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
2、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培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劳动者的情感。
3、行为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待普通劳动者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懂得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2、懂得善待普通劳动者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从小树立尊重他人、人人平等的观念。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不同行业劳动者工作的图片。
2.收集一些关于劳动者的感人故事。
学生准备:调查访问自己的父母,收集父母作为劳动者是如何奉献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游戏感知职业,了解分工不同。
1、导入:大家都喜欢猜谜语吧。
下面大家猜猜他是谁?身穿白大褂,细菌病毒最怕他。
(医生)他有一双巧巧手,做出美食最拿手。
(厨师)他是城市的美容师,有了他,城市的大街小巷更加整洁。
(环卫工人)2、老师告诉你一个跟这个职业相关的词语,看看谁能猜出这是什么职业。
五谷丰登——农民救死扶伤——医生保家卫国——解放军钢花四溅——炼钢工人教书育人——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种职业,正是由于他们的劳动,才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3、看图说职业:服装厂工人钢铁工人空姐列车员铁路建设者洗墙工鞋匠宇航员4、刚刚吃完的早餐谈起,说说一顿早餐需要那些行业的劳动者付出劳动?,感受生活中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为我们服务。
过渡: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从事各种各样职业的人在忙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工作的世界,去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去感受他们的苦与累,幸福与快乐吧!5、了解身边爸爸妈妈的工作。
说出职业,贡献及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在工作中感到最辛苦的是什么等等。
小结:在我们的班级中,有的爸爸妈妈是当工人、医生、老板的,他们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为社会贡献着,也为我们家庭带来了幸福。
6、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各行业的劳动者都有很多杰出的代表。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骄人的业绩。
(课前我们搜集了一些资料,同学们请把你感动的地方读出来。
铁人王进喜、好公孔繁森、地质学家李四光、科学家邓稼先。
)活动二:引导逆向思考,感悟互相服务(假如没有他们)。
7、小组讨论,表达自己对各种职业的看法。
问学生:是不是所有职业都是你喜欢的呢?学生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听取意见。
反馈个人意见。
着重说出理由。
如:有的同学说不喜欢当“清洁工”;有的不喜欢做“医生”……各说各的理。
8、我们一直生活在有这些劳动者为我们服务的现实生活中。
设想:假如没有这些人,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呢?假如没有环卫工人,会怎样?(出示图片)分小组讨论(出示小黑板)假如没有清洁工人,就没有清洁的马路。
假如没有纺织工人,——————————————。
假如没有建筑工人,——————————————。
假如没有理发师,———————————————。
假如电力加工者,———————————————。
假如没有医生,——————————————。
假如没有交警———————————————。
9、教师小结:是啊,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工人、农民的劳动;我们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帮助,我们的健康离不开医生的呵护;我们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安全离不开军人无私的奉献……我们的一切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劳动着,默默奉献着,他们虽然分工不同,却互相服务着,他们谁也离不开谁,他们一个也不能少。
活动三:实践活动10、同学们做动作猜职业。
表演职业让同桌猜。
一会儿上台展示给大家。
11、请同学们看教材中的图片。
生活场景:一位同学倒垃圾少走几步路,倒在垃圾筒便,给清洁工带来了不便。
(如果那个清洁工是你的妈妈……)学生谈看法。
在生生、师生交流中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尊重他人。
活动四:学会尊重并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小组继续合作研究,选择清洁工或农民,怎样做才是尊重和珍惜他们的行为?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汇报交流(1)、不挖苦,嘲笑他们。
(2)、不乱扔垃圾(3)、看见地上有纸屑及时捡起来。
(4)、盛饭时吃多少大多少。
(5)、吃不完的菜要打包。
……总结延伸:同学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服务社会,造福人民,都是神圣的,高尚的,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尊重并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活动五、提升情感,学会感恩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历中,有一个光荣的节日就属于每一位劳动者,这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面对默默工作的劳动者你想说什么呢?想用怎样的行动表示感谢呢?说出自己心里感谢的话。
小结:正如大家所说的,每个职业都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
活动六、动手实践,制作贺卡。
相互赠送。
12、为我们服务的人实在太多了。
我们该如何表达我们的谢意呢?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就让我们动手做张“节日贺卡”在五一劳动节那天送给最想感谢的人吧。
13、学生自由活动。
14、全班展示。
总结:同学们,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不同职业的你我他,如同那平凡的铺路石,为这个社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身和心。
劳动者最光荣!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正确看待各种劳动, 从我做起,从尊重身边的劳动者做起,尊重并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五、板书设计:有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生活离不开他们劳动者最光荣光荣的劳动者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一定的辨别能力,孩子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乐于学习。
但学生的自制力差,对课文中的一些要求能够理解,也能跟着做,但持久性不够,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
效果分析我所讲授的《有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一课,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本课的活动目标,教学环节安排时主要分四步走:猜职业,说职业,悟职业,表谢意。
这节综合活动课,我努力营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础。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有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们的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从最熟悉的家里人为自己做的事说起,逐步拓展到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光荣劳动者。
我及时小结:仅仅从早上到现在,就有这么多人为我们做过事。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及成长过程中,还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为我们做许多服务性的事情。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劳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幸福。
虽然问题开口小,但教学思路宽,充分体现了品德课教学的生活性原则。
教材分析《有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是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崇敬的人们”中的第一节。
本课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生活离不开他们”、“光荣的劳动者”、“谢谢你,祖国的建设者”、“寻访家乡的名人”。
本课时侧重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生活离不开他们”。
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从而懂得尊重劳动者的服务,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开展尊重劳动者的活动。
本课时的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现各行各业劳动者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通过反向思考,自然激发学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尊重,进而以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为榜样,热爱劳动。
评测练习1、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常见的情绪有四种()A、喜怒哀乐B、喜怒哀惧C、喜忧参半D、乐极生悲2、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会抑制自己的心,就像一台损坏了的机器。
”这句话告诉我们()A、人的情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B、要用理智的力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C、情绪是多变的,难以控制D、情绪会干扰我们的学习3、生活是缤纷多彩的,不同的体验和感觉带给我们的情绪有喜悦、有悲伤、有忧愁、有惊奇、有快乐……这说明()A、人的情绪变化使生活丰富多彩B、人的情绪变化使人无法正常生活C、人的情绪总是不稳定的D、人的情绪无法分类4、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有消极作用。
下列关于庸俗情趣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使人们远离健康、文明的生活B、它能拓宽人们活动的领域,有益身心健康C、它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D、它能激发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更加热爱生活课后反思本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课堂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的理念。
从谜语激趣,到看图片猜职业,再到看动作猜职业,把学生带回到生活中,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
教学设计时,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去参与到各行各业中,去真实地体会,那是不是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设计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让学生手举“泥水匠”的“铁板擦”,让他们感受到,建筑工人一天到晚举着自己的工具多么累;可以找一些老玉米,让学生试着刨玉米粒,从而体会到农民的辛苦......这样可能比平白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真正做到用生活教育生活。
通过课前的观察、访问等方式,这种课内外结合的实践体验活动,使学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体会社会中各行各业不同劳动者的辛苦劳动,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从而提高他们对劳动者的认识,激发对劳动者感激之情,切实提高了品德课教学的实效。
要上好一堂品德课,必须要更多的去钻研拓展,联系生活,不让品德拘泥于课本,要让品德课回归到生活中去指导学生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标分析课程性质本课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本课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
本课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基本理念本课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
本课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
2、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培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劳动者的情感。
3、行为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待普通劳动者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