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连接两个梁,尝试连接方孔和圆孔的不同。
3.认识平板、立方体和立方体连接器。
平板的使用
平板:分为1号板,2号板,3号板,4号板,8号板,上面有很多小方形孔,可以根据搭建的需要,将梁中A型连接器、中H型连接器等大小与孔差不多的零件穿入孔中立方体和立方体连接器的使用。
(1)立方体有个“口型面”,它可以连接其他立方体的任意一面。
(2)用立方体连接器将两个不是“口型面”的立方体连接起来。
4.轴的使用
轴:连接器的一种,分为20轴、30轴、40轴、50轴、60轴、80轴。
5.齿轮和轴套的使用
齿轮:用在传动结构,也可以固定轴20半高锥齿轮
12半高锥齿轮
轴套:能固定轴
0.5高滑轮轴套
三、与团队讨论模型搭建方案,
四、小组合作搭建。
五、评价与展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组件的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小组为单位活动
一、导入
到了夏天,如果要乘凉的话,很多人选择待在空调房间,使用空调降温,但是如果在户外的话,该如何给自己降温呢?可以使用手摇电风扇。
观察上面的图片,想一想手摇电风扇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底盘、立杆、把手、扇叶。
电风扇吹出的风越大,我们就越会觉得凉快,那么请大家想一想,
如何才能使电风扇吹出来的风更大呢?(指名回答)
同学们提出的想法非常正确,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手摇电风扇。
二、认识齿轮
手摇电风扇能够转动起来,需要借助我们之前学习到的一种组件——齿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齿轮的特点。
直齿轮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齿轮。
当一对直齿轮正确地啮合在一起时,安装在它们上的轴是相互平行的。
因此,直齿轮用于两根平行的轴上。
在齿轮传动的过程中,因为齿轮的角色不同,为: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
齿轮传动中与手柄相连的齿轮负责提供动力为主动齿轮;与主动轮紧密配合、由主动轮带动的齿轮为从动轮或被动齿轮。
齿轮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钟表、自行车、同学们用的修正带等。
三、设计手摇电风扇的组装方案。
现在小组讨论一下,想一想如何使用齿轮组自装一个手摇电风扇。
四、尝试组装。
五、问题探索:齿轮的不同组合能不能改变风扇的转速?
小组讨论、思考齿轮组能不能改变风扇的转动速度。
教师设置不同的齿轮组合:两个8齿齿轮、两个24齿齿轮,一个
小组为单位活动
一、导入:
1.老师:同学们,你们在游乐场里玩过旋转飞椅吗?人坐在上面,随着速度的增大,人就会在座位上飞起来。
你知道他是怎么搭建起来的吗
通过师生交流,引入本课主题。
2.讨论:你们觉得什么方法能让旋转飞椅快速转起来?
3.画一画:请将你们的搭建作品设计图画一画吧。
二、认识离心力。
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离心力。
什么是离心力?离心力是一种虚拟力或称惯性力,它使旋转的物体远离他的旋转中心。
2.让我们认识一下离心力运动。
3.离心力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
老师举出例子:洗衣机的脱水功能。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离心力的其他运用,并汇报。
三、设计旋转飞椅的组装方案。
1.电脑连接到机器人。
2.软件界面介绍。
简单的介绍一下界面的分布,了解以下各个按钮的名称。
3.让点击动起来。
尝试连接马达的方式,了解马达部件中的速度、时间、角度等功能。
调试记录。
尝试输入数据,分别尝试正数和负数,观察旋转的方向是否有变化。
提示:马达的速度不宜设置的过快,否则容易导致堵转,从而损坏电机。
四、活动与探究。
老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旋转飞椅在旋转的时候有离心现象,人会飞起来。
那人飞起来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摩天轮相信大家都坐过,那么请想一想,摩天轮有什么特点?
总结:转的慢、大、座位稳固、离心力小。
对,摩天轮的特点同学们总结的很到位,那么导致摩天轮出现这么多的特点的根本原因就是摩天轮的转动速度很慢。
今天,就让我们搭建一个能慢速转动的摩天轮吧。
二、知识积累
要搭建摩天轮,首先我们要了解它的组件。
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个新组件——蜗杆(展示蜗杆)
蜗杆是外围长着一圈连着一圈的螺旋齿的圆柱体。
它身上的螺纹刚好可以跟蜗轮上的齿咬合在一起。
这里,可以直接使用直齿轮代替蜗轮。
蜗轮蜗杆:常用来传递两个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蜗轮与蜗杆传动
涡轮和蜗杆需要组合成组合才能够起作用,这种组合类似于齿轮组。
主动齿轮是蜗杆,蜗轮是被动的。
只能由蜗杆带动蜗轮,反过来则带不动,因此蜗轮蜗杆传动也可以作为单向传输,反向制动的一种方式。
蜗轮蜗杆传动的主要作用:减速、提高传动的扭矩
扭矩: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转动所需要的力气,就是蜗轮转动的力气。
那么蜗轮蜗杆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的呢?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动伸缩门就是运用了蜗轮蜗杆的原理。
三、作品设计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构成摩天轮的整体结构应该分成几部分?
底盘、支架、动力装置。
我们的动力结构需要应用到马达,以马达连接蜗杆,与蜗轮组成动力结构。
四、作品搭建
进行程序的调整,注意速度的正负。
五、进行减速齿轮和蜗轮蜗杆组合的比较试验。
将电机设置为转动一圈、两圈、三圈,进行分别实验。
测试当电机转动不同的圈数时,减速齿轮的大齿轮和蜗轮分别转动几个齿。
测试哪个组合减速最好。
结论:蜗轮蜗杆组合减速最好。
小组为单位活动
一、导入
出示《战斗王》的照片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动画片《战斗王》呢?他们的武器是什么?(陀螺)
对了,就是陀螺。
陀螺大家都很熟悉了,那么陀螺的转动方式有哪一些?(指名回答)
1.抽打式
2.手动式
3.抽拉式
4.电动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陀螺吧。
二、思考探究
同学们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陀螺转得更稳定?(指名回答)
那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一下
设置两种陀螺变量
1.相同大小的圆盘,分别放在上、中、下三个位置,以相同的力量转动,测试陀螺的稳定度。
2.相同位置,分别放置大、中、小三中圆盘,以相同的力量转动,测试陀螺的速度。
结论:陀螺圆盘越低,陀螺稳定性越好;陀螺圆盘越大,陀螺的稳定性越好。
三、进行作品设计
我们了解到了陀螺的稳定性的条件,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尝试制作一个电动陀螺。
首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够让陀螺的速度更快呢?让我们小组讨论一下。
1.让马达转动速度变大。
2.使用加速齿轮组加快速度。
同学们想出的办法和老师想的一模一样,那么陀螺应该由几部分组成?(陀螺、发射器)
四、进行作品制作。
不断尝试齿轮组。
五、程序调试
对于速度进行不断的调试,速度并非越快越好,找到合适的速度。
六、教师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齿轮组进行了复习,对于齿轮组
三、活动与探索
1.提出问题:铲子的稳定性跟什么有关?
同学们先进行讨论猜测,然后教师总结。
四、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铲子的稳定性与速度有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智能机器人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