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对建筑材料的影响
1.1温度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
温度升高会加快水化反应,促动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形成,但温度升高
也会造成水分的蒸发加快,能够利用的水分减少,从而延缓水化反应,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形成不利。

混凝土表面温度会高于大气温度很多,
温度升高时前期强度没有太大变化,但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抗压强度
会明显降低,这是因为水分的蒸发,骨料和水泥性质发生变化,骨料
和砂浆之间的粘结力降低造成的。

1.2湿度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
湿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含水率的改变,从而改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含水率过大,则抗压强度和环压抗拉强度会减小,对劈裂
强度的影响较小。

干燥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会显著增加,但其环压抗拉强度下降很多。

1.3其他气候因素对建筑材料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气候因素都不同水准的对建筑材料有所影响,例如紫外线
会加快建筑材料中聚合物的降解速率,减少使用寿命,降雨、高和气
强烈的日照、二氧化碳浓度会影响塑料、石材、金属、砖瓦和木材等
建筑材料。

二、气候变化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2.1气候变化对建筑基础的影响
气候改变会改变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的作用,从而导致土壤含水量的
变化,降雨和大风会对土壤造成冲蚀和风化,给建筑物基础带来危害,在基础较浅的建筑基础中更为严峻。

例如干缩湿胀会导致地基的隆起,
基础产生位移,进一步增大建筑结构的变形和沉降,主体结构出现开裂。

长期降雨情况下,雨水浸入到基础下部会破坏承载土层强度。

2.2气候变化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风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风荷载是以长期的历史风速记录和较为安全
的系数确定的,在世界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大风的频率和强度都会增加,所以建筑工程设计时要考虑增大风荷载的安全系数。

暴雨对建筑
结构墙壁的裂缝会产生渗透作用,降低墙体的保温性能,严峻时出现
变形和裂缝,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安全隐患。

暴雨的频率增加也会
造成洪流灾害的发生,对建筑物的结构是更大的考验,暴雨还会加快
结构的风化作用,所以要增大结构的维护力度,在门、窗等节点处要
做好密封工作。

洪水和暴雪作用,洪水能够直接冲击建筑结构,可能
造成地基掏空、基础下沉,甚至出现墙体倒塌。

洪水长期的浸泡也会
对结构材料和地基承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

建筑物内的装饰、抹灰等
也会破坏。

暴雪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是长期的雪荷载超过了设计要求,对建筑物带来损害。

三、气候变化对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
3.1气候变化对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影响
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和抗弯承载力和材料强度有很大的关系,而频繁的
极端气候会造成混凝土材料的强度产生退化。

混凝土材料的徐变变形下,挠度持续增加,减小其抗弯承载力。

3.2气候变化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环境温度会影响混凝土碳化的速度,在温度升高时,二氧化碳的扩散
速度会提升,碳化的化学反应速度也相对应提升。

环境温度也会加快
对钢筋的锈蚀作用。

相对湿度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为当湿度过低时,二氧化碳的扩散速度会增快,但因为缺少碳化反应的液相环境,碳化
反应会相对降低;湿度过高时孔隙内水分饱和,二氧化碳扩散速度慢,所以碳化速度和湿度成抛物线关系,当湿度为50%时,碳化速度最快。

环境湿度对钢筋锈蚀的影响为湿度越大,钢筋腐蚀越快。

湿度对混凝
土耐久性的影响非常重要,干燥条件下养护会造成很大的强度损失,
养护湿度越低,抗冻性就越差。

二氧化碳对耐久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碳化速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风会对混凝土的保护层造成风化剥落,加速混凝土碳化和内部钢筋锈蚀。

直接受到风影响的结构碳化速度是间接受到影响结构的1.15倍。

3.3气候变化对混凝土结构变形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起的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相对湿度的变化都会造成混
凝土变形。

混凝土变形由弹性变形、徐变组成。

弹性变形受弹性模量
的影响,徐变受湿度的影响。

挠度过大时会产生梁体开裂,降低结构
刚度。

四、气候变化背景下应该展开的工作
建筑标准上应该修正结构荷载规范,根据风、雨、雪的情况调整各项
安全系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要考虑气和气湿度变化对土壤的
影响,要根据气候变化因素修正地基规范中的设计方法,增大安全系数;节能上要增强各个环节的治理,修改节能标准对建筑性能的要求;做好防洪预案。

材料上考虑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问题,研究高低温条
件小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同含水率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等。

增强对建筑
工程结构安全性分析和可靠度分析。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