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试卷A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环境生物学》期末考试A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姓名:***
专业:生物科学(教育)
学号:************
学习中心:四川南江电大奥鹏学习中心[26]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B
A
B
A
C
B
A
11
12
13
14
15
B
D
A
C
A
1、大气污染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包括(A)
2、重金属的作用特点有哪些?(4分)
答:(1)水体中的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如汞的甲基化作用就是其中典型例子;
(2)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较高级生物体内成千万倍地富集起来,然后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积蓄起来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英国科学家发现,长期生长在受污染水域中的大部分雄性鱼会变成两性鱼或雌性鱼;鸟类吃了含有杀虫剂的食物产卵减少,蛋壳变薄,很难孵出小鸟,一些鸟类甚至濒临灭绝;日本、美国等20多个国家的专家广泛调查后发现,1938年——1991年期间,成年男子的精子数量平均减少了50%,致使20%的妇女不能生育,畸胎、怪胎比例明显上升.
5、重金属对水体污染特点之一( )。
A量大毒性大B少量能消失
C微量能消失D微量不能消失
6、污染物产生直接毒害作用的器官为()。
A反应器官B靶器官C效应器官D蓄积器官
7、酸雨一般是指pH值小于( )的降水。
A 7 B 6.5 C 5.6 D 5.0
8、AchE活性下降说明动物受到( )农药的污染。
A有机磷农药B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7.生物监测从整个生物不同层次和内容上可分为生态学方法、生理学方法、毒理学方法及生物化学成分分析法。
8.生物测试根椐时间可分为______短期测试方式______、_____中期测试方式______和___长期测试方式_________三种。
9.生物修复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____因地制宜原则_______、___生态学与系统学原则______、________可行性原则风险最小_____、______效益最大原则_______和______自然修复和人为措施相结合原则______。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甲烷C二氧化硫D臭氧
2、()重金属污染会引起动物溶血性贫血和不成熟红细胞数量的增加。
A汞B镉C砷D铅
3、蛋壳厚薄指数是评价污染物对()影响的敏感指标。
A鸟类行为B鸟类生长C鸟类繁殖D鸟类发育
4、臭氧层减薄引起哪个波段()的紫外辐射增强?
A UV-ABUV-BCUV-CDUV-D
A.慢性毒性试验B.亚慢性毒性试验
C.蓄积毒性试验D.急性毒性试验
15、在污水生物系统的()有藻类大量生长,包括蓝藻、绿藻、硅藻。
A.多污带B.α-中污带C.β-中污带D.寡污带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0分)
1.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被动运转、特殊运转、胞饮作用。
2.大多数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吸收、消化管吸收和皮肤吸收三个途径。
12、以下那一项是生物监测不能做到的()。
A.综合反映环境质量状况B.测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C.反映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D.长期和连续的监测
13、()主要用于测定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半数抑制浓度IC50。
A.短期生物测试B.中期生物测试
C.长期生物测试D.三致试验
14、()通常是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化合物,反复多次地与机体持续接触。
三、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27分)
1、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某些元素具有抑制作物吸收其它元素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之为拮抗作用。
2、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3、生物放大:指某些在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浓度越来越大的现象。
C有机氯农药D微生物杀虫剂
9、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在( )m以下的颗粒物总量。
A 100 B 10 C 5 D 1
10、下列对同一种污染物的浓缩系数最大的动物应是( )?
A桡足类B毛蚶C石斑鱼D海鸥
11、在以下植物的抗性指标中,()是属于生态学指标。
A.细胞质含水量B.根际状况
C.气孔的构造D.保护性物质含量
6、生物测试:是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映测试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7、急性毒性试验:是指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的试验,是毒性研究的第一步。
8、生态风险评价:即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由于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利生态影响的过程。
9、原位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指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物、转化其它污染物从而消除污染的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
4、DNA加合物:终致癌物共价结合DNA的复合物是化学毒物经生物系统代谢并活化后的亲电活性产物与DNA分子特异位点结合形成的共价结合物。
5、他感作用:是德国学者H.Molisch于1937年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植物的他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导致的生物化学变化包括____防护性反应_____和______非防护性反应____两个反应过程。
4.酸雨中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前者的前体为SO2,后者的前体为NO。
5.影响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行为的因素有生物因素、污染物因素、和环境因素。
6.植物根部对土壤污染物的避性可以通过______金属______、__根分泌物_________和______根际微生物______方式排斥污染物的吸收
四、问答题(3题,共28分)
1、什么是环境激素?阐述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及危害。(9分)。
答:环境也就是环境激素,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给环境激素所下的定义,就是说,如果内分泌功能发生变化,并因此对个体及子孙或者集团产生有害影响的外因性化学物质或者混合物.环境激素通过环境介质和食物链进入人体或野生动物体内,干扰其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功能系统,影响后代的生存和繁衍.专家们已经筛选出70种化学品为环境激素类物质,其中有7种最危险的多用来制造人们日常用的涂料、洗衣剂、树脂、可塑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