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国优秀小学教师培训学习汇报 PPT课件
全国优秀小学教师培训学习汇报 PPT课件
学习汇报
一、名师是如何炼成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
吴苑野 1
名师篇
1、多读书 2、勤写作 3、重课堂 4、有定位
2
多读书
1、读五六本经典的教育理论专著 2、读经典的人文作品 3、读有坡度、有难度的书
3
怎样写稿会发表
(“4321”法则)
陈金铭
4
“4321”法则: 一篇文章能否发表,除不可测因素外,40%是 非常明白写给谁,作者的知名度占30%,主题(写 的是什么)占20%,品质(写得怎么样)占10%。
24
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内部,有没有具体明确的分工。 合作过程中,谁做主持人,谁做监督员,
谁做记录员,谁代表小组发言,谁做补充性发 言。
分工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小组合作的成效。 同时,分工有着重要的育人价值,有分工,学 生才会有责任感,有担当,才会更快更好的成 长。
25
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内部,有没有具体明确的活动规 则。
5
40%(写给谁)= 读者意识(“我有什么”变为“你要什么”)
+ 研究精神(某刊、某栏目、某作者、某领域)
6
30%(知名度)= 名师>名作者>脸熟作者>热情作者>简介作者
7
20%(主题)= 思维(独特思维>另类思维>正常思维>混乱思维)
+ 话题(超前话题>热门话题>持久话题>冷门话题)
8
10%(品质)= 文笔(优美、幽默、流畅、平易……)
其实,我国的很多经典故事都是如此的“一波三折”,如“牛郎织女”。
以上是复杂故事里发一波三折,那简单的故事有“一波三折”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3
注重教学反思
一个教师认真写三年教案不一 定能成为名师,但认真写三年教 学反思,一定能成为名师。
14
有定位
1、闫学:阅读与写作 2、祝禧:文学性文本教学 3、孙双金:情智教学与四小课堂 4、武凤霞:生命语文 5、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
15
石头汤
16
当和尚们走到山脚下时,村民们早已躲进 家中。没有人到门前来迎接。
17
一看到和尚们走进村庄,村民们
又紧紧地关上了窗。
18
“当然啦,煮传统风味的石头汤,加点儿盐和胡椒粉,味道会更香。”阿 福说。
“不错,”阿禄一边在巨大的锅里搅着水和石头,一边说,“可是我们没 带……”
“我家有盐和胡椒粉!”秀才说,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好奇。 一转眼他就不见了,回来时拿着盐和胡椒粉,还还有有一一点点别别。的的调调料料
21
22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细节)
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生导师 李政涛
“小组合作学习的十五个细节”; 二:贵州教师教育学校 王长中
“做中学”;
23
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合作需要前提性条件,具备了,才能好好合作。
例如:学生合作前应对学习内容进行了充分的阅读和了解。 合作前,先让学生自主的思考:自己想,想不明白;自己 做,不会做。迫不及待地需要小组成员来合作探究的时候,再 合作。 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有的学习内容,自己一个人就 能解决,就没有必要进行合作了。 合作误区:“为了合作而合作”。学生根本没有合作的欲望, 硬让他去合作,是不对的。
小学里,主张“弱者先说”。让平时课 堂上,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的学生先说。 其余成员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让喜欢 表达的学生做最后的总结概括。
2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组合作学习
(4)时间的安排 学生每次讨论时间,应当根据学习内
容和学情来定,但是三分钟是底线,每次 讨论不得少于三分钟。
27
小组合作学习
(5)要注意小组发言的第一句话。 如果学生张嘴就说:我认为,我发
+ 技巧(短句子、可读性、讲故事……)
9
力求准确解读文本
正确的文本解读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不能脱离文 本本身而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 ,以及自己希望学生具有的思想和感情。反观当 下,有些语文课却“跑偏”了。例如,巴金《灯》 的结尾是:“想着,想着,我不觉朝着山的那一边 笑了。”有的教师教学时望文生义,把“山的那一 边”演绎成“解放区”和“延安”,这就是不尊重文本 作者的主体性。因为这种解释在文本中并没有根 据,作者在其他场合也没有做过类似的说明。
19
阿寿尝了尝。“上次我们煮这么大、这种颜色的石头时,还放
了一些胡萝卜,那汤可真甜。” “胡萝卜?”站在后排的一个妇人说,“我家
!可不能过有只有几
根只。有”几她根转身就跑,回来时捧着许多胡萝卜,多得都快抱不住了。
她把胡萝卜倒进大锅。
20
“我想要是皇帝在这儿,他会建议我们再放些饺子!”一个村民说。 “还有豆腐!”另一个说。 “再配些云耳、绿豆和山药,怎么样?”又有几个喊道。 “还有芋头、冬瓜和玉米尖!”另一些村民说。 “大蒜!”“生姜!”“酱油!”“百合!” “我家有!我家有!”人们大声喊着,然后飞奔而去,不一会儿又都满载 而归。他们能拿什么就拿什么,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和尚们搅啊搅啊,汤咕噜咕噜冒着泡。闻起来可真香!喝起来一定更香! 村民们一个个都变得那么 慷!慨好施
11
力求准确解读文本
例如,有的教师教《司马光砸缸》,大夸特夸司 马光机智勇敢,但就是不抓司马光是怎样砸缸的 (老师认为,这几个字学生都懂,也能识会写, 不用教)。实际上司马光的勇敢精神正是体现在 文本中的“使劲砸”上。司马光为什么要“使劲砸” ?一是势单:别的孩子吓蒙了,哭的哭,找大人 的找人,只有他一个人砸。二是力薄:一个小孩 ,个子还不及大水缸高,不使劲砸怎么砸得破?
12
基于尊重文本的课堂创新:魏星老师讲《三打白骨精》
教学目标很明确:让学生感受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白骨精第一次出现,在师徒四人眼中,各是什么形象?
正是由于对白骨精的看法不同,导致矛盾的出现;
二、二打时,矛盾升级
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把握人物性格;
三、三打时,矛盾激化
四、文本延生:
你还能说出哪些三的故事?
10
力求准确解读文本
教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不当,会直接影响到课堂 教学目标的制订。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学 目标的正与偏、虚与实、高与低,都与教师的教 学解读有关。例如,《咕咚》是小学一年级的阅 读课文,“咕咚”只是木瓜掉进水里发出的声音, 但为什么会引发森林里的动物大逃亡呢?弄清其 中的原因理应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有的教师 却将目标确定为理解并扩展“拟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