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随文识字,让识字教学更精彩

随文识字,让识字教学更精彩

龙源期刊网
随文识字,让识字教学更精彩
作者:范丽伟
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9年第11期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随之出现的问题是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为语文课堂赋予童趣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深入分析了识字教学的开展策略,旨在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识字教学;阅读教学;随文识字;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1C-0046-02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将识字作为第一个环节,然后才分析文本。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文本解读上,对识字却不够重视,常常是寥寥数语带过。

而识字和文本的割裂带来的是识字教学效率进一步下降。

如果教师能够用“随文识字,巧析字意”策略展开识字教学,将能呈现出更加精彩的语文课堂。

一、趣味识字,激发兴趣
北宋思想家张载曾言:“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这生动阐释了兴趣对个体学习效率提升的深远影响,也印证了兴趣对教学的重要性。

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其核心在于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在理解字意的基础上理解句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一些会意字或者象形字时,教师应该将生字的原始图片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明白字体的演变过程,最终才会提高其识字效率。

例如,在教学《青蛙写诗》这篇课文中的“雨”字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故事里,青蛙是在什么天气下写诗的呢?”学生回答:“在下雨的天气里,青蛙在池塘里快乐地写诗。

”接着,教师将原文中的句子通过PPT出示,引导学生大声朗读,然后指导学生学习生字“雨”。

在教学中,教师先将表示“雨”的甲骨文图片和“雨”的字源演变展示给学生,点明“雨”是象形字。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雨”字的简笔画在学生面前播放,让学生明白所谓象形字,指的是字体的形状是仿照事物的形态而来,比如“雨”字的构成,就是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气象中“雨”这一天气的观测而得。

当千万条雨丝从天空飘落,人们就根据“雨”的形态创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