨利六世(1190-1197)→菲利普(1198-1208)
奥托四世(1198-1218)
腓特烈二世(1212-1250)
康拉德四世(1237-1254)
威廉(1247-1256)→理查(1257-1272)→鲁道夫一世(1273-1291)→阿道夫(1292-1298)
阿方索十世(1257-1275)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1298-1308)→亨利七世(1308-1313)→腓特烈(1314-1330)
(卢森堡王朝 1308-1442)路易四世(1314-1347)
查理四世(1346-1378)→文策尔(1378-1400)→鲁普雷希特(1400-1410)
(续)鲁普雷希特(1400-1410)→西吉斯蒙德(1410-1437)→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438-1439)→腓特烈三世(1440-1493)→马克西米利安一世(1493-1519)→查理五世(1519-1556)→斐迪南一世(1556-1564)→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64-1576)→鲁道夫二世(1576-1612)(哈布斯堡王朝 1438-1740 1745-1806)
马蒂亚斯(1612-1619)→斐迪南二世(1619-1637)→斐迪南三世(1637-1657)→利奥波德一世(1658-1705)→约瑟夫一世(1705-1711)
查理六世(1711-1740)→查理七世(1742-1745)→弗朗茨一世(1745-1765)→约瑟夫二世(1765-1790)→利奥波德二世(1790-1792)
弗朗茨二世(1792-1806)(1806年起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称号,从此神圣罗马帝国成为历史)
注:
1、由于王权衰弱,国王是通过国内诸侯协商选举产生,因此常出现前一任国王去世,到第二年才正式选出新国王进行加冕仪式。

2、神圣罗马帝国没有固定的首都,因为神圣罗马帝国皇位先后由德意志国王、卢森堡伯爵、奥地利大公担任。

3、康拉德四世死后一段时期内没有一位国王能得到普遍的认可,1257年后,王冠在归尔甫派(Guelph party)支持的康沃尔的理查(Richard of
Cornwall)和卡斯提尔的阿方索十世之间展开了争夺,后者被霍亨斯陶芬派承认,但是从未踏上过德意志的土地。

1273年理查死后,才以哈布斯堡的鲁道夫一世被一致承认而结束。

德意志帝国(1871-1918)
威廉一世(1871-1888)→腓特烈三世(1888)→威廉二世(1888-1918)
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1804-1918)
弗朗茨一世(1804-1835)→斐迪南一世(1835-1848)→弗兰茨·约瑟夫一世(1848-1916)→卡尔一世(1916-1918)
(即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二世)(1867年更名为奥匈帝国)
注:
1、1804年8月11日,弗朗茨二世将他统治下的奥地利大公国、波西米亚王国、匈牙利王国以及位于意大利和波兰等处的领土合并为奥地利帝国,自称为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在1804年到1806年为神圣罗马帝国一部分。

2、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奥军被击败,同意解散德意志邦联。

此后,德意志走上以普鲁士为首的自上而下的统一道路,奥地利被排除在外。

撒丁王国(皮埃蒙特-萨丁尼亚王国)(1720-1861)
意大利王国(1861-1946)
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1720-1730)→卡洛·埃马努埃莱三世(1730-1773)→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三世(1773-1796)→卡洛·艾曼努尔四世(1796-1802)→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一世(1802-1821)→卡洛·腓力切(1821-1831)→卡洛·阿尔贝托(1831-1849)→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1849-1878)→翁贝托一世(1878-1900)→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1900-1946)→翁贝托二世(19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