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人们总喜欢用“光阴似箭”来形容时间流逝的飞快。

时针在滴答滴答地转动,乍一看光阴并不似箭般决绝,只是在回首刹那才惊觉时光的稍纵即逝。

转眼之间,一个人、一颗心也到了该成熟的季节。

一个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

阅读美国M.斯科特.派克著的《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仿佛踏上一段心智成熟的路程。

若能在此书的字里行间、在这段旅程中找到些许关于成熟的答案怕是最好不过罢。

除去前言和后记,本书共有四大部分,分别是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

每一个部分绝不是孤立地存在,同时每一个部分都会给人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

“《少有人走的路》是本好书,推荐阅读:(1)自律,从推迟满足感开始,比如,干完手上的活再去吃夜宵;(2)爱,是自我完满。

坠入爱河、不能自已,皆因自我边界崩溃;(3)宗教是心理疾病之因,也是药,是脏水里的孩子;(4)心灵力量的不断积聚,会带来孤独感。

所有走在最前面走的最远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孤独。

”前微软中国战略合作总监刘润如是说。

在我看来,他能够很好地概括了本书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想从几个部分分别讲一下鄙人收获的一些感悟。

一、自律
什么是人生?
有人说,人生无非是一场心的修行。

人生中充满着重重苦难。

斯科特说,人生是一连串的问题,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这些话过于悲观了,可仔细想想,人生不正是如此吗?一个人之所以乐观是因为悲观。

此话也许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一个人承认并接受了一件事
情中不好的一面,那事情好的那一面还会让他觉得痛苦吗?如此一来,事情于他而言也就可以泰然处之了。

我坚信,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若你只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也许是你所站的角度不对罢了。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绝大多数人的心理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

”斯科特如是说。

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不能
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在斯科特看来,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而所谓的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自律有四个原则:
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学会自律吧,莫把自己关进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笔下的“单
间牢房”——反复呼吸自己释放的恶臭空气,越来越沉迷于自己的幻想。

下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定义。

但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而不是自我牺牲。

我一直认为,这世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自己值得被爱也能够去爱。

当看到“爱”这个字眼时,也许我们想到的多是关乎爱情的。

一份悸动,让两颗心坠入爱河。

但斯科特认为这只是一种主观的欲望而已。

坠入情网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幻觉,让我们误以为“爱情是永恒的。

”于是有了“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动人,有了“海枯石烂,此生非汝不娶;天涯海角,此生非君不嫁”的冲动。

这种“幻觉”使人们对爱情更加憧憬,但我认为成熟的爱情是不耽于这种幻觉,彼此能够共同成长。

我们爱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人。

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他们“爱”的只是“宠物”。

因为他们以对待宠物的态度与别人沟通,以呼唤宠物的方式同他们对话,却不尊重他们作为人的属性。

也许每个人都会被爱,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去爱。

学会去爱吧,相信我,这是一件幸福的事。

三、成长
人生是一场冒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成长。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一如那句“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只有变”。

也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充满挑战和精彩。

斯科特在书里说,在他将满15岁的时候,他决定宁愿住进
精神病院,也不再回艾斯特中学,那一处安全、正常的环境,那一条被社会认可、对个人前途有益无害的道路。

读到这儿,不禁忆往昔。

那年中考,我考上了一所在县城里还算不错的高中。

可是在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自己极其不喜欢这样的学校生活,我还年轻,我可以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沿途布满了荆棘。

于是我跟父母说了我的想法。

可是我母亲极力反对,不得已班主任也出面了。

我那年轻的女老师说,现在大家都还那么单纯,你在高中三年所收获的友情将是弥足珍贵的,这三年也将会成为你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

其实,每一段岁月都弥足珍贵,每一寸光阴都会留下好与不好的回忆。

他们说:“外面的世界很不安全,也没你想象中的那么精彩。

”“你还小,你现在出去能做什么?”我那爱我的母亲甚至说出如果我不继续念书就和我断绝关系的狠话。

他们说:“你一定后悔的!”未来还未来,为何要用他们的人生经历,以爱之名断定我会后悔?也许某一天累了,想起这条安全、正常的路,我会有些许遗憾。

但我知道,做任何事都不喜欢让自己后悔,因为每一件事都有让我不后悔的理由。

当然,这里所说的任何事都是在合乎法律合乎道德的前提下的。

和斯科特一样,我也知道放弃上学势必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压力。

然而我没能和他那般幸运,能够纵身一跃,进入了未
知的天地,开始了他的独立人生,自行掌握他的命运。

最终,我还是回到了学校,继续做他们眼中的“乖乖女”。

我不会去怪谁,因为我知道每一条人生道路上都必有它的精彩之处。

不过我想说的是,莫再以那所谓的“爱”的名义,去束缚一个人的成长。

四、信仰
“随着自律的不断加强,爱和人性经验一并增长,我们会越来越了解周围的世界,以及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我们对人生都有各自的认识,有着或广阔或狭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个无神论者并不表示他没有信仰。

什么是信仰?
有人说,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在你无助的时候给你力量,在你茫然的时候为你指明方向,在你挫败的时候让你坚强的一种思想方式以及精神寄托。

我们知道,信念不是信仰。

度娘上说,信仰是一个自己确定的追求的“终点”,不见得非信仰固定的什么,甚至可以是某个人、某个状态。

但是,信仰需要信念来支撑,只有虔诚的信念,才能让你真的达到那个终点。

时隔那么些岁月,你是否还记得当初高考前在誓师大会上的豪言壮语?是否还记得教室后面在墙上贴满的那些激励人
心的话语?
我还记得,有一段时间,班主任组织我们每天早上上早读课
前轮流在黑板的右侧写上一句激励自己努力的句子,并带同学们念出此句。

我已忘却别人所写的内容了,只记得自己当初写道:我就是那匹黑马,独占鳌头,孰与争锋!我不知道当初哪来的这么些自信心,我只是想让自己途中加满勇气。

每当考试受挫时,我会跟自己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我是个无用之人,也许只是某一点我做得不够好罢了。

不管当天发生了什么,在晚上临睡前,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跟自己讲:嗯,今天过得还不错哦,现在可以美美地去跟周公约个会了,明天起来迎接我的又将是一个美好的日子。

我也常常会感恩,感恩别人给予的帮助哪怕只是一个微笑,又或者只是路边盛开着的那一朵小花。

这些信念就如一个加油站,沿途上才会充满了动力。

我从未放弃努力成长,只为达到那美丽的信仰——在未来的某一天遇见更好的自己。

五、恩典
“现实生活中反复发生的这种在统计学上概率很小的事件,带给我们好处的几率,远比造成破坏的几率大。

我所说的“好处”不仅是救人一命,也包括促进心智的成熟,改善生活的质量”。

斯科特如是说。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罢。

“人人都有机会与恩典不期而遇,但有的人在恩典降临时不懂得把握”。

学会感恩吧,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美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