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康澈净水设备有限公司紫外线水处理消毒设备整体市场规划目录一、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一)前言(二)、技术发展与新技术趋势(三)、新兴市场机会(四)、概论二、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分析三、市场细分(一)买方(采购商/消费者)市场格局(二)卖方(供应商)市场格局(三)市场份额(四)康澈在市场格局中的位置四、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五、基本战略规划六、经营方针与发展策略七、市场渠道八、近期工作实施步骤及人员配置康澈紫外线消毒杀菌设备整体市场规划——“发展绿色科技,造福人类健康”一、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一)前言:早在18世纪末,紫外线就开始被人们作为一种消毒的方式应用于一些领域。
特别是在过去的30年中,紫外线消毒无论是在其技术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经历了高速的飞跃发展。
高效、低成本、对环境无害和低能耗,充分证明了紫外线消毒技术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对消毒杀菌的要求。
随着紫外线相关标准的颁布实施,以及关联认证系统的规范,紫外线新技术的研发,新型反应器的设计不断涌现。
事实证明,紫外线消毒技术已经不再是一种“新兴”技术,而是一种完全成熟的工艺和主流应用技术之一,并被设计师们广泛采用。
同时,紫外线技术仍然在不断的改变、成长、创新之中,新产品和新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被开发。
因此,随着紫外线消毒行业发展的日益成熟,紫外消毒技术在应用于给水制备和市政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仅就污水处理一项来说,目前,全世界每天有超过五亿吨的城市工业及生活污水经过紫外线消毒系统进行处理。
在过去的三年中,紫外线消毒设备年均实现了两位数的销售增长;08年,全球范围内在给水和污水处理领域的紫外线消毒产品年销售额近达5.5 亿美元(约40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紫外线在其他应用领域的巨大市场份额。
(二)技术发展与新技术趋势:传统紫外线技术不断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中压灯在能量效率、寿命和功率密度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与石英套管的有机结合可使灯管寿命超过 12,000 小时。
这种技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特别是在需要改建翻新或要求能够自动清洗石英套管时,会受到设计师和使用者们的更多青睐。
低压高强灯管的输出功率也进一步提高,也许能达到 1kW ,这样会大大降低系统的占地面积和简化维护工作。
流体力学软件(CFD)和对实际反应器的模拟方法,大大提高了制造商对自身产品处理程度和实用能力的预测力,使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更有信心。
系统的选型也不再是魔术,制造商能与设计工程师共同合作,最终能更加精确的预计在不同水质和流速条件下的处理级别和达到不同的处理效果。
紫外线设备制造商们利用流体力学软件来优化反应器内的紫外线剂量,控制流速,从而更高效的完成消毒任务,并将能耗减到最低。
在制造商开发和改良反应器之后,他们采用一系列的认证协议来验证设计,如欧洲的 DVGW 和ÖNORM 认证(均适用于饮用水),以及美国的NWRI 证明(污水处理和再生水的回用),美国的 USEPA 认证。
不久的将来,更为优化的反应器会被研发、生产和推广。
新的紫外线光源,如发光二极管 (LED) 被称为未来技术。
LED 的优点在于它们能将所有的电能集中到 260nm-262nm 之间这样一个狭窄的波长范围,并且具有很高的功效和很长的使用寿命(据报道超过 100,000 小时),因为自身的点光源,所以它们不会受到传统圆柱形设计的局限。
这项颇具前景的技术也存在着在灯管功率驱动上的缺陷,因此这项技术还停留于概念阶段。
其它灯管类型中,例如激态分子灯,它的优点在于无汞,不需要预热,但目前此项技术仍受到功效低和整流器成本高的限制。
而且,激态分子灯常常比它们要替代的产品更具毒性。
紫外线强度感应器也在过去的十年中得到了很大提升,现在已经有了稳定、可靠及精确的杀菌感应器以及一个制定完善的认证体系。
另外,感应器、流量表和其它监控设备的数据可以帮助制造商改善控制系统和优化设备的性能。
他们也可以通过操作平台与控制中心的操作人员进行联系。
越来越多的微生物D10 值被人们所了解,并且这个列表随时都在被更新。
最显著的是,研究已确认了只要很低剂量的紫外线就能消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但是也发现了几种具有极高 D10 值的病毒。
随着紫外线技术应用的更新,会有更多的微生物被加进到现有的 D10 值列表中。
复活反应是紫外线技术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关注点——一些微生物在其 DNA 受紫外线照射后,其显著特点在于微生物可作用于受损部分并完成修复过程。
DNA 的修复过程可能发生在封闭(暗)的系统中,也可能发生在有光的开放系统中(光复活反应)。
紫外线剂量和紫外线灯的类型能决定复活反应是否能进行,低压(单一波长)紫外线灯会比中压(多波长)紫外线灯更易产生光复活。
在光复活领域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努力,在今后 5 年中很可能会有新的进展。
还有大量关于紫外线消毒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或已有重大突破,比如去除水中常见的物质,比如氯、溴化物、硝酸盐、臭氧、锰和铁。
(三)新兴市场机会:紫外线消毒技术最大的潜在市场是在饮用水和污水处理领域,紫外线技术已被认可为适合杀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消毒技术,特别适用于地表水和其它易受感染水源。
应用于灌溉的再生水和回用水。
污水回用技术在美国西南部和其他淡水急剧短缺的地区已经很常见,比如中国北部,欧洲南部,中东和北非。
针对这个市场,只要使用比饮用水系统更大的紫外线剂量,紫外线技术被证实十分有效。
与饮用水标准类似的严格的伴生标准,将成为评估这些关键应用的重要方法。
防止光复活反应,也将会成为处理和评估的关键因素。
紫外线技术的另一新兴市场是经紫外线消毒后的水可以应用于含水层的恢复和地下水的储存。
这种应用包括将深度处理过的废水注入蓄水层来补充饮用水供应。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三个州都开始考虑使用此种技术,而且在世界上的其它地区对此种应用的兴趣也在不断提升。
紫外线技术还可以起到氧化作用,单独使用紫外线技术,或将紫外线技术与氢氧根自由基相结合,可以破坏水中的污染物。
这种技术已成功应用在地下水补充、工业废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中。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大型的强氧化项目已经采用了紫外线技术,用于氧化处理 NDMA(二甲基丙烯酸钙),MTBE(甲基叔丁基醚),以及杀虫剂、异嗅异味复合物和氯化溶剂等。
除以上应用领域之外,紫外线消毒技术还可广泛应用于纯水净水消毒、循环水(游泳池等水上运动、景观水、工业循环冷却水)、TOC降解、分解市政供水及其他工业用水中的臭氧/余氯/氯胺、中水回用/农业用水/水体除藻、农村及农户水改工程、水产养殖及加工业等行业;并可有效使用于水族养殖、室内环境及空气消毒、制药业、食品饮料业的粘液消毒、餐饮、酒店、医院、水上娱乐、家庭、军事等多个领域。
(四)概论:紫外线技术产业在过去十年来已经相当成熟,而今正由主流水处理公司进行着标准化的使用和推广。
传统的紫外线技术经过实地测试,在如今的广泛应用中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
随着标准、版税、工艺和工程等一系列不确定性的降低,在今后 10 年中,预计紫外线技术的认可度将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传统的紫外线产品的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流体力学软件(CFD),但是,在将来的设计中它将被作为一种常规的校准工具。
在今后10年中,对传统灯管,紫外线强度感应器和控制器的改进将不会间断。
例如LED 灯和微波灯这样的新技术,在效率,占地面积和能耗上的优势,都会给未来技术的革新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现阶段,特别是在新技术能带来更高效率和更低能耗的情况下,饮用水市场需求将会快速的增长。
而其它应用,例如废水再利用、含水层储存和补充的市场机会相比饮用水要小一些,增长速率相对缓慢,但仍具吸引力。
紫外线技术应用在强氧化项目仍在处于启蒙阶段,很大程度上受到能耗的制约。
随着新型的、更高能量效率的技术出现,紫外线消毒领域必将会迎来快速的增长高潮。
二、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分析(一)综合概述:随着全球化工业污染、环境恶化、气温变暖、水资源短缺、灾害/灾难/流行病毒施虐等一系列全球性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世人面前,人类的生存及发展环境日益恶劣;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资源,珍惜水资源已成为人类的广泛共识。
水,作为生命的源泉,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从来没有向今天这样被人们所极度关注和恐慌。
目前,全世界四分之三的国家或地区、三分之二的人口缺水,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极度缺水。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环境改善、节约用水、水资源回收已成为世界性共识,部分国家已将其列为基本国策或国家的基本战略支撑。
《京都议定书》的无息终结,哥本哈根会议的世界性争吵,都说明了全世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任务艰巨性和复杂性。
而水环境作为环境恶化的外在表现和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存、生活基本元素,其利用和改善最易为人们认同和接受。
(二)我国水资源国情: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而且在时空的分布上又极为不均。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同时,我国一些地区经常遭受沙尘暴及旱灾,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
近十年来,因缺水及旱灾的年均经济损失在1000亿以上。
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
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农田灌溉体系和城市供水体系,提高了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和保障了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是,水资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水环境恶化的趋势也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
全国近一半河段和九成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环境的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