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采集常用方法 《问卷调查法》运用实践

信息采集常用方法 《问卷调查法》运用实践

信息采集常用方法——《问卷调查法》运用实践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信息收集方法,调查者就某些问题向有关人员(被调查者)发放调查表(问卷),填妥回收后可直接获取被调查对象的有关信息。

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信息采集活动,问卷调查法的基本步骤包括问卷设计→选取样本→发放问卷→回收问卷→统计分析→结论。

问卷调查法的运用,关键在于问卷的设计,样本的选择和结果分析。

问卷内容设计问卷内容一般包括题目、前言、具体调查项目及结束语。

(1)题目。

要简明扼要地表达调查的内容或对象。

下面是一些题目的示例:关于我校学风现状的调查问卷;人力资源与绩效管理要素的调查问卷;企业培训问卷调查表;有关大学生上自习情况调查表;师生返校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等。

(2)前言部分。

主要要说明调查目的和填写要求,谢辞等。

前言示例1:亲爱的同学:你好!学风问题是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我校当前的学风状况,对我校学风情况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此项调查。

请认真填写问卷。

感谢你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持!xxx大学学工部(处)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填写须知:1、请按照填答要求进行填写,特别注意多选和限选的题目,切勿多选或少选。

2、答案无所谓对错,希望大家独立完成问卷,不要与他人商议讨论。

3、请在所选答案前的“□”内或答案上划“√”。

前言示例2:尊敬的客户:您好!首先万分感谢您拨冗填答此份问卷。

为了使我们的培训计划更符合你的需求,请您根据您所在企业的情况如实填写,我们衷心的感谢您的协助与帮忙,祝您事业有成!家庭幸福!(3)调查项目。

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需要被调查者回答的一系列具体问题等。

调查项目中的“个人基本情况”示例如下:您的年龄:□25-35;□36-45;□46-55;□55岁以上性别:□男;□女学历:□中专以下;□大专;□大学;□研究生;□博士职位:所属部门:具体调查项目示例:……42、你感觉当前课余时间怎样? [1] □太多 [2] □差不多 [3] □太少43、请你对我校下列工作情况进行评价?(1-5分别表示很好(很浓)、较好(较浓)、一般、较差和很差)教师的教学水平 [1] □ [2] □ [3] □ [4] □ [5]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程度 [1] □ [2] □ [3] □ [4] □ [5] □你所在班级的课堂纪律 [1] □ [2] □ [3] □ [4] □ [5] □我校的学习氛围 [1] □ [2] □ [3] □ [4] □ [5] □我校的学风状况 [1] □ [2] □ [3] □ [4] □ [5] □44、你认为学习风气的好坏与下面哪一项联系最紧?[1] □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2] □教师的教风[3] □社会大环境 [4] □学生自身的认识(如学习动机、态度、纪律意识等)[5] □校园文化氛围学习风气……(4)结语。

一般写谢辞,留下联系方式。

结语示例1: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协助我们完成此次调查。

我们的联系方式:公司名称:泉州市科技培训中心公司地址:泉州市津淮街市科技局办公楼4楼(丰泽大酒左侧)联系人:陈小姐、施先生、庄先生结语示例2:“我们衷心感谢您对我们此次问卷调查的支持与合作。

为了保证资料的完整与详实,请您再复核一下填答过的问卷。

谢谢!”设计问卷时,还可在问卷末尾,提出1—2个关于本次调查感受等方面的问题,征询被调查者的意见。

例如:“您填完问卷后对我们这次调查有何感想?”“您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等等。

问卷的设计步骤及原则1.问卷的设计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主题;(2)列出提纲,确定题型和评定标准;(3)构建问卷中各部分内容的具体项;(4)修定问卷;(5)测试;(6)形成问卷。

问卷中要询问的问题,大体上可分为四类:背景性的问题,主要是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客观性问题,是指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实和行为;主观性问题,是指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愿望等一切主观世界状况方面的问题;检验性问题,为检验回答是否真实、准确而设计的问题。

问卷中问题的结构可以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排列,而不要把不同性质或类别的问题混杂在一起;可以按问题的复杂程度或困难程度排列;也可以按问题的时间顺序排列。

2. 问题设计与表述原则(1) 问题设计原则·客观性原则,即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必要性原则,即必须围绕调查课题和研究假设设计最必要的问题。

·可能性原则,即必须符合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能力。

凡是超越被调查者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回答能力的问题,都不应该提出。

·自愿性原则,即必须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问题。

凡被调查者不可能自愿真实回答的问题,都不应该正面提出。

(2) 问题表述原则·具体性原则,即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

·单一性原则,即问题的内容要单一,不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提。

·通俗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要通俗,不要使用被调查者感到陌生的语言,特别是不要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

·准确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要准确,不要使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或概念。

·简明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应该尽可能简单明确,不要冗长和啰嗦。

·客观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态度要客观,不要有诱导性或倾向性语言。

·非否定性原则,即要避免使用否定句形式表述问题。

对于一些特殊问题的表述可以采取释疑法、假定法、转移法或模糊法。

释疑法即在问题前面写一段消除疑虑的功能性文字;假定法即用一个假言判断作为问题的前提,然后再询问被调查者的看法;转移法即把回答问题的人转移到别人身上,然后再请被调查者对别人的回答做出评价;模糊法即对某些敏感问题设计出一些比较模糊的答案,以便被调查者做出真实的回答。

3.回答的设计的基本类型(1)开放型回答,是指对问题的回答不提供任何具体答案,而由被调查者自由填写。

开放型回答的最大优点是灵活性大、适应性强,特别是适合于回答那些答案类型很多、或答案比较复杂、或事先无法确定各种可能答案的问题。

同时,它有利于发挥被调查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自由表达意见。

一般地说,开放型回答比封闭型回答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有时还会发现一些超出预料的、具有启发性的回答。

开放型回答的缺点是:回答的标准化程度低,整理和分析比较困难,会出现许多一般化的、不准确的、无价值的信息。

同时,它要求被调查者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而且要花费较多填写时间。

这样,就有可能降低问卷的回复率和有效率。

(2)封闭型回答。

将问题的几种主要答案、甚至一切可能的答案全部列出,然后由被调查者从中选取一种或几种答案作为自己的回答,而不能作这些答案之外的回答。

封闭性回答,一般都要对回答方式作某些指导或说明,指导或说明用括号括起来附在有关问题的后面。

封闭型回答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填空式,即在问题后面的横线上或括号内填写答案的回答方式。

·两项式,即只有两种答案可供选择的回答方式。

·列举式,即在问题后面设计若干条填写答案的横线,由被调查者自己列举答案的回答方式。

·选择式,即列出多种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选择一项或多项的回答方式。

·顺序式,即列出若干种答案,由被调查者给各种答案排列先后顺序的回答方式。

·等级式,即列出不同等级的答案,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意见或感受选择答案的回答方式。

·矩阵式,即将同类的几个问题和答案排列成一个矩阵,由被调查者对比着进行回答的方式。

·表格式,即将同类的几个问题和答案列成一个表格,由被调查者回答的方式。

封闭型回答的优点:它的答案是预先设计的、标准化的,它不仅有利于被调查者正确理解和回答问题,节约回答时间,提高问卷的回复率和有效率,而且有利于对回答进行统计和定量研究。

封闭型回答还有利于询问一些敏感问题,被调查者对这类问题往往不愿写出自己的看法,但对已有的答案却有可能进行真实的选择。

封闭型回答的缺点:设计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比较复杂的、答案很多或不太清楚的问题,很难设计得完整、周全,一旦设计有缺陷,被调查者就无法正确回答问题;它的回答方式比较机械,没有弹性,难以适应复杂的情况,难以发挥被调查者的主观能动性;它的填写比较容易,被调查者可能对自己不懂、甚至根本不了解的问题任意填写,从而降低回答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所谓混合型回答,是指封闭型回答与开放型回答的结合,它实质上是半封闭、半开放的回答类型。

这种回答方式,综合了开放型回答和封闭型回答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两者的缺点,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4.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问卷设计是否成功关系到整个问卷调查活动的成败,因此在进行问卷设计时除了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来操作,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卷格式清晰,长度适中。

(2)调查项目安排合理,注意问答形式。

问题的排列一般从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封闭式问题在前,开放式问题在后。

(3)语言通俗易懂,明确具体。

选取样本调查对象样本的选取问题直接关系到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由于调查的组织、目的、对象、内容不同,一般社会调查经常采用的取样方式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等。

问卷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来选取样本。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总体中按照一定要求抽取一部分(即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并以此来推断总体的方法。

包括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1.概率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

也称单纯随机抽样,即在对研究总体进行编号的基础上运用随机数字表抽取样本。

从总体中抽出的个体所占的比例称为抽样比例。

这种方法适合在调查总体数量不大,总体中个体单位差异不大(即同质性高)的情况下使用。

(2)系统抽样。

又称等距抽样,即在对总体进行编号排序的基础上按照固定间隔抽取样本。

两个被抽出的个体之间的标准距离称为抽样间距。

用总体数除以样本数即可求得抽样间距。

为避免偏差,总体编号以及在第一个抽样间距中抽取的编号必须是随机决定的。

(3)分层抽样。

亦称类型抽样,即在对总体按照同质性进行类型划分(分层)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同质层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在每层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个体构成样本。

这种方法可得到更大程度的代表性,减少抽样误差,适用于总体数量较多且内部差异较大的调查对象。

(4)整群抽样。

亦称集体抽样,是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成许多群或集体,然后随机抽取若干群或集体作为样本实施逐个调查。

这种方法抽样单位比较集中,调查工作经济简便。

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

(5)多段类集抽样。

先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成若干类集作为一级抽样单位,再将一级单位分成若干小的类集作为二级抽样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