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美两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差异及启示
中美两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差异及启示
第二步, 在气象灾害频发路段安装路况信息检测设备。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在空间分布方面表现为分散性和密 集性两种, 而不具备均匀性, 在还不能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路 况环境预警体系的条件下, 在在气象灾害频发路段安装路况 信息检测设备, 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对经常出现结冰、 大雾等 气象灾害的路段实施自动除雾或除雪工程, 是降低高速公路 交通事故发生率、 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措施。 第三步, 建立完善高速公路路况环境预警体系。完善高 速公路动态信息显示系统的实践过程可以为建立完善的路况 环境预警体系提供很多宝贵的经验, 而通过在重点路段安装 气象信息检测设施的实践则可以进一步检验有关检测设备的 性能, 为改进相关设备的制造工艺提供实践积累, 进而为预防 和减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 础上建立与我国国情和路情相适应的高速公路路况环境预警 体系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的过程。 2. 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各项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都必 须由一定的机构来负责实施, 建立起科学、 高效的高速公路交 通安全管理体制是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保证。 从目 前我国建设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的实践来看, 主要难 点在于如何处理和协调交通和公安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 我国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可以分为交通安全单一执 法体制和综合执法体制。 单一执法体制是公安部门成立高速 公路交通警察, 独立负责高速公路的治安管理、 交通安全、 交 通秩序管理和交通事故处理; 交通部门高速公路路政人员独 立负责路政、 道路清障、 救援和发布交通信息; 交通部门的运 政人员独立负责运政管理。 这种模式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交 通管理机构, 各自为政, 管理权限相互交叉、 相互干扰, 增加执 法机构间的矛盾, 从而使得管理的效益较低。交通安全综合 执法体制是对高速公路的各项管理和行政执法由公安部门派 出公安干警与交通部门的路政、 运政人员组建的行政执法大 队实施综合执法。 实践证明始于重庆市的综合执法体制更优 于单一执法体制。 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缺乏权威和统一的法律、 法规是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管理实践中的难点之一。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和统一标准, 有 些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就大打折扣, 甚至无法实 施。因此, 加快相关法律、 法规的建设, 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管理有法可依, 是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管理效益、 降低高速公 路交通事故率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 笔者认为, 中美两国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 方面最主要的差异还在于管理理念的不同。 美国运输管理部 我国目前的实践还是以事后管理为主, 侧重于事后的救援。 要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效率, 降低高速公路的交通 事故发生率, 就必须在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养也未能发挥作用。 因此, 门侧重于交通事故的事先管理, 以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主;
备保养和管理的基础上完善高速公路的动态信息发布系统, 变管理的观念。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8 年第 12 期
交通企业管理
常运转的基础, 环境传感技术 (EST) WRIS 采集路况信息 (雪) 是 则是在公路路面结冰或积雪之后敷撒化学物质将冰 (雪)
交通企业管理
2008 年第 12 期
引鉴参考
TASHANZHISHI 他山之石
为保证高速公路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能正常通行, 联邦公路总 署和州运输管理局除使用抗结冰技术以外, 还根据路面状况 和能见度的不同, 采用了除雾、 能见度预警和限制车辆行驶速 度等管理措施。在除雾方面, 犹他州运输管理局的做法具有 代表性, 州运输管理局在其境内多雾地区的州际高速公路和 国家高速公路路段采用了除雾方法来增加能见度。 有关限速 管理的提醒信息主要是通过道路资讯广播发射器、 动态信息 显示牌以及变动限速显示牌向驾驶员发布。 二、 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发展高速公路的时间相对于美国较短, 交通安全管 理还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各省 (市、 探索高速公路运交 区) 通安全管理的实践来看, 主要存在下面问题。 1. 安全管理配套设施不齐全、 布置不合理、 管理不完善 监控通信系统是保障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要辅助设 施。 虽然目前我国己开通的高速公路都有一定规模的监控通 信系统, 但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以及对监控通信系统重要 性认识不足, 再加上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绝大部分尚未达到 设计交通量, 我国高速公路上的监控通信系统并不完善, 一些 配套设施如雾天能见度检测仪、 车辆检测器等还不齐全。 2. 交通安全管理规章不健全、 管理体制不完善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涉及到高速公路经营公司、 交通、 公 安、 救援等多个单位, 管理主体的多元化降低了管理的效益。 尤为突出的是交通与公安两个部门由于职能交叉, 分工不明 确, 管理不协调。 特别是大雾、 冰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发生交 通事故后, 有时会出现几个管理部门互相推诱责任的现象, 拖 延了事故处理的时间, 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 三、 解决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 主要途径 通过分析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特征以及我国在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发现, 要提高我国高速公 路运营的安全性能, 降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 必须从技 术和体制上保证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顺利实施。 1. 逐步建立完善高速公路路况环境预警体系 RWIS 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硬件设施投资 巨大, 且技术和工艺还需要不断改进, 从我国经济和高速公路 发展的实际来看, 要在短期内建立起满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管理所需求的路况信息系统是不现实的, 而采用 “三步走” 的 战略不失为一种经济、 高效的实施途径。 第一步, 完善高速公路动态信息发布系统。高速公路的 动态信息显示系统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发布相关路况信息的 重要渠道, 在我国已经使用的高速公路中, 有很多都只有少量 甚至没有动态信息显示牌, 有些高速公路虽然有动态信息显 在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路况环境预警体系时, 可以从完善高 速公路的动态信息显示系统开始, 从我国很多高速公路的动 态信息显示牌处于 “待业” 现状的实际出发。 在加强对现有设 从而使得驾驶员可以及时从该系统获得有关的路况信息。
引鉴参考
他山之石 TASHANZHISHI
中美两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差异及启示
□ 周 凯 徐海成 张 林
2008 年春季我国南方省区大范围的冰冻雨雪天气给当 地的公路交通运输造成了重大损失。几乎就在我国南部省 (区) 遭受冰雪灾害的同时,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等地也同样 遭受雪灾, 但是大雪对加州等地的公路交通运输的影响远远 小于雪灾对我国南部省 (区) 的影响。 美国高速公路抗御大雪 等气候灾害的能力较强固然有很多原因, 而其交通安全管理 措施和手段却是保证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能较高的一个重 要因素。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在不利气象环境中的 能力、 降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 对中、 美两国在高速公 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做进一步 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需。 一、 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特点 美国是世界上高速公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美国公路运 输管理部门在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管理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 验, 道路气象信息系统、 抗结冰 (融冰雪) 和除雾技术以及限速 管理构成了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征。 1. 完善的道路气象信息系统 作为美国智能交通重要组成部分的道路气象信息系统 (RWIS) 是公路运输部门获取和发布道路气象信息的主要渠 , 道。RWIS 是一个集路况与气象要素采集、 数据处理、 警示信 息发布、 运行状态测控、 设备安全告警、 主控处理等功能于一 体的集成系统。 (1)路况信息的采集。路况信息数据的采集是 RWIS 正 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EST 主要由固定路况监控站、 车载 移动监控和遥感监控组成。 路况环境监控站通常是将用于测量和传输高速公路路表 和公路沿线的气象、 路况变化的检测仪器和传感仪 (如温度探 测仪、 雨量计、 能见度监测仪、 交通流流量检测仪、 风场探测仪 器等检测仪器或传感仪器) 固定于高速公路沿途。传感仪器 将所收集的有关大气、 路表、 交通流流量等方面资料自动传输 到遥控数据储存器 (RPU) 然后再通过一定的通信网络, , RPU 将所获得的有关路况变化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车载移动监控是将用于检测道路路面状况以及公路沿线 气候变化的仪器和设备固定于特定的车辆之上, 通过全球定 位系统 (GPS) 技术, 载有路况气象检测设备的车辆通过在公 路上行驶来检测道路状况 (如路面的摩擦力, 路表的温度等) 和公路沿途的气象状况 (如大气温度及空气湿度等) 从而获得 相关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气态水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空气中气态水 的变化十分复杂, 使用传统的气象观察手段, 很难测量其变 化。美国联邦公路总署与国家海洋和气象总署、 国家测绘总 署以及美国海军巡逻队合作, 共同组建了国家差分全球定位 系统 , 通过该系统所获取的有关气象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美国 运输管理部门对道路气象变化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路况信息分析处理和发布。通过路况环境监控站、 遥感监测中心以及车载移动监控所获得的有关道路路况气象 数据, 需要通过微波、 光纤、 闭路电视等方式传输到计算机控 制中心, 计算机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处理就可以得到相关 的道路路面温度和干湿状态、 风速、 风向、 空气湿度和能见度 等大量的行驶环境信息, 然后将这些路况信息通过互联网、 闭 路电视、 高速公路沿线的动态信息显示牌, 调频收音机等方式 发送到自动预警系统、 交通管理中心、 紧急事件处理中心、 道 路养护部门以及道路使用者, 为他们做决策提供相关的决策 依据。 2. 成熟的抗结冰及融冰 (雪) 技术 由于可以从道路气象信息系统及时获得准确的路况信 息, 美国的道路养护部门可以对相关道路进行预防性养护, 从 而减小诸如大雾、 暴雪等恶劣气候给高速公路通行带来的影 响。在除冰雪方面, 美国的道路养护部门现在更趋向于抗结 冰。抗冰和融冰的主要区别在于, 抗结冰是在公路路面结冰 之前通过在路面敷撒化学物质从而防止路面结冰,而融冰 融化, 从提高或保障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角度来看, 抗结冰要 优于融冰。 对于经常会出现结冰的路面, 运输管理部门和道路养护 部门还使用了自动抗结冰技术。 位于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河 上的 35 号洲际公路, 由于受河面水汽的影响, 桥面经常会结 冰, 为此, 州运输管理局对大桥实施了自动抗结冰管理。 该自 动抗结冰系统主要包括抗结冰溶液储存罐、 输送泵、 防冻液运 输系统、 路况环境监测传感器、 个可以自动闪光的驾驶员预 4 警信号牌以及 1 个计算机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的计算机通过 对从环境检测传感仪不断传输的有关路况气象信息数据的分 析, 可以预测路面是否会结冰或者路面的结冰状况, 当分析结 果显示需要除冰时, 计算机就会自动激活引桥上的闪光预警 标志, 从而提醒司机注意并开始对桥面喷射防冻剂。 3. 先进的除雾技术及限速管理 大雾也是影响高速公路正常通行的主要气象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