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协同创新中心申报

协同创新中心申报

XX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牵头单位:汽车工程系合作单位:XX省冠龙新能源汽车科技XX等中心负责人:创新方向: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二○一六年七月六日信息表目录一、中心(基地)基本信息(一)协同创新中心(基地)名称、依托校内单位名称、人员明细表1. 协同创新中心(基地)名称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 依托校内单位(1)汽车工程系(2)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3)计算机工程系(4)电子工程系3. 校内人员明细(一)建设基本思路为贯彻落实《关于XX省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XX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联合XX省冠龙新能源汽车科技XX、XX漳发汽车XX和XX芗城华北汽修厂等协作单位,共建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建设与产业升级的需要,是一个具备教学型基础技能实训、岗位专业技能实训、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等教学实习实训、生产、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产品研发等多种功能,面向学校、生产企业、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综合性中心。

建设基本思路是:1.科学合理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要根据《关于XX省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求,立足汽车工程系现有实训室建设状况、设备条件、师资队伍状况、生源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的制定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

2.功能全面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汽车技术服务中心、XX省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中心以及国家“以奖代补”等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整车设计试制实验室和新能源汽车实验室。

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一个具备教学型基础技能实训、岗位专业技能实训、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等教学实习实训、生产、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产品研发等多种功能,面向学校、生产企业、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综合性中心。

3.模式多元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XX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与XX省冠龙新能源汽车科技XX、XX漳发汽车XX和XX芗城华北汽修厂(XX市芗城区邓闽龙汽车配件经营部、XX市闽顺汽车租赁XX、XX市汽车维修商会)三个协作单位合作建设的应用技术实训实验中心。

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带动汽车后市场的蓬勃发展,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正从注重数量向注重高素质、高技能转变。

与企业联合共建的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对企业行业的需求把控更准确。

4.市场运作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首先满足本系学生团队及合作企业协同创新任务的训练,坚持学员岗位能力训练和工作情景体验过渡到岗位技能的检验、提高及工作过程体验,具有教学和生产的双重功能;也坚持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对公益性、公共性和社会急需的实训项目免费提供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予以补偿;对学校和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的实习实训,合理收取费用;有偿对外开展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实训车间等服务项目。

5.规X管理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坚持规X管理,要成立项目建设协调机构,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措施,建立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保障机制,统筹技术实训中心的运营管理。

(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从2016年至2018年,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总体目标是:重点建设整车设计试制实验室和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两大实验实训基地,加大实验实训室软件和硬件建设的力度,加速建设并通过验收;加强各实验实训室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操作规X与流程建设,形成岗位职责明确、管理制度严密、操作流程清晰的实验实训室管理体制;贯彻以学生、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其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形成一批具有示X作用的实验教学成果;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能满足我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大力建设实验实训教学公共服务平台,即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实验实训设备资产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实验实训室使用与管理的信息化;开发各类实训实习项目,为兄弟院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开展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实训车间等服务项目,在对外培训和交流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实训室各项业务,引领地区性汽车产业以及后市场技术服务前沿。

经过2年努力奋斗,将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开放式综合实训中心。

2.分年度目标表6 分年度目标①引领区域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在国家大力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和特色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

紧密围绕区域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探索“行业、企业和学院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体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引领区域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②为社会提供“创新型”人才建设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社会实际需求对接,职业教育、创新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人才培养方式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创新创业、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③制订人才培养制度和创新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建设汽车实训中心可以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

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④建设教育资源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有助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

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建设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X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

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X,形成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⑤学生实训、师资培训的基地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除为学生双创课程教学、实训提供场所,承担校内外学生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的训导工作。

作为国家级实训基地,先进的管理、较高的技术含量、高水平的实训教师队伍将与我系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术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相呼应,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术骨干教师培训效果。

⑥职业学校和企业共享的资源中心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投资多、规模大,建设水平高,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及资源分散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中心的辐射作用,与周边地区、企业、学校形成资源共享,初步达成与周边院校建设新能源战略同盟,担负周边地区新能源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工作。

⑦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课题研究的基地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实训基地可充分应用学院的智力资源和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基地和科技信息集散地。

与企业紧密结合,联合承接工程或生产中的应用课题,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项目,并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三)建设任务1.重点建设两大实验实训基地:(1)整车设计试制实验室(2)新能源汽车实验实训室2.分年度任务在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两年中,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两年发展规划如下:(1) 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这一时期主要建设整车设计试制实验室。

整车设计试制实验室建设项目场地面积大约200平方,不计算厂房(教室)投入金额200万元。

区域大致规划:a.整车试制会议室;b.整车试制电子部;c.整车试制机械部;d.整车试制区。

通过整车试制,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为在传统教室学习中的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的工程经历;由参与的学生负责管理整个项目,包括时间节点的安排,做预算以及成本控制、设计、采购设备、材料、部件以及制造和测试,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设计活动,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弘扬汽车文化,营造我校创新氛围,展现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

(2)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这一时期主要建设新能源汽车实验实训室。

本中心建设项目场地面积大约200平方。

不计算厂房(教室)投入金额200万元。

区域大致规划:a.新能源汽车整体构造认知区;b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性能检测区;c新能源汽车性能检测区;d. 新能源汽车整车电路检修实训区。

新能源汽车实验实训室建设的主要功能是师资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学生实验实训。

可为区域内专业教学指导和培训中心;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国家职业能力培训与考证提供场地、理论培训与技术支撑服务,成为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成为行业或区域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可为中高职学校提供社会培训及技术服务教学实践基地,成为师资培训中心;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区域一流的区域内实验实训中心及技术开发与推广中心。

(四)中心及制度建设1.实训室建设区域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为贯彻落实《关于XX省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整合学校、行业、企业等各类资源,因地制宜地建设推进应用技术实训中心。

该实训中心在完成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之外,并重开展兄弟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需求的实习实训,以建成集教学任务、生产实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产品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具有产品研发性质的实验室建设要优先考虑与地区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相关的需要及方向安排,并组建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对提升实训中心内涵建设、创特色品牌有密切关系的科研实验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