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介绍ppt
临床潜伏期
免疫系统的强烈反应抑制病毒活动,并能减少血液中的病毒数量。从 此病人进入艾滋病的临床潜伏期。潜伏期的长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最短可能仅有两周,最长可达20年。通常在临床潜伏期,病人没有任 何可见症状。由于CD4+细胞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靶细胞之一,同时亦 在免疫系统中占有关键地位,一旦每微升血液中的CD4+细胞数少于 200时,或者CD4+细胞在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少于14%时,细胞免疫机 能已经难以维持,病人即将进入发病期。
历史
•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通报全球首宗艾 滋病毒感染案例,自此人类便展开了与这头号传染病的漫 长抗争。在艾滋病面世初期,医学界对这病了解不多,苦 无医治对策,染病者只好受折磨至死。直至1995年终首现 曙光,鸡尾酒疗法的发明与广泛应用均延缓了大多数感染 者的发病时间,使死亡率开始大幅下降。多数学者认为人 类免疫缺乏病毒是20世纪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蔓延开 来,至今已成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 [5],而根据联合国艾 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1981年首度证实以来, AIDS已夺取超过3,000万人[6] 的性命,使它成为史上最 具破坏力的流行病之一,截至2011年6月底世界上约有 6,400万人[6] 感染艾滋病毒,每天平均有7,000宗[6] 新 病例。
艾滋病
AIDS
概述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或称后天免疫缺乏综合 症)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的反 转录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 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 状,统称为综合症,而非单纯的一种疾病,而这 种综合症可通过直接接触黏膜组织的口腔、生殖 器、肛门等或带有病毒的血液、精针头、毒品的静脉注射都是已知的传染途径,而 怀孕的母体亦可借由胎盘或胎儿出生后的哺育动 作传染给新生儿。另外所有带有创伤性(比如洗 牙和补牙)的和需要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疗检查 (比如肠镜和胃镜),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 则都有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
发病期
病人出现两处以上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并持续3个月 以上,且出现全身症状,如无故发热、疲劳、食欲不振、 消瘦、体重下降、睡眠时冒汗等以上两种症状,经血液 测试,即可诊断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一部分人停留在 这种状态,而另一部分病人则发展为严重的艾滋病。艾 滋病并发症卡波西氏肉瘤的皮肤及口腔表征。进入这阶 段的病人一般不会存活超过九个月。
一般情况下未受治疗的HIV携带者之病毒增长及免疫细胞减少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表 (蓝线:+T淋巴球在每立方公厘(微升)血浆的数量; 红线:HIV病毒RNA在每毫升血浆的复本数量)
预防
艾滋病毒其实非常脆弱,一旦暴露於空氣中便會很快死 亡,因此艾滋病完全可以通过下面的措施来预防。1、 安全的性行为 在所有的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 唾液中的艾滋病毒浓度很低,因此接吻是不会感染艾滋 病,除非对方口腔有伤口。 2、不要共用针头 如果需要诸如海洛因这样的麻醉剂,不要和别人共用针 头,也不要使用已经被人使用过的针头。 3、在正规医院输血、打针或洗牙 4、定期检查
发展过程
急性感染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很快进入急性感染期。病 毒快速繁殖,每毫升血液中的病毒含量可达数百万。 在这个阶段(通常是感染后的2~4周),大多数病例 都会产生类似流感或者单核血球增多症的病症,这被 称作急性HIV感染。因为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所以经 常未被认为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征兆。甚至病人就 医时医生亦可能误诊为有相似症状的,其他更常见传 染病。因此,这些症状并不能作为确诊艾滋病病毒感 染的依据。但是遇到这些症状时仍然需要格外小心。 因为病人此时血液中的病毒含量很高,他们的传染性 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