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Ⅰ - 汉乐府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Ⅰ - 汉乐府诗歌

主 讲 : 段 军
第 三 节 汉 代 文 人 五 言 诗
第 二 节 《 古 诗 为 焦 仲 卿 妻 作 》
第 一 节 汉 乐 府 民 歌
第一节
民歌
一、概念
“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六朝时 ,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 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 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二、分类 汉乐府诗歌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主要保 存在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民歌主要 保存在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
二 、 艺 术 成 就
. 语 言 浅 近 自 然 , 意 蕴 丰 厚 。
3
. 长 于 抒 情 。
2
. 浑 然 天 成 的 艺 术 风 格 。
1
〖参考书目〗
1、《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选· 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汉代文学思想史》许结著·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汉赋研究》龚克昌著·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 4、《汉赋通论》万光治著· 成都:巴蜀书社,1989 5、《汉魏六朝赋选》瞿蜕园选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 6、《两汉文举要》高步瀛选注· 北京:中华书局,1990 7、《史记选》王伯祥选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8、《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飞著·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9、《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吴小如等编写·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10、《古诗十九首集释》隋树森编著· 北京:中华书局,1955
我 国 诗 歌 史 上 最 早 的 一 首 五 言 长 篇 叙 事 诗 , 长
一、思想内容
通过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
酷迫害,热情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
他们为反抗礼教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并寄托
了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和战胜封建礼教的愿望。
1.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男女主人 公的典型形象,同时对次要人 物的刻画也颇为鲜明。

1.表现民众的悲苦、怨恨 与反抗。 2.控诉战争、徭役给人民 带来的沉重灾难。 3.因赋税、徭役、灾荒、
土地兼并,迫使人们离乡
背井,漂泊异地,而产生
的行役者的悲歌。
4.反映爱情、婚姻、家庭问
题这一永恒主题,并藉之歌
颂了当时人们追求的坚贞爱
情和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
争。 5.有一些寓言诗。 6.一篇以劳动为题材的名篇 ——《江南》。
的《咏史》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 言诗中最成熟的作品。
二、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 言诗中最成熟的作品。最早载于 《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 辨,又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 古诗”,从此成了专称。
第一,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 第二,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 与痛苦。 第二,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 与痛苦。 第四,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
1.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
安排情节。 2.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 动来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 3.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 张、铺陈和烘托手法。 4.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
” ( 沈 德 潜 《 古 诗 源 》 ) 。
王 世 贞 《 艺 苑 卮 言 》 ) 、 “ 古 今 第 一 首 长 诗 也
达 一 千 七 百 余 字 , 被 后 人 誉 为 “ 长 诗 之 圣 ” (
2.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艺
术手法:首先,运用人物个性 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性格,其 次,是叙述描写的手法。
3.作品的叙事按事件的时空顺
第三节 汉代文人五言诗
一、五言诗的产生发展
五言诗是社会生活和语言不断
丰富发展的产物。 五言诗的产生经历了从杂言到
民间五言,再到文人五言的一
个相当长的过程。 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