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至鄂州高速公路团风段HETFTJ-1合同段路面工程透层、封层、粘层施工方案(K0+827.850~K13+343.228)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黄冈至鄂州高速公路团风段HETFTJ-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4 年7月目录一、编制依据、范围、原则 ..................................................................- 0 -2、编制范围 03、编制原则 0二、工程概况........................................................................................- 0 -三、施工准备工作.................................................................................- 1 -1、人员、机械、材料准备 (1)2、技术准备 (1)3、试验准备 (1)四、质量标准及要求 .............................................................................- 2 -1、施工前的质量要求 (2)2、材料及混合料试验检测标准 (3)3、施工过程中的检测 (5)4、施工完成后的检测 (5)五、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6 -1、透层施工工艺及方法 (6)2、封层施工工艺及方法 (7)3、粘层施工工艺及方法 (9)4、施工注意事项 (10)六、质量保证措施............................................................................... - 10 -1、组织保证措施 (10)2、思想保证措施 (11)4、技术保证措施 (12)七、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 12 -1、安全方针 (12)2、安全目标 (13)3、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3)4、安全生产具体措施 (13)八、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 - 14 -透层、封层、粘层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范围、原则1、编制依据本施工方案编制依据有下列文件;1.1、业主《招标文件》及补遗书;1.2、黄鄂高速公路团风段路面工程施工设计图纸;1.3、我公司与业主签定的施工合同;1.4、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1.5、相应标准、规范等;1.6、施工安全操作规程;1.7、踏勘现场掌握的情况,我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1.8、基层施工完成情况;1.9、地方的法律、法规及工程施工所在地居民的民俗风情与行为贯例。
2、编制范围本施工方案编制范围为湖北省黄冈至鄂州高速公路团风段K0+827.850~K13+343.228全线路面工程透层、封层、粘层,包括黄州北互通、马曹庙互通、黄冈北互通。
3、编制原则3.1、充分理解并遵循湖北省黄冈至鄂州高速公路团风段HETFTJ-1合同段路面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有关规定和原则;3.2、以施工设计图为主导,经过合理比选,制定的施工组织方案、技术、工艺、措施等切实可行;3.3、施工设备、人员及技术配置尽量合理,并留有一定的贮存量;3.4、施工工艺与设计要求相符,并达到完备、先进、可行;3.5、施工工序、进度安排、作业循环设计等尽量达到安全、优质、高效;3.6、施工组织设计中做到设备配套、技术优化、工艺创新;3.7、坚持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业主和监理工程的指令。
二、工程概况黄冈至鄂州高速团风段(原黄鄂高速公路沿长线,以下简称本项目)位于团风县内,是在建的黄鄂高速公路在大广高速公路与武英高速公路之间的延伸段,是湖北省政府授权黄冈市承建的一条地方高速公路项目,是湖北省“十二五”规划项目之一。
路线总体为南北走向,起点位于黄鄂高速公路黄州北枢纽互通与大广高速公路交叉处,在向家园附近下穿京九铁路、拟建的武汉新港江北铁路及联络线后,经罗家咀村至回龙一水库上游东侧,过汪家湾,樊家楼,跨沙河,再过沙河图,至马曹庙镇下穿国道G318,设置马曹庙互通连接本项目与G318国道。
之后继续北行至官塘角、曹家河至总路咀镇,经瓦土库至胡家湾接武英高速公路(总路咀互通以西),到达本项目终点,设置黄冈北枢纽互通实现交通流转换。
本项目设有黄州北枢纽互通、马曹庙互通和黄冈北互通,一个养护工区。
本项目建设有利于优化鄂东地区路网布局,并加强大别山腹地与黄冈市、武汉市等区域中心之间的交通联系,对于加快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快速发展,促进武汉城市圈与我国东部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并充分带动沿线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范围为K0+827.850~K13+343.228,包括黄州北互通、马曹庙互通、黄冈北互通,全长13.285公里,PC-2乳化沥青透层365968m2、乳化沥青粘层1065810m2,厚0.6cm稀浆封层361104m2、厚1cm稀浆封层4864m2。
三、施工准备工作1、人员、机械、材料准备我项目部对透层、封层、粘层施工机械注重维修、保养工作,现所有机械性能良好,满足透层、封层、粘层施工要求,沥青洒布车、稀浆封层机计量装置经厂家服务工程师鉴定,符合黄鄂高速公路团风段路面工程施工规范要求,并根据驻地办批复的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的矿料级配、沥青用量、含水量进行了混合料的试拌工作,所生产的混合料经试验室检验,各种技术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2、技术准备我项目部所有工程人员认真学习了有关技术规范、施工图纸,并由项目总工程师作了透层、封层、粘层施工技术交底会议,确定了施工方案。
3、试验准备我项目部沥青面层试验室已组建完毕,各种仪器设备也已安装调式和标定完毕,能满足各种对沥青、乳化沥青材料的检验和检测的需要,并已进行了乳化沥青配合比外委试验。
目前试验室已对矿料级配、油石比、掺水量等和对混合料上述试验及磨耗损失、砂吸收量等试验已进行试验设计或委托有资质的外试验单位进行试验检测,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可以投入生产。
四、质量标准及要求1、施工前的质量要求1.1施工透层、稀浆封层、粘层之前,必须按相关验收要求,全面检查确认下承层的质量,应将表明松散的颗粒、泥土、杂物等清扫干净。
1.2对横向构造缝、施工缝、裂缝、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并经驻地办签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a、桥头(与搭板连接的)过渡板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接缝,以及过渡板板块之间的接缝,应在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之前,在接缝处铺 1.5m宽(两侧各75cm)的单面烧毛土工布(单面烧毛土工布铺设时应四周绷紧,路基侧用铆钉固定,过渡板侧用射钉压垫板固定)。
桥头搭板与过渡板之间的接缝按此同样办理。
b、不设伸缩缝的小桥、明涵、明通的构造缝(如桥面板与台背的接缝、相邻桥面板的接缝),应先将缝内的泥土、杂物清刷干净,再用不小于1.5倍缝宽的沥青麻絮凿进缝内,嵌填紧密。
嵌填厚度应不小于5cm(不包含缝的上部空间1cm),沿缝铺单面烧毛土工布(两侧各75cm),绷紧压实后用射钉固定。
同时在缝的中轴线两端做好标记,以便在铺筑上面层后,再沿该轴线切2cm 深、0.4cm~0.6cm宽的应变缝,并灌填橡塑沥青。
c、半刚性基层发射裂缝,由于半刚性层干缩或温缩作用,其局部不可避免出现开裂,对于产生的裂缝,必须裂缝处灌注乳化沥青并铺一层宽1.5米单面烧毛土工布,铺设时应四周绷紧,张拉后用铆钉套上直径大于2cm的铁皮帽打入固定,柳钉间距30-50cm,呈梅花型布置。
d、桥面连续的简支梁桥,对墩顶处水泥混凝土铺装层锯缝后,亦按b要求铺设单面烧毛土工布进行处理。
e、对预留的桥梁伸缩缝,采用袋装砂将缝隙填平并铺设钢板,钢板顶面与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平齐。
1.3施工透层、稀浆封层、粘层的气温不应低于10℃,大风、有雾、降雨或即将降雨时应停止施工。
1.4喷洒透层、稀浆封层、粘层前,应用塑料薄膜将缘石、纵向排水沟、混凝土护栏等结构的外露部分严密覆盖,防止被沥青污染。
2、材料及混合料试验检测标准2.1透层材料技术要求a.透层油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接成为一体。
b.透层用乳化沥青应符合JTG F40(4.3)中PC-2要求2.2 粘层材料要求a.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JTG F40-2004(4.3)中PCR 要求。
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PCR 技术要求(表3-10)2.3 稀浆封层材料要求稀浆封层采用JTG F40(6.5)中ES-2 型级配,改性乳化沥青BC-1 应符合JTG F40-2004(4.3.2)中BCR 的相关要求。
拌合用改性乳化沥青BC-1 技术要求(表3-11)3、施工过程中的检测1、应随时检查半刚性基层表面处理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干燥清洁、无灰尘;基层接缝、裂缝是否预先处理并符合要求;损坏的透层是否预先处理并符合要求。
即使符合要求也应在上、下午各记录一次,表示检查认可。
2、每天应至少检测一次(随机布设三处)透层沥青的洒布量和乳液中的沥青含量,评价其是否符合试验路段确定的、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数据,同时做好记录。
当偏差超过0.3%时,应及时调整。
3、应随时检查透层沥青洒布是否均匀,在喷洒范围内有无漏洒或过量,并当场做好记录,发现缺陷应及时修补。
4、对封层沥青混合料每天应至少抽检两次,检验集料级配及油石比是否符合批准的生产配合比要求。
5、应随时检查铺筑层外观,是否平整、颜色均匀,无花白、无油块、无松石,以及厚度是否符合设计。
4、施工完成后的检测稀浆封层质量标准(表 5-4)五、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1、透层施工工艺及方法(1)施工工艺流程○1对下承层缺陷处理(清扫、整理上基层)→○2对路缘、路肩石等保护→○3洒布乳化沥青→○4等待破乳成型、养护(2)施工方法○1下承层整理准备透层乳化沥青宜在上基层施工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待其表面稍干后进行浇洒。
此时对上基层表面存在的各种废渣用扫帚清扫干净。
对上基层完工经养生后时间较长、表面较干燥时,先将基层上的各种灰尘、浮渣等清扫干净,必要时人工用钢丝刷配合高压鼓风机、水枪等进行处理,并在基层表面少量洒水,等表面稍干后浇洒透层沥青。