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氮管理制度

注氮管理制度

注氮管理制度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管理职责
㈠通风科负责监督检查制氮机、注氮管路系统、注氮地点注氮情况。

负责牵头组织相关科室对制氮机、注氮管路、井下注氮情况进行检查。

按采掘计划及时确定注氮地点后通知各单位进行注氮工作。

对不及时确定和调整注氮地点负管理责任。

㈡机厂负责监督检查制氮系统机电运转方面的情况。

对因机电方面出现故障影响井下注氮工作负相应责任。

1.井下移动制氮机由机厂管理,负责自己所管辖的制氮机的日常运行、保养、维修,并配齐值班人员,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

值班人员每班两次对制氮机的运行状况、制氮浓度、流量、压力等参数向矿调度和通风科调度汇报。

制氮机制氮量由通风科确定并下达,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2.注氮管路管理具体划分为:
(1)主管路由通风队负责检查、维护。

在管路最低点安设放水闸门,并定期安排专人检查管路有无泄漏、有无积水,并进行处理,确保主管路系统畅通。

(2)车场至工作面下隅角注氮管路及拖管注氮等工作由综采队负责管理,每天安排专人检查管路连接部位是否有泄漏,下隅角是否正常注氮,有问题应立即处理,确保注氮工作正常、连续进行。

为便于检查管路氮气浓度及是否有氮气等情况,
(3)综采面下隅角注氮情况由该区域瓦检员监督检查,每班检查两次,向调度或通风科汇报。

(4)综采队在控制台处的支管上安装三通阀门,便于检查管路氮气情况。

3.井下移动制氮机停止运转时,必须按程序进行审批后方可进行。

不经审批停止运转,按事故进行追查处理。

4.综采队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注氮系统的管理工作。

严禁随意停止向采空区注氮,发现有管路泄漏等问题必须停机时,按程序报
机电科和通风科同意后,调整注氮区域,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完毕并恢复正常注氮后,汇报通风科及调度。

5.各相关单位由一名队级领导负责制氮、注氮工作。

必须建立注氮管路系统检查记录,每天由专人对本队职责范围内的系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检查处理记录备查。

6.通风科、机电科、不定期对矿井注氮系统各环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单位整改,确保矿井防灭火注氮工作正常进行。

二、安全技术措施
1、注氮泵司机每班检查注氮机状况,包括检查机组油量、冷却水系统、仪器仪表、阀门等是否满足要求。

不满足要求在未修复好之前严禁开启注氮泵。

2、每班启动制氮机前要检查plc控制柜及各类仪表的工作状态,并校验氧分析仪,等各类仪表显示数值正常后方可启动制氮机组。

3、注氮泵司机必须严格执行通风队制定的注氮泵司机规章制度,严禁出现脱岗、空岗、不在现场交接班等不安全行为。

4、制氮机必须有可靠的空气源,北三地面压风机房操作人员不得随意开停压风机,若必须停止压风机运转,必须预先通知注氮司机,停止注氮后方可停止压风机。

5、注氮管路末端必须埋入(氧化自燃带内)采空区至少40米时方可执行注氮防灭火措施,以免大量氮气涌入工作面,发生氮气熏人事故。

6、首次注氮前,使注氮管路内“憋气”,通风队管工携带工具迅速巡视注氮管路系统检查有无漏气,发现漏气立即处理。

系统无问题后先进行排空,管路中O2低于3%时方可向采空区内注氮。

7、注氮司机发现注氮压力突然增大,很有可能是注氮管路发生堵塞,必须立即停止注氮,查明原因,并立即处理,问题处理后方可开始注氮。

8、注氮期间,每班安排一名管工携带好工具巡视注氮管路检查有无漏气,发现漏气立即处理,否则严禁注氮。

9、监控中心在注氮硐室增设氧气传感器,随时监测注氮硐室氧气浓度,设置氧气浓度报警值≤18%。

10、监控中心负责定期调校制氮机上的氧气浓度传感器,氧气浓度设置报警值为O2≥3.0。

注氮机司机听到报警声后必须立即停止注氮,查明原因并处理,否则严禁开启注氮机。

11、监控中心负责在16401工作面回风流安设并调校瓦斯、一氧化碳、温度、氧气传感器。

瓦斯浓度超过 1.0%、一氧化碳浓度超过0.0024%、氧气浓度低于18%,必须停止一切作业,汇报调度,撤出人员。

12、注氮泵正常运行过程中,泵站司机每隔1小时作一次运行记录,运行记录包括:注氮流量、注氮压力、氮气浓度、氧气浓度、温度、时间等参数。

13、注氮工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查报警仪与氧气检测仪,进入工作地点,应首先检查瓦斯等有害气体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正常操作。

14、注氮时,通风队在16401工作面安排专职瓦检员随时检查16401工作面、上隅角、回风流中瓦斯、氧气、一氧化碳等气体情况。

氧气含量低于18%时,立即将工作面作业人员撤至新鲜风流中,汇报矿调度,停止注氮。

15、监控中心必须建立连续监测16401工作面采空区气体成分变化的束管监测系统,作到准确、连续不断监测采空区各种气体情况。

并用空气—甲烷混合物的爆炸三角形进行失爆性的判断,该系统未建立,严禁执行注氮防灭火措施。

16、采煤一队每班入井作业时,班组长、验收员、技术员、跟班队长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氧气测定仪,瓦斯浓度超过 1.0%,氧气浓度低于18%时立即停止作业,全部人员沿16401顺槽撤出。

17、瓦斯、氧气测定仪必须定期送往通风实验室进行调校,防止检测出的数据有误,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18、注氮过程中,通风队派专人巡回检查注氮管路,发现漏气立
即通知泵站停泵,进行处理。

19、16401工作面内工作人员一旦有呼吸急促等缺氧征兆时,要立即撤到新鲜风流中。

20、地面束管监测系统监控分析16401采空区、16401上隅角等处的气体成分,监测采空区内氧气浓度是否控制在3-7%之间,以便验证注氮效果。

21、注氮期间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注氮硐室。

22、其他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和《煤矿用膜分离制氮装置使用说明书》。

三、责任处罚规定
(1)各相关单位管辖范围内的制氮机因日常维护、管理不善造成制氮工作不能正常进行或制氮浓度达不到要求,不按规定的运行台数和注氮总量开启运行制氮机,对相关单位及其负责人进行处罚。

(2)各制氮机司机因班中不认真负责,出现问题不及时汇报处理,造成制氮机停运,对其负责人进行处罚。

(3)制氮机硐室值班司机不进行现场交接班或交接班不清楚,出现问题,一经查出,对其负责人进行处罚。

(4)各单位负责管辖范围内的管路保证畅通,出现因管路不通,造成不能正常注氮,对其负责人进行处罚。

(5)负责井下注氮管路系统维护单位(通风队每天汇报1次,综采队每班汇报2次)向调度或通风科汇报系统运行情况和注氮情况,出现假报或不报,发现一次,对汇报人及单位负责责人进行处罚。

(6)综采队、通风队及相关单位在工作中维修、延接管路,更改制氮地点等情况必须向矿调度或通风科调度汇报,不进行汇报,对其负责人进行处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